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看到,胡塞尔论证了我们所理解的世界现象只不过是它们对我们的意识的自我显现其自身的那个样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采取了一种类似的方法,试图通过首先理解人来理解一般的存在。"人"的观念有可能产生误导作用,这尤其是因为整个哲学史上,对"人"的定义往往类似于对物的定义。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启发下,海德格尔避免根据那些把人与世界分开的性质或属性来定义人。现象学关注整个经验现象的领域,而不是将它分裂为不同的部分。海德格尔严格将古希腊词"phenomenon(现象)"作为"显示出自身的那种东西"来理解。而正是我们人的生存显示出它自身,这和我们在传统哲学中所看到的"人"的概念是大不相同的。为了把他关于人的概念和传统的理论区分清楚,他造出了意思直接就是"此在"(being there)的德文词"Dasein"。最好是把人--此在--描述为一种独特类型的存在,而不要将其定义为一个对象(客体)。正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那样,"因为我们不能通过引用属于(一个对象)的'什么'种类去定义此在的本质……我们选择把这个实体(个人)叫做'此在','此在'这个术语纯粹是个人的存在的表达。"所以如果我们追问人性的本质是什么,那么回答并不在于一些属性或性质,而是人如何生存。这就是说,关于"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我们的人性的基本经验究竟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我们基本的人生状态就是我们的"在世界中存在"①(being-in-the-world)。首先,考虑一下我们一般的日常生活经验,海德格尔称之为"一般的日常性"。作为此在在世并不同于一个东西在另一个东西之内,如水在玻璃杯之内或衣服在壁橱之内,此在以"居住"的意义在世,以"熟悉"或"我照看某物"的意义在世。这里强调的不是一个客体与另一个客体在空间中的关系,而是一种理解。例如,说"她'在'爱中"并不是指她所处的地点,而是指她的存在的类型,同样,说人在世界中不仅是将他们置于一个空间中,而是描述他们的生存结构,这种生存结构使他们有可能对世界进行有意义的思考。 我们在世的核心特征是我们把物作为"工具"(gear),作为它们所为的目的来打交道。这也就是说,我是把物当作器具来看待的。以一把锤子为例,与一把锤子打交道,我们首先是考虑如何使用它。我们将它作为一个器具来使用,以实现某个目的。我愈使用它,就愈不会意识到它是一个客体(对象)。这时似乎在我和锤子之间没有任何距离。我也将物像锤子一样视为某个筹划的一部分,在这一筹划所包含的由各种不同目的所组成的关联(context)中实现它的目的。如果锤子损坏了,我们就会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它,也就是把它当作一个物或一个对象。根据海德格尔的看法,我们具有一种特殊的洞察,叫做"审慎"(circumspection),它显示了这个东西的目的。我们选择一个工具或器具,并不是首先观察它的属性,然后从这些属性中推出它的目的,相反,我们首先看到它的目的。这意味着决定某物是一个器具还是一个纯粹对象的,并不是物的属性。毋宁说,我们筹划这样一个关联,其中的每样东西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作用,这种作用就解释了我们对那个东西的不同看法。而且,一个东西,比如一把锤子,只有在与某个包含一些其他目的的任务的关系中,才有一个目的。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东西具有揭示其他目的的属性;例如,在这把锤子中没有任何性质表明,要用它将钉子钉在屋顶上还需要一架梯子。任何特殊的东西,只有当它与其他目的相联系时,才有意义。正是这种目的之间的网络关系,在我们同作为器具的事物打交道之前被揭示出来,并使我们能理解作为器具而存在的东西。发展这种目的网络或关联属于我们的本性。由于个人筹划"他们的"世界的方式不同,甚至可以由相同事物组成不同的世界。 此在拥有三重结构,它使我们筹划这个世界的方式成为可能。第一是我们的"理解",凭借这种理解,我们筹划对物的关系和目的。事物正是通过这些被筹划出的交互关系而具有意义的。第二是我们的"情绪"(mood)或"态度"(approach),这影响我们如何与我们的环境相遇,在失望或高兴的心境中,我们的任务将会作为失望或高兴敞开,这些并不仅仅是态度,它们描述了我们的存在方式和世界对我们的存在方式。第三是我们的话语(discourse)。只有能在语言中表达出来的东西,才能被理解,才能被我们的情绪所左右。
西方哲学史(修订第8版)——马丁·海德格尔:作为在世的此在
书名: 西方哲学史(修订第8版)
作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Socrates to sartre and beyond :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副标题: 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
译者: 匡宏 | 邓晓芒
出版年: 2009-2
页数: 508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大学堂
ISBN: 978750628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