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逝世于1900年8月25日,终年55岁,留下了光辉的著作,这些著作直到20世纪才产生冲击和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了尖锐的对照。他是两任路德教教长的儿子和孙子,但他又是发布"上帝死了"这一断言的人,并且进行了一场"反道德的战斗"。他是在一个完全由女性支配的环境中被抚养大的,但是,他的超人哲学决没有丝毫温情。他以权力意志的名义,要求充分表达人的生命力,然而却相信升华和克制是真正人的特征。他的著作写得很清晰,然而他却在绝望的精神错乱中结束了他的生命。 尼采的生平 尼采的名字①是照当时普鲁士国王的名字起的。1844年10月15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出生于萨克森省的勒肯镇。在他4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在一个由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未婚姨妈组成的家庭中长大的。14岁的时候,他被送到普佛塔的著名寄宿学校学习。在那里,他接受了六年的严格教育,在古典文学、宗教和德国文学上尤其出色。正是在那里,他受到古希腊思想魅力的影响,尤其在埃斯库罗斯和柏拉图那里发现了古希腊思想。1864年10月,他来到波恩大学,但是,在那里只待了一年,因为他感觉他的同学的才能一般。他决定追随他的杰出古典文学和语文学老师弗里德里希·里奇尔,里奇尔接受了莱比锡大学的教授席位。在莱比锡大学,尼采偶然发现了叔本华的主要著作,他的无神论和反理性主义在一段时间里深深地影响了尼采,更加坚定了他对当代欧洲文化的反叛,他开始把欧洲文化鄙夷为颓废文化。也正是在这里,尼采受到瓦格纳音乐的影响。他后来说,"没有瓦格纳的音乐,我就不可能熬过我的青年时代。当一个人想要摆脱难以忍受的重压时,他需要大麻。唔,我需要瓦格纳。" 当巴塞尔大学物色哲学教授人选的时候,尼采的名字已经特别引人注目了。他当时还没有完成博士学位学习,但是,他已发表的一些论文因其出色的学术水平而受到关注。有了这些,再加上他的老师的热情推荐,尼采在24岁时就被聘为大学教授。在巴塞尔大学批准对他的任命后,莱比锡大学未经考试就授予尼采博士学位。1869年5月,尼采发表了他的就职讲稿"荷马与古典语文学"。在巴塞尔时期,尼采频繁地到位于卢塞恩湖畔的瓦格纳别墅造访理查德·瓦格纳。虽然这种友谊注定不会长久,但是,瓦格纳影响了尼采第一部著作《悲剧从音乐精神中诞生》(The Birth of Tragedyfrom the Spirit of Music,1872)①中的思想。尼采与他的老同事,著名历史学家雅克布·布克哈特的友谊持续了很长时间,他与布克哈特都醉心于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尼采身体很差,又讨厌大学里的各种职责,所以在1879年34岁时辞去了教授职位。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在意大利、瑞士和德国漫游,寻找能使他恢复健康的地方。尽管他的身体不好,但他还是在1881年至1887年的六年间写了几本著作,包括《黎明》(The Dawn of Day)、《快乐的智慧》(Joyful Wisdom)、著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超越善恶》(Beyond Good and Evil)和《道德的谱系》(A Genealogy of Morals)。 1888年,当他44岁的时候,他病了好,好了又病的长期循环中,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间歇时期。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他写出了五本著作,它们是:《瓦格纳事件》(The Case of Wagner)、《偶像的黄昏》(The Twilight of the Idols)、《反基督者》(Antichrist)、《瞧这个人!》(Ecce Homo)、《尼采驳瓦格纳》(Nietzsche contra Wagner)。此后不久,在1889年元月,尼釆在都灵的街上病倒了。他被带回到巴塞尔的诊所治疗。然后又从那里送到耶拿的精神病院,最后回到他母亲和妹妹那里,由她们照顾。在他生命的最后十一年,尼采由于脑部感染,完全疯癫了,因此,无法完成他计划的主要著作《重估一切价值》(Revaluation of All Values)。尼采的著作风格异常生动活泼,充满着强烈的激情。尽管他后期的一些著作表现出一些即将发生的精神问题的征兆,但学者们普遍认为,我们不应该因为他后来的精神崩溃而低估他的著作。
西方哲学史(修订第8版)——尼采:尼采的生平
书名: 西方哲学史(修订第8版)
作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Socrates to sartre and beyond :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副标题: 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
译者: 匡宏 | 邓晓芒
出版年: 2009-2
页数: 508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大学堂
ISBN: 978750628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