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添加收藏:我读过这本书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确定标签后请按回车):
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二战> 生而有罪——纳粹子女访谈录

生而有罪——纳粹子女访谈录

作者: [奥地利] 彼得·西拖罗夫斯基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副标题: 纳粹子女访谈录
译者: 臧惠娟  |  贾辉丰
出版年: 1995-1
页数: 143
定价: CNY4.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0103219
8.1
77人已评价
5星
24.7%
4星
54.5%
3星
20.8%
2星
0%
1星
0%

评价“生而有罪——纳粹子女访谈录”

  • 最新
  • 热门
  • 0 John 2016-06-13

    真不确定高中看的是不是这本了。

  • 0 mralex 2014-12-21

    尽管自纳粹在1933年掌权和1945年失败以来,时光流逝,但对那个时代的兴趣不曾消退。对维尔纳的采访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揭发,天然的亲情与残酷现实相遇,展现出了人性的邪恶。我们的文革,我们的现实腐败,在两代人甚至几代人之间面临同样的问题。

  • 0 茉繁 2015-05-03

    是在读库上读到的 译者翻译真的不错 从来没想过父母的罪行会在子女身上有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我们所犯的错 是不是应该正视 沉默带来憎恨 过度自责又会带来自卑和心理问题 还有 战争 真的是祸患无穷

  • 0 F.X.Jane 2016-08-29

    在北京的西山,一本小册子,车上颠簸,没读完。但那种夏天晚上篝火晚会回来在村长家大院边听第二天任务安排边读这本书的感觉深深印着。

  • 0 不提 2016-11-01

    的确,刚看到名字有种不讨喜的感觉,看完发现是被采访对象这一类人给自己贴的标签。作者来自一个曾经饱受纳粹摧残围剿的民族——犹太人,我觉得作者已经尽可能地避免参杂个人情绪,试图让文章客观了。

  • 0 Caesar 2015-11-18

    作者是犹太人,通过采访纳粹的后代来反思战争。父辈对那段历史大多保持沉默,甚至极力辩解;而子辈大多在“家庭法西斯”、校园教育和同辈群体的影响下产生了负罪感,对父辈的沉默表示愤怒,甚至与之决裂。于是他们成了新的“受害者”。他们并没有参与那场战争,却无时不刻不活在父辈的阴影下。反思历史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人们因为政见的不同就可以被归为“受害者”和“害人者”,学校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的作法也应该反思。反观中国,我们似乎没有反思历史的传统,更多的是解释历史、粉饰历史和掩盖历史。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想抗战时的卖国贼、文革中的红卫兵是如何度过后面的生活的,他们的子辈又是如何面对父辈的?

  • 0 Proteus_FAN 2016-09-13

    好久没好好读书了。 1. 每一代人,都会有炮灰的存在。有的时候,真的是“生而为人 我很抱歉”。 2. 人类是健忘的,上一代人的感受和回忆的内容会以大概率无法传递下去。而且这个过程是极难改变的。不能说这是坏事,但也不单纯的说这是好事。

  • 0 李玉米 2016-09-12

    作者是犹太人,采访的都是当年纳粹分子的子女。有人狂妄,有人自卑,有人自暴自弃,有人懦弱。看到这样一句,大意是:我很怕自己体内也流着这样狂暴,疯狂的血液。大部分人都会提到,我们会在历史上学到那段历史,可是我们出生在战后,并没见过父母风光得意时。更多时他们躲闪而沉默。我们看到的那些罪行,你要怎么把它们和自己的父母联系到一起呢?对过去的闭目就是对现在的盲目,那距离那段过去越来越遥远的我们,究竟该怎么面对才好?

  • 1 核桃妞 2013-09-07

    西方人的语言很好,但是中文读起来觉得好没劲还绕…或许我应该认真学习英语争取看原版。这本书讲历史的语言很好。这段历史…太真实太逼近了。罪恶的战争…

  • 0 Leonore 2014-11-01

    切入点蛮有意思,但只有采访没有分析。

  • 2 何子衍 2016-08-20

    读库未选的是:六、苏珊娜;八、西比勒;九、莫妮卡;十、赫伯特;十一、埃贡;十二、英格博格。第十章赫伯特是作者提到失败的采访,有特别的价值。读库去掉了原书小标题中每位采访对象名字前的形容词。来自《读库1404》。

  • 2 念念 2015-09-26

    纳粹的转轮由高级将领和普通民众作为社会有机分子共同润滑、运转,这样的回忆录带着一个社会一代人的自我探索与道德重塑,活生生的露出了德国社会的苦涩与机械,反思历史从来没有那么容易与轻松。反观我们的社会,这样的觉醒与自我挣扎还会出现吗? 红卫兵的孩子,贪官的子女,以及成千上万普通人在社会转型期每天做出的利己主义反应,作为子女与父母,我们对于家庭人格的塑造正在贡献着什么?

  • 1 核桃妞 2013-09-07

    西方人的语言很好,但是中文读起来觉得好没劲还绕…或许我应该认真学习英语争取看原版。这本书讲历史的语言很好。这段历史…太真实太逼近了。罪恶的战争…

  • 1 新地L 2010-01-02

    真实而震撼。有些事换了其他人是不是就能不一样

  • 1 南瓜藤~~ 2012-01-24

    德国哲学家Karl Jaspers曾在对德国罪行问题的讨论中将罪过分为四种。一是刑法罪过,它侵犯的是法律,二是政治罪过,源自参与罪恶的政治制度;三是道德罪过,它关系到个人的错误行为;四是形而上罪过,指的是不能尽人的责任去维护文明的人性。Jaspers认为,一国人民不应在法律、道德和形而上这三层面上承担国家或政权的罪责,但他们必须在政治层面上承担这一责任。我想这也是理解那段历史一个可供参考的注脚吧。

  • 1 诺阿诺阿 2015-10-05

    看的时候觉得会对跨代记忆研究有帮助,但是后来发现我们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前辈人的历史,而且我们好像也无从知道自己对这事儿怎么看。。印象最深的倒不是最受争议的那一篇,而是最后一篇他讲他爸爸从战场上回来,失去了一条腿,对生活彻底绝望,变成了非常沉默的人。。

  • 1 冷战老手 2014-09-30

    真有意思,最激烈反对父辈的人多是马列信徒、毛分子、同性恋、吸毒者、披头士这种货色

  • 0 John 2016-06-13

    真不确定高中看的是不是这本了。

  • 0 mralex 2014-12-21

    尽管自纳粹在1933年掌权和1945年失败以来,时光流逝,但对那个时代的兴趣不曾消退。对维尔纳的采访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揭发,天然的亲情与残酷现实相遇,展现出了人性的邪恶。我们的文革,我们的现实腐败,在两代人甚至几代人之间面临同样的问题。

  • 0 茉繁 2015-05-03

    是在读库上读到的 译者翻译真的不错 从来没想过父母的罪行会在子女身上有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我们所犯的错 是不是应该正视 沉默带来憎恨 过度自责又会带来自卑和心理问题 还有 战争 真的是祸患无穷

有什么“读后感”吗?您可点击右上角“我要写长评”来进行评价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