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对“浑人”这个名号当之无愧呢?很多人爱乱扣帽子,凡是叫我们心烦、挡了我们的道、偶尔干得比我们棒的人,一概称之为“浑人”。但要是你希望活学活用无浑人法则,我们最好还是做个精确点的定义。有了定义,你才能区分:哪些同事和客户只是你不喜欢,哪些人是当之无愧的浑人;哪些人是偶尔心情不好(“偶发性浑人”),哪些人素来就是爱搞破坏的卑鄙家伙(“公认浑人”)。此外,有了清晰的定义,你才能向别人解释,为啥你的同事、老板或客户是当之无愧的浑人,为啥别人都爱说你是个浑人(至少是背着你说),以及为什么你会给自己挣了这么个名声。 研究职场心理缺陷的班尼特?泰培(Bennett Tepper),将“浑人”定义为:“通过语言或非语言行为(不包括身体接触),不断对他人表现出敌意。”就目前而言,这个定义尚算有用。但它说得还不够清楚,浑人们干的是什么样的事,对其他人有什么样的影响。这里,请容我讲讲自己年轻时当助教的一段经历,相信它能帮你理解这本小书说的浑人到底什么样。我29岁到斯坦福大学做研究员,是个毫无经验、效率低下,而且特别容易紧张的老师。第一学年终了,我的教学评价低得惊人,这是我活该。但我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表现,等第三个学年结束的时候,我在毕业典礼上获得了本系最佳教师奖(是学生们投票选的),委实叫我高兴。 但我没能高兴多久。等毕了业的学生们逐一散去,一位妒火中烧的同事快步走来,给我来了个热情的拥抱。她贴近我的耳朵,用施恩般的语气说道(脸上却挂着灿烂的笑容,专门做给别人看),“好啦,鲍勃,现在你总算把那些小孩儿逗乐啦,该静下心来干点儿实事了。”她悄无声息且手法老练地榨干了我之前感受到的每一分喜悦之情,令我一瞬间仿如掉进冰窟,寒彻心底。 这段痛苦的回忆,令我总结出两条标准,用来检验他人到底是不是个浑人: 测试一:跟那个有待验证的浑人说过话之后,“目标对象”是不是感到压抑,没了精神,是不是觉得受了对方的羞辱和贬低?特别是,目标对象的自我感觉是不是变糟糕了? 测试二:那个有待验证的浑人是不是专爱整治比他要弱小的人?不怎么招惹比他强大的人? 我可以担保,跟那个同事接触还不到一分钟,我的自我感觉就糟糕透顶。本来,我还在为自己的工作表现暗自高兴呢,一转眼,我就开始担心别人是不是认为我在研究工作上不够严肃认真(要知道,研究成果是斯坦福大学评定教授的主要标准啊)。此段小插曲还说明,虽然有些浑人会当众大发雷霆,当众表现得傲慢无礼,可有些浑人却爱给你耍阴招儿。高声侮辱、贬损部下和对手的家伙,更容易被他人发觉,也更容易加以调教。可像我同事那样的两面派,有足够的技巧和情绪控制力,能不为人察觉地耍弄自己那套卑鄙勾当,很难当场抓到她的把柄,也很难阻止她继续那么做——虽然此举的破坏力和当众发狂相比毫不逊色。 浑人用来侮辱贬低受害者的,还有其他好些举动——社会学家称之为“交互行动”,或简单地称之为“行动”。为描述浑人们的狡猾手法,我列举了12种常见的举动。我猜,你还见过其他许多类似行为。我几乎每天都听到看到新的卑鄙之举。人身侮辱,地位挖苦(快速打击他人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让人丢脸,贬低别人身份,开低级下流的玩笑,对他人视若无睹……诸如此类的行为,都会叫目标对象觉得遭受了攻击,心里不好受——哪怕就那么一会儿。而这些,正是浑人们搞卑鄙勾当的手法。
论浑人——第一节
书名: 论浑人
作者: [美] 罗伯特·萨顿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 闾佳
出版年: 2008
页数: 143
定价: 29.80元
装帧: 16开
丛书: 湛庐文化·管理智慧
ISBN: 978730009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