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与人文•短评
-
0
write in winte 2011-12-09
好玩!
-
0
蒜一头 2012-03-19
科普读物 有些当年教材上的内容 大概是比较早的原因
-
0
Nicole 2013-06-14
奇妙的书
-
0
annwoo 2014-03-23
难得的是一科学家文史这么夯
-
0
CS 2010-03-16
气候的变迁
-
0
将芜 2008-07-19
物候学是一门温暖的学问。
-
0
Giddyap 2008-09-21
此书不错,值得再读。
-
0
Κλειώ 2010-01-04
名篇“初步研究”中把令人恶心的“毛主席教导我们…”删了,但好些数据也被删了
-
0
玛利亚保佑 2010-05-24
严耕望所说的专精与博通,大抵如此吧
-
0
三日月 2011-12-27
不完全读过
-
0
雪堂 2012-06-13
吾人可以南宋时代春季降雪时期之晚,大寒年数之多,及日中黑子之数,而断定当时气候必定较现时及唐、明两朝为冷。……南宋时代,暮春常降雪[P62] 我国历史上之记载,似足以证明东晋与明代中叶,旱灾特别增多。南宋时代,黄河流域虽亢旱,而长江流域则时有风暴,雨雪丰盛。以温度而论,南宋及元
-
0
鸮弋 2012-06-07
我觉得,竺可桢通过此书告诉了我,做研究应该有开阔的思维和创新务实精神。详实的引用和数据分析,让我感受到科学之美!
-
0
郢树烟 2012-08-09
治史之人,须有环境史观和扎实的历史地理学功底
-
0
琉璃君 2014-12-30
本来想看看“淹通文史的大科学家”是什么样子,但是竺老既主张坐实杜甫《杜鹃》诗、称其反映四川地区杜鹃分布,又谓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不合物候、不知此黄莺乃比新进士,令人不禁想起苏步青先生那些平仄不谐的旧体诗作来…
-
0
柯林武德 2015-01-01
古今气候变迁
-
0
Lin 2010-01-19
有心寫出這樣的書才是真正的牛人。
-
0
紀離容 2011-08-13
爲了這詩情。
-
0
辄馨 2011-02-13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是里面最有名的
-
0
宋燕 2012-02-13
其实也还是就那篇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好,其他的都是些凑数的科普小文罢了
-
0
神威 2012-06-22
老校长遗著,可惜我不好气象,泛泛而读,并无多得,愧对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