置身于关键对话中(或是想到要面对关键对话这件事)并不表明我们会遇到麻烦,也不表明进展会很糟糕。实际上,在面对关键对话时,我们可以有以下三种反映。 ◆ 我们会逃避关键对话。 ◆ 我们敢于面对,但往往处理不当。 ◆ 我们敢于面对,而且处理得当。 看起来似乎很简单。要么是逃避对话,忍受由此带来的不利结果;要么是处理不当,忍受由此带来的不利结果;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圆满完成关键对话。 你挠挠头,暗自思忖道:“既然这样,那还是选择第三种结果吧。” 一个怪圈 但是,我们真的能圆满完成关键对话吗?当正常交流逐渐升级到失去理智的个人攻击时,我们会停下来,做个深呼吸,对自己说:“不行,这是一次关键对话,我最好集中注意力!”然后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最佳行为吗?当我们预感到即将出现存在风险的讨论时,我们会大胆面对而不是落荒而逃吗?应该说有时候我们的确能做到。有时候我们确实能面对棘手的话题,注意自己的行为,做出最好的表现。我们的言谈举止非常得体,给人留下很好的感觉。 但这绝对不是人生的全部。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时刻,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我们会表现得非常糟糕,我们会歇斯底里地叫喊,会畏惧退缩,会说一些事后让自己后悔的话。当对话变得最为关键时,即从普通交流升级到关键对话时,我们往往会出现这些糟糕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类的自然基因使然。也就是说,造物主在创造我们时,一时疏忽犯了一个小错误。当普通对话变成关键对话时我们经常会犯错,是因为我们的情绪还没有准备好进行有效交流。经过无数代人遗传下来的基因影响,每当面对关键对话时我们便会下意识地采取人类面对危险时最原始的应对方式——暴力对抗或转身而逃,而不是采用机智的说服和友善的关注来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来看看关键对话发生时人们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例如,对于一件和你有莫大关系的事件,有人表达了一些和你不同的看法,你气得连脖子上的汗毛都跳了起来。汗毛还好办,不幸的是你体内的反应更为猛烈。在靠近肾脏上方的位置,有两个很小的器官开始活跃,向血管里大量释放肾上腺素——很快,你就像失控的野马一样无法驯服了。这可不是你的错,你也不想这样做,但那个可恶的肾上腺在发作,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为所欲为。 这还没完,受到这种激素的影响,你的大脑开始调整任务级别,把血液从其他器官“调离”,充斥到你的四肢,以便做好战斗或逃跑的准备。糟糕的是,当你的臂部和腿部因为充血而高度紧张时,脑部负责思维的部分却因为缺血而无法正常思考。换句话说,当面对充满挑战的关键对话时,你的智力水平跟一只恒河猴差不了多少。你的身体准备应对的是一只剑齿虎的攻击,而不是什么老板、邻居或老公的批评指责。 我们都处在压力之下。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关键对话经常是自发形成的,很多情况下它们都是毫无征兆地出现。受到这种突袭的影响,你必须随时随地做出高度复杂的人际互动行为。显然,此时的你没有书本和教练可以依靠,也没有赛间休息时队医的指导,你只能靠自己的应变能力。 瞧,这就是我们在面对关键对话时的真实状态——棘手的问题、不依不饶的对手、高度缺血的大脑和无法正常工作的思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平素表现得正常得体,可面对关键对话时却会变成十足的白痴。 面对这个问题,你大概会想:“是啊,这可真奇怪,当时我在想什么呢?”实际上,我们认为或许这样问更为合适:“当时我用脑子想这个问题了吗?” 当然,你那负责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大脑,当时想的恐怕是另一个问题了。说到这儿,真幸运你还没有中风。 实际情况是,我们被关键冲突问题难倒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值得重视,即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关键对话。我们之所以会把关键对话搞砸,另一个原因是很少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成功进行沟通的行为模式。比方说,你已经准备好了要进行一场关键对话,甚至在大脑中反复演练了几遍。你觉得万无一失了,感到非常镇定自若,这样就能成功了吗?只怕未必!你还是有可能犯错,因为练习并不会带来完美,只有完美的练习才会带来完美。 这就是说,首先你必须清楚什么是正确应对的关键对话。对于这一点,有时候你并不清楚,因为你可能从没见过某个问题的最佳处理方式。你或许见过一些错误的做法,比如说一些朋友、同事,当然也包括父母在内,见过他们错误应对关键对话的方式。实际上,你甚至可能对自己发过誓,一定不要像他们那样去错误行事。 由于头脑中没有一个正确的模式,你肯定会困惑不解,到底该怎么做呢?和大家一样,你会采取临场发挥的办法来应对问题。你会抓住对方的言论,形成某种情绪,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行动——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你那严重缺血的大脑中完成的。明白了这一点,对下面的问题就不觉得奇怪了,为什么关键对话越是重要,我们的应对表现反而越糟糕? 我们经常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大脑缺血思维混乱的状态下,我们选择的应对关键对话的策略恰恰是最无法帮助我们实现目的的策略。我们成了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对这一点却又浑然未觉。 举个例子来说,你的另一半最近越来越不关心你,你知道对方的工作很忙,可再忙也要过二人生活嘛。你有意无意地暗示过对方几次,但对方始终没有积极回应。最后,你决定不再给对方增加压力,你选择了缄默以对。当然,因为对这个结果多少有些不爽,你开始找机会用各种冷嘲热讽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哟,又回来晚了?我现在见网友的机会都比见你多啊!” 不幸的是(这一点正是我们把问题变得弄巧成拙的原因),你越是冷嘲热讽,对方就越讨厌和你在一起。而对方越是不愿和你在一起,你就会变得更加气恼,更加讥讽,如此这般下去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换句话说,你的行为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你面对更加严重的、不愿看到的后果。你陷入了一个充满不健康影响的、自我伤害的怪圈而无法自拔。 再比如,你的室友泰瑞是个极品,不但经常穿你和另外两位室友的衣服(不问自拿),而且还以此为荣。有一天上街去玩,这哥们大言不惭地说从你们每人那里取了一件衣服。你看到了他自己的裤子、斯科特的衬衣、克里斯新买的全套鞋袜——难道他穿的是你的……你差点没恶心死。 毫无疑问,你的反应肯定是私下里说泰瑞的坏话了。可是有一天,他偶尔听到了你在朋友面前的大肆诋毁,这让你感到非常尴尬,从此再也不敢面对他了。这下可好,为了泄愤,每当你不在寝室的时候,他不但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零食,还大模大样地用你的电脑。 再来看一个案例,你有点洁癖,可居然被分到跟一个超级懒汉在一个工作间。每次给你留言时,你的这位同事喜欢用脏兮兮的铅笔在你的文件柜上留下墨宝,用番茄酱在装薯条的袋子上狂草,或是用记号笔在你的记事本上奋笔疾书。你和他完全不同,每次都是用即时贴给对方留言,而且连字都是打印上去的。 一开始你们能相互容忍,慢慢地对彼此就有些不满了。你不断地唠叨,催他搞个人卫生;他反过来不住抱怨,说你是碎嘴子。现在,你们已经开始针锋相对了。每次你一唠叨他就心烦,更加不想搞卫生。反过来,每次他一叫你“洁癖奶妈”,你都发誓再也不理会这种令人讨厌的脏家伙。 这些口角纷争因何产生呢?现在你变得越来越有洁癖了,你同事的工位已经脏得可以让卫生机构封闭了。你们都陷入了弄巧成拙的怪圈,越是对对方念紧箍咒,对方就越是做出让你不愿看到的行为。 常见的关键对话场景 在这些陷入恶性循环的案例中,行为结果的风险有高有低,对话双方的观点各不相同,参与者的情绪都非常激烈。实际上,在有些案例中,尽管一开始关键对话的风险并不高,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情绪的逐渐失控,对话者之间的关系开始急转直下,生活质量一落千丈——结果证明其风险非常高。 当然,这些案例不过只是关键对话这个巨大问题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其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关键对话场景包括以下几方面。 ◆ 结束一段感情 ◆ 和总是冒犯你或喜欢提建议的同事交谈 ◆ 让朋友还钱 ◆ 指出老板一些不对的做法 ◆ 向经常言行不一的老板提出建议 ◆ 批评同事的工作表现 ◆ 让室友搬走 ◆ 和前任配偶讨论孩子的监护权或探访权问题 ◆ 应对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儿女 ◆ 指出队友违反承诺的表现 ◆ 探讨关于出轨的问题 ◆ 应对配偶严重的家庭暴力问题 ◆ 和喜欢打听小道消息的同事交谈 ◆ 做出不利的行为表现评价 ◆ 说服配偶的家人不要干涉夫妻问题 ◆ 提醒同事注意个人卫生问题
关键对话——人们通常是如何应对关键对话的
书名: 关键对话
作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
译者: 毕崇毅 | [美] 约瑟夫·格雷尼 | 罗恩·麦克米兰
出版年: 2012-4
页数: 208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378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