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和玉文化的兴盛,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特征,古代中国也因此而被称为“玉的国度”。敬玉和爱玉,成了玉石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数千年的实践中,先民们摸索出了一系列的治玉经验,形成了高度发达的治玉传统。据研究,玉石原料的开片技术,就包含了线切割、片切割和砣切割三种技术手段。其中线切割和片切割技术,最早出现于距今8000多年前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 在王朝礼制整合的过程中,二里头文化选择了海岱地区起源的大型有刃玉礼器群,它们与以琮、璧、璜等为代表的良渚系玉器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从治玉技术上看,二里头文化也同时继承了兴盛于龙山时代海岱地区的片切割工艺,而有别于达到线切割技术高峰的良渚文化的治玉风格。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器以礼器和装饰品为主,其种类主要有刀、璋、钺、璧戚、圭、戈、柄形器和铃舌等,其中不乏大型器和雕刻有精美花纹的玉器。贵族墓中出土的大型玉刀长达60多厘米,玉璋器高在50厘米左右,玉戈也长达40多厘米。这些大型玉器,气势恢宏,前所未见。以片切割技术剖割巨大玉料和使大型玉器规整、光洁,以及线刻花纹、钻孔镶嵌和扉齿等装饰,都需要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而前述贵族墓中出土的分节兽面花瓣纹玉柄形器,综合了研磨切削、勾线、阴刻、阳刻浮雕、钻孔、抛光等多种技法,工艺极其精湛。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前述柄形器上的精美花纹,应是用更先进的砣轮来加工的。这种可以连续转动的圆形工具,甚至已安装在简单的车床上。他们对二里头文化玉器工艺的评价是,“无论从造型、纹样和做工等方面来说,可以肯定当时琢玉技艺的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精巧细致的程度”。正是治玉技术所达到的如此的高度,奠定了日后中国玉器文化走向辉煌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