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00天[试读]
序言
中国正努力在21世纪全球国家联盟中重新名列前茅。外界发表了许多有关中国20年来工业发展速度惊人的文章。无数部书籍和影片试图将有着千百年传统和历史的新中国,近距离地展现给读者和观众,试图诠释并让人理解她的文化、她的社会、她的经济和政治。因为对这个泱泱大国和她的人民了解得越透彻,我们就能越容易地与之交往,避免冲突,成功合作。 我的这本书,便是以自身实践经验出发,为丰富中国的发展对我们所意味的挑战之讨论而作。书中,我谈到了中国挺进汽车工业现代化的起航,谈到了被中国政府始终视为“中德合作之象征”的中国机械工业第一个大型外资合作项目。然而,我的目的并不在于对整体业已结束的项目做全面而详尽... 查看全部[ 序言 ]
中国的底特律之梦:狼堡的大门向亚洲敞开
1 有那么一刻我呼吸停止: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这些落伍的厂房,脑子一片空白。难道这些遍地尘土的简棚陋屋,就是一家汽车制造厂?就是在这种地方,大众要联合中国人一起造车?然而,望一眼公司的招牌,证实了我的确没有走错地方。我站在上海拖拉机汽车总公司,即上海拖汽总公司的一家工厂前,这是家中国的国营企业,而狼堡的大众集团刚与这家企业签订了合资合约。这份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SVW)的合同才于前几周,即1984年10月10 日,在北京签署。 与安亭工厂的初次接触 时间是1984年11月初。我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那个小型的巴伐利亚代表团活动开溜了一天。这个团受邀于中国友协,在... 查看全部[ 中国的底特律之梦:狼堡的大门向亚洲敞开 ]
沪上的文化撞击:安亭初期的混乱
1 985年9月初,我们举家搬迁。谁要是1985年降落在上海西郊的虹桥机场,便会置身于完全陌生的世界。这座城市在一个瓦楞铁皮棚里接待抵达的航空乘客。乘客得先在这个瓦楞铁皮棚里等上至少一个小时才能拿到行李,冬天在这个有穿堂风的大厅里感觉自然相当不爽。所有的行李堆成一堆,中国人在这堆行李上攀来爬去,直到找到他们的行李为止。接着,我们坐了一辆出租车,直奔上海少数几家符合国际水准的饭店之一,离机场其实只有5分钟车程。一条两旁大树环绕、尤为宽敞的4车道道路,连接着机场和虹桥路。虹桥路是通往市中心的主要交通干道,但却一反宽敞的机场大道,显得如此狭窄,且路况又是如此之差,使得通行艰难费劲。谢... 查看全部[ 沪上的文化撞击:安亭初期的混乱 ]
素质良好的员工:我们成功的关键
1985年9月底,柏林工业大学代表团来访。第一批与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具体的合作项目圆满签署。1986年,在柏林建城750年城庆之际,举办一场题为“合资企业的合作问题”的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我们借此机会与那些专家们讨论我们在素质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张昌谋说了一段令人关注的话:“合资企业就像是一个新生儿,还需要外界的诸多支持,以获得必要的成长条件。将来主要的问题在于管理水平和员工技能。”张昌谋的表达是典型的中国式表达,但却切中要害。 中国人若不是尚未具备足够的技能——不可能是其他情况,因此我们才作为技术提供者前来——那么就是拒绝服从上级的安排并一直以他们的举止行为来激... 查看全部[ 素质良好的员工:我们成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