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专注一点 那些不能接受挑战的人、无法做出良好表现的人,他们的问题不在于任何与生俱来的无能,而在于心灵的散漫。他们都习惯把不快当做工作的固有属性;但更多时候,不快只是工作者心灵的状态。无聊也是一样。之所以觉得无聊,主要是因为心灵被分散了。 想要自由生活的话,我们就必须完全掌握自己的思想。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说我们“思想我们的思想”只是一句美言——实际情况是,我们的思想在思想着我们。掌权的是它们,我们不过是在无意中侍奉它们而已。 试想一下,你是个学生,正坐定了身子,准备为期末考试做准备。你手头万事俱备——削尖的铅笔、课本、听课笔记、计算器,外加满满的斗志;你也明白,自己一定得好好用功,因为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吸收。你翻开经济学课本,开始阅读供求定律的章节……突然之间,意识的一个遥远的角落开了扇门,一个欲望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它吧唧吧唧嘴,悄声说道:“来个比萨如何?”然而你的目标是严肃的——期末考试相当重要——于是你毅然拒绝了这个诱惑,继续埋头念书。但那扇门已经开了,从门外闯进了上周摇滚音乐会的一段回忆,后头还跟着关于下周游泳的一则白日梦。你再次埋头念书,或试图埋头念书。 问题来了:既然你想要学习,那么那些想法就是未经允许擅自入侵的喽?既然如此,让它们离开不就行了吗?可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令人不快的事实——它们是不会轻易走的,它们知道这里不是你说了算。结果你就干坐在那里,心灵的一半顾着学习,另外一半顾着其他。 假设你觉得自己正被某种忧虑所困扰,由头是一件小事,这点你再明白不过了,可你就是无法释怀。你走进影院,心想那可以让你换换脑子,但忧虑也跟着来了,像一只老鼠那样啮咬你的意识。有时你会沉迷于一段歌词,困扰于一个忘却的名字,或是在脑海中一遍遍地回放快乐亦或不快乐的场景——比如四年前的那次出海,或玛丽?苏在同学会上对你的冷落。 也许,困扰你的是更加严重的事件:工作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导致自己或他人受伤的疏忽;对已经疏远或阴阳两隔的故人的怀念;令人手脚麻痹的恐惧和自我怀疑;错失的机会;削弱身心的沉迷;羡慕和妒忌;意志软弱或道德失误——这一切都会死缠着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墓穴,远离光明和欢乐。 在这些常见的事例中,心灵缺乏的是一种保持清醒思考和顺利运作的重要能力:那就是专一。专一在梵文中称为ekagrata,其中的eka意为“一”,agra意为“点”或“边”。“专一”是个非常生动的说法,因为它相当贴切地将心灵假设成了这样一种内部器具——它要么是聚焦成单一、强大的一点,要么就是涣散开去。各位都知道,光可以通过反射镜会聚成一道强烈的光线。但如果反射镜面上布满坑洼和裂缝,光线就会向四处散射。同样的道理,当心灵处于散漫状态,对准几个焦点,它就不能发挥作用。头脑的力量被分割成几块,分配给手头任务的部分就显得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