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添加收藏:我读过这本书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确定标签后请按回车):
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旅行> 赫丘力士之柱

赫丘力士之柱

作者: [美] 保罗·索鲁
出版社: 北京花生文库图书有限责任公司
副标题: 周游地中海
译者: 薛璞
出版年: 2011-9
页数: 670
定价: 6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花生文库旅行文学系列
ISBN: 9787546118642
8.0
37人已评价
5星
29.7%
4星
48.6%
3星
16.2%
2星
2.7%
1星
2.7%

评价“赫丘力士之柱”

  • 最新
  • 热门
  • 0 Ralph 2012-04-21

    读到这种游记的遗憾往往是其实叙述的已经是经年许久之前,所幸这本写的是欧洲...一个美国文人的考古察今的视角对我还是颇为新鲜,虽然对那些欧美文学圈子的名流典故是完全无感的.

  • 0 猫爪印儿 2013-07-25

    木有去过欧洲,读起来缺少记忆应证,以后去补一补。不乏有趣的文化探索,不是单纯的走过一处风景,那些人很有意思,虽然看得我有点迷糊。

  • 0 一休 2016-03-20

    看多了保罗的书,给我一种遗憾感,没有亲身经历这些地点这个时间,很难对旅游的地方有很深的感触。我觉得作者也是如此,他对当地的感觉多是从书本,媒体和当地聊天的对象中得来。而且他并没有融入当地居民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所以看他的书多了让我挺讨厌这个人的。但是不得不说评述民族劣根性的确很有见地

  • 0 花生文库 万象 2012-02-21

    这和我以往旅行都不一样,因为即使旅行已经结束,我的体验仍未结束。旅行经常有疗愈的功效,我去中国和秘鲁一趟,治愈了对那里的向往之情,也同样治愈了对斐济、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巴基斯坦的想望。旅居英伦多年,我也治愈了对英国的渴望。但是此行并未治愈我对地中海地区的渴念。我知道我还会再回来……回到某些见过的地中海地方,以及更多我错过而没有见到的地方。 ——保罗•索鲁

  • 0 Missmaple 2011-11-09

    如果我也这样绕地中海一周,我能看见什么呢?作者的观察很细致入微,佩服!

  • 0 比布 2011-12-26

    个人感言压倒旅行记事

  • 0 littlepieces 2016-02-27

    出版前言写道“...行文风格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其作品的观点、立场,难免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不合之处...对极个别不当之处进行了技术处理...”很有时代性,以后可做为历史研究。80年代出版的古书,常注明,是封建思想等。三十几年过去了,中国还是没有任何变化。

  • 0 撒马尔罕往事 2012-07-04

    这条线路真棒,作者也够锐利讽刺,但引述欧美文坛轶事太多,而轶事又不够八卦,需要跳页。喜欢老头儿又啰嗦又啥都看不惯的矫情劲儿。好想走一次这个线路。

  • 0 苹果大圆子SUB 2013-09-22

    上册我是2011年看的,时隔5年看了下册,汗。游记作家 就该这样勇于/乐于游荡!。以下是上册的评论4星:我看过最另类的游记,毒舌系咔咔,我喜欢!可是游记竟然还分上下册,这个比较烦人,刚看完上册。作者在精心规划的范围里 在火车渡轮上慢慢走,又不时随兴的停留或出动;他清醒的审视异乡和自身,其毒舌不像是为了戏谑,而更有隐约的绝望。(对啊我们这种毒舌派 不是诚心打算刺伤你 只是我们眼中的事实偏就是黑色的!)他品味所到之处的历史、地理、植被、文化、宗教、民族问题,甚至战争;难免浅尝辄止,但颇鲜活生动;而且动不动随手拈来的引用那么多作家作品以及轶事(好多作家我都没听过 汗),比如他到访毛姆、乔治桑、T.E.劳伦斯等人的故居,或者在某城神遇当年的乔伊斯、菲茨杰拉德。 英文初版1995年。

  • 0 sasa 2012-01-25

    读这本书你就知道,欧洲今天债务危机的种子是在多年前就埋下的!

  • 2 半碗馄饨 2015-03-27

    正是因为有了像保罗·索鲁这样的旅行文学作家才能让游记被称之为文学的一脉分支,这绝不是如今陈列在书店显眼位置上琳琅满目光鲜亮丽的游记所能比的,从这个令人搞不清的书名变可见保罗·鲁索的旅行文学多么令人敬畏了,其实倒并非是拒人千里之外,尽管保罗·鲁索显然对赞美和吹捧没什么兴趣,但其现实感极强的笔法和充满了讽刺的语言倒是富有极强的可读性,就从他形容“庞贝也就只是一具大老二”和“整个希腊对我而言,就像一个破损大理石为号召的廉价主题公园”中可见一斑了。

  • 1 Elsa 2015-01-25

    最有意思的是读他拜访埃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赫福兹,后者因发表个人思想遭激进青年蓄意谋害,颈动脉被割入院治疗,聊天话题因而围绕这一事件为主。离开后,保罗意识到也许应该问问老人关于音乐和伊斯兰美术的事,会更有意趣。

  • 0 Ralph 2012-04-21

    读到这种游记的遗憾往往是其实叙述的已经是经年许久之前,所幸这本写的是欧洲...一个美国文人的考古察今的视角对我还是颇为新鲜,虽然对那些欧美文学圈子的名流典故是完全无感的.

  • 0 猫爪印儿 2013-07-25

    木有去过欧洲,读起来缺少记忆应证,以后去补一补。不乏有趣的文化探索,不是单纯的走过一处风景,那些人很有意思,虽然看得我有点迷糊。

  • 0 一休 2016-03-20

    看多了保罗的书,给我一种遗憾感,没有亲身经历这些地点这个时间,很难对旅游的地方有很深的感触。我觉得作者也是如此,他对当地的感觉多是从书本,媒体和当地聊天的对象中得来。而且他并没有融入当地居民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所以看他的书多了让我挺讨厌这个人的。但是不得不说评述民族劣根性的确很有见地

  • 0 花生文库 万象 2012-02-21

    这和我以往旅行都不一样,因为即使旅行已经结束,我的体验仍未结束。旅行经常有疗愈的功效,我去中国和秘鲁一趟,治愈了对那里的向往之情,也同样治愈了对斐济、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巴基斯坦的想望。旅居英伦多年,我也治愈了对英国的渴望。但是此行并未治愈我对地中海地区的渴念。我知道我还会再回来……回到某些见过的地中海地方,以及更多我错过而没有见到的地方。 ——保罗•索鲁

  • 0 Missmaple 2011-11-09

    如果我也这样绕地中海一周,我能看见什么呢?作者的观察很细致入微,佩服!

  • 0 比布 2011-12-26

    个人感言压倒旅行记事

  • 0 littlepieces 2016-02-27

    出版前言写道“...行文风格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其作品的观点、立场,难免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不合之处...对极个别不当之处进行了技术处理...”很有时代性,以后可做为历史研究。80年代出版的古书,常注明,是封建思想等。三十几年过去了,中国还是没有任何变化。

  • 0 撒马尔罕往事 2012-07-04

    这条线路真棒,作者也够锐利讽刺,但引述欧美文坛轶事太多,而轶事又不够八卦,需要跳页。喜欢老头儿又啰嗦又啥都看不惯的矫情劲儿。好想走一次这个线路。

有什么“读后感”吗?您可点击右上角“我要写长评”来进行评价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