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为什么失败,这是1949年国民党政府垮台后,在太平洋东西两岸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也是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 在中国,对于大陆学者来说,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们对国民党统治中国二十多年历史的研究还很不够,当然也就对这段历史时期中所包含的许多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缺乏全面的分析和认识。所以,至今我们也没有产生出一部比较系统的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分析国民党为什么失败的著作。同样,对于台湾学者来说,由于国民党人对自己的失败抱着无穷的懊恼、后悔和对共产党人的仇视,所以就竭力掩饰自己的失败。他们或是避而不谈、避重就轻,或是寻找借口、诿罪他人。因此,在台湾出版的有关书中,我们也没有看到一本比较客观地、认真地探讨国民党失败原因的著作。 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关于国民党为什么失败,曾经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不管是官僚政客,学者文人,都为此争论不休。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各种各样的评价,众说纷纭的解释充塞于报章杂志、大学讲台和政治集会之中。其中,既有许多学术研究的真知灼见,也不乏危言耸听的政治偏见。归纳起来,大概有这样三种看法: 第一,以美国政府在1949年8月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即白皮书)为代表。它一方面竭力为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进行辩解,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说明国民党的失败,不是因为美国政府的援助不力,而是因为国民党自身的腐败无能和人心丧尽。此外,也是苏联政府的阴谋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怂恿。第二,一些文人政客声称,国民党的失败是美国政府的罪过。他们说,从罗斯福、杜鲁门到马歇尔和艾奇逊,不是坚持反共防线,而是采取妥协绥靖的政策,国民党的失败,也就是这个政策的牺牲品。第三,大多数学者认为国民党的失败是因为其自身的腐败、反动以及对三民主义的背叛。他们以充分的材料,对国民党政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比较客观、公正的看法。到了70年代,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这种观点逐渐为多数人所赞同,并且出版了不少内容丰富、值得一读的著作。 《毁灭的种子》就是这类著作中的一本,也是分析国民党失败原因的最新成果。该书的作者易劳逸先生是美国伊利诺大学历史系教授,他是一位研究中国现代问题的专家,也是一位治学严谨、富有成果的学者。易劳逸先生对国民党统治中国的历史有过系统的研究。在《毁灭的种子》之前,他还发表了另外两本著作: 《中国国民党的法西斯组织——蓝衣社》和《流产的革命,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1927—1937)》。显而易见,这两本书和《毁灭的种子》是一脉相承的姐妹篇,它们比较系统、客观地回答了国民党为什么失败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正如前面所说,对于国民党失败原因的分析,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本在史实和理论上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著作。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研究工作中的一个很大缺陷。因此,当李宗一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时,我们感到,如果能把这本书翻译出来,介绍给国内的读者,不仅会对我们的研究工作起到推动的作用,而且还能使关心这一问题的广大读者从中有所收益。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的翻译工作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进展顺利。李宗一老师给予了热情的支持。本书的作者易劳逸教授也给予了热忱的帮助。在1987年10月初于南京召开的《民国档案和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们见到了易劳逸教授,同他谈了我们的想法。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回国后不久,就给我们寄来了中文本的序言。此外,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潘平同志也为我们的译稿付出了很多心血。借此机会,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 1988.4 本书初次翻译出版时,根据青年出版社的意见,大部分注释未译。此次再版,将全部注释及参考书目译出,以备读者检索。译者并对译文重新作了校正。本书序言、第1、8章由王贤知校译、第4、5章由贾维校译,其余章节及参考书目由王建朗校译。 原著中,大部分注释未标明征引书名,只标明作者及所引书目页码。译者依原著格式译出,作者如需进一步查考出处,敬请参阅书后所附参考书目。 此次再版,承蒙府建明先生耐心督导,在此深表感谢。 译者 2008.10 精彩选载结束,欲看全本,请购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