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兆亿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4-6
页数:
336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6098864
内容简介
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源头和国家科技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纵观人类近现代文明史,基础研究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基础研究的每一项重大成果都极大地造福于人类,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推动产业发展向前大大迈进一步。
我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要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要在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展开全部)
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源头和国家科技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纵观人类近现代文明史,基础研究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基础研究的每一项重大成果都极大地造福于人类,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推动产业发展向前大大迈进一步。
我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要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要在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基础研究,真正形成以基础研究为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确保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
现代社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研究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不能不研究人才,为此书中开辟专章来讨论人才问题。综观全书,其中有一条管理主线将所论叙的问题贯穿在一起,关于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之重要,不言自明,尽管囿于篇幅和论旨,书中无法对此多言,但字里行间隐带的深层意蕴已尽在不言中。
本书侧重从科技、产业和人才角度,对基础研究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讨论,从不同层面对基础研究竞争力培育及其对产业的影响,以及人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加以探讨,分析上述各要素间的关联和互动。本书涉及的内容包括:基础研究的涵义、特点和使命、国内外基础研究发展状况及特点、基础研究竞争力构建、基础研究对产业的影响、基础研究人才特征及成长规律、基础研究人才发展的国际比较等。
本书内容贴近实际,反映了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创新以及两者交叉形成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创新型人才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理论探讨,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以及深入理解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的关系等均有积极意义,可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机构推进基础研究事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袁兆亿,广东省管理创新和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理学博士、教授
目录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基础研究的涵义、特点和使命
第一节 基础研究的涵义及特征
一、基础研究的涵义
(一)传统基础研究...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基础研究的涵义、特点和使命
第一节 基础研究的涵义及特征
一、基础研究的涵义
(一)传统基础研究
(二)近代基础研究
(三)基础研究的定位
二、基础研究的特性
(一)研究动机和目的的非定向性
(二)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
(三)研究者的高度自由
(四)研究的长周期性
三、基础研究的促进功能
(一)基础研究具有促进创新的先导性作用
(二)基础研究具有加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支撑性作用
(三)基础研究具有加快专门人才培养的功能性作用
(四)基础研究具有增强文化内涵的承载性作用
第二节 基础研究的对象及现实发展
一、基础研究的对象及重点
(一)基础研究的对象
(二)基础研究的重点
(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比较
二、基础研究的现实发展及选择
(一)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
(二)基础研究发展中的选择难题
第三节 基础研究的要求及预期
一、基础研究的要求
(一)体现学科领域的领先性
(二)具有现实或潜在的战略性
(三)设计良好的人才体制机制
(四)搭建高质高效的科研平台
二、基础研究的预期
(一)基础研究属于探索性工作
(二)基础研究成果具有不可预测性
(三)基础研究项目的管理要求
第四节 关于基础研究的若干思考
一、科学知识的特性
(一)真理性
(二)合理性
(三)进步性
(四)共享性
二、基础研究的哲学思考
(一)科学自身的分界及其它
(二)艺术和哲学引领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基础研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模式
第二章 国内外基础研究发展状况及特点
第一节 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概况
一、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
(一)我国基础研究历程和成就
(二)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二、我国基础研究环境分析
(一)管理环境
(二)科研环境
(三)人才环境
第二节 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发展特点及管理模式
一、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发展特点
(一)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二)瞄准科技前沿,坚持突出特色
(三)重视育才引才,强化智力支撑
(四)强调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重视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
二、发达国家的基础研究管理模式
(一)美国:突显灵活务实,加强专业领导
(二)英国:理事会制管理,注重科研效率
(三)德国:政府民间联动,科研管理社会化
(四)法国:加快制度变革,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五)日本:科技创新立国,加强科研质量控制
第三节 中美两国科研体系及发展比较
一、我国的科研体系及发展
(一)政府所属的科研机构体系
(二)高等院校的科研体系
(三)企业的研发体系
二、美国科研体系及发展模式
(一)联邦政府或国家层面的科研体系
(二)美国高校的科研系统
(三)美国企业的科研系统
第三章 基础研究竞争力构建
第一节 基础研究竞争力的内涵及要素特征
一、基础研究竞争力的内涵
(一)基础研究竞争力的类型
(二)基础研究竞争力的相对性
二、基础研究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一)队伍要素
(二)投入要素
(三)产出要素
(四)管理要素
三、基础研究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和识别
(一)基础研究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二)基础研究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判定标准
四、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正确把握基础研究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
(二)正确把握基础研究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展的关系
(三)正确把握基础研究与培养人才的关系
(四)正确把握基础研究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关系
第二节 基础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一、基础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功能
(一)增强高端竞争优势
(二)占领科学前沿领域
(三)提升资源整合效应
(四)形成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础研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一)体制因素
(二)人才因素
(三)资金因素
(四)文化因素
第三节 基础研究竞争力培育及方向选择
一、基础研究竞争力培育
(一)建立健全基础研究体系
(二)加快基础研究人才发展
(三)积极贴近科学前沿
(四)构建知识库
二、构建基础研究竞争力的方向选择
(一)以现实基础为依据
(二)选择有利的突破口
(三)提前实施战略布局
第四章 基础研究对产业的影响
第一节 基础研究促进发展变革
一、发展观念的根本变化
(一)从感性到理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
(三)生态文明建设
二、生产方式的突破
(一)第一生产力论
(二)从粗放走向集约
(三)知识生产模式
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一)生产关系变革
(二)生产关系调整
第二节 基础研究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基础研究推动产业走向高端
(一)基础研究促进全球产业结构调整
(二)基础研究影响产业在价值链的地位
(三)基础研究助推产业抢占先机
二、基础研究激发新的产业变革
(一)科学、技术和产业三位一体发展
(二)基础研究高度融入产业过程
三、基础研究加速产业技术创新
(一)基础研究使产业摆脱技术依赖性
(二)基础研究强化产业技术储备
(三)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的关系
第三节 基础研究与产业变迁
一、从基础研究到科技产业化
(一)基础研究与产业的社会本质
(二)现代产业是科技社会化的结果
二、基础研究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一)基于科技动力的产业转型升级
(二)基础研究与产业协调发展
三、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竞争
(一)基础研究关乎产品核心竞争力
(二)从基础研究到产业技术高端化
四、基础研究孕育产业未来
(一)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产业新的生长点
(二)基础研究支撑产业技术创新持续发展
第五章 基础研究人才特征及成长规律
第一节 基础研究人才特征
一、基础研究人才及创新性
(一)有关“创新”的阐述
(二)对创新的理解与认识
(三)基础研究人才的涵义
二、基础研究人才基本特征
(一)基于人类本性获取新事物的先天欲望
(二)基于专业背景切入新事物的洞察能力
(三)基于知识生产构想新事物的想象能力
(四)基于成果转化创造新事物的实证能力
三、基础研究人才的认证
(一)创新与认证
(二)基础研究人才的价值
(三)科技奖励:基础研究人才认证的重要形式
(四)产权认证:加强基础研究人才权益保护
第二节 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
一、教育引导激发创新基因,塑造人才的潜在优势才干
(一)创新意趣萌发是人才优势才干的导向显示
(二)创新人格培育是人才优势才干的精神驱力
(三)创新能力养成是人才优势才干的品质塑造
二、实践锻炼促进人才潜在优势基因进化突变,加速创新行动发生
(一)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人才优势才干多元生长的重要基础
(二)充足的经费投入是人才优势才干提升的必要保证
(三)优质的创新平台是人优势才干高端集聚的有力支撑
(四)国际化学习是人才优势才干前沿融合的必由之路
三、传播应用推动人才强化优势竞争选择,获取创新权益认证
(一)竞争合作是人才优势才干外溢发展的扩展器
(二)公正评价是人才优势才干成长的助推剂
(三)知识产权是人才优势才干良性循环的保护伞
第三节 基础研究人才创新能力开发路径
一、改革教育模式,完善创新引导
(一)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心智开发
(二)推进教育改革,鼓励个性发展
(三)尊重教育规律,强化学术自由
二、强化实践锻炼,培育创新优势
(一)打造科研团队,形成优势互补的创新组织
(二)构建发展空间,营造宽松自主的创新环境
(三)完善基础设施,形成高效一流的创新平台
三、健全协同扶持,提升创新效率
(一)加强创新创业扶持,改善科技孵化条件
(二)发挥风险投资作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三)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拓展科技前沿领域
(四)探索合同科研模式,大力推行实验室经济
四、完善评价认证,强化创新激励
(一)建立健全合理学术标准,提升竞争层次
(二)建立健全严格评议制度,确保考核公正
(三)建立健全科学分配方式,突出激励效应
五、保护知识产权,助推创新循环
(一)推进知识成果产权化,维护创新者权益
(二)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完善创新成果定价
(三)推进知识资本价值化,实现创新投资回报
六、完善政策支持,促进创新创业
(一)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导向
(二)抓好政策落实,提高实施效率
(三)加强协调指导,确保取得实效
第六章 基础研究人才发展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基础研究人才竞争现状及特点
一、国际基础研究人才竞争态势
(一)人才竞争取代经济竞争
(二)人才优势取代自然资源优势
(三)人才竞争力决定国家发展水平
二、国际基础研究人才竞争的主要特点
(一)竞争空间全球化,人才国际流动日益加剧
(二)竞争趋向高端化,人才精英引领科技发展
(三)竞争程度复杂化,人才变动影响发展格局
(四)竞争模式路径化,人才效益取决制度环境
(五)竞争策略灵活化,人才争夺手段持续翻新
(六)竞争格局多元化,人才交流合作实现共赢
(七)竞争发展常态化,人才状况决定国家地位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基础研究人才发展战略
一、美国的基础研究人才发展战略
(一)以超前教育开发萌芽期创新人才
(二)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大量吸引留学生
(三)政府民间强力投入支撑科研人才创新
(四)推行科技移民优先战略吸引全球人才
(五)强化研究生培养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
(六)优化管理模式促进基础研究人才开发
(七)官产学研合作推动基础研究人才发展
二、加拿大的基础研究人才发展战略
(一)坚持教育高投入支撑科研创新人才培养
(二)以国家创新战略推进科研创新人才开发
(三)设立全球创新伙伴项目吸引基础研究人才
(四)加快成果转化激发基础研究人才积极性
(五)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拓宽海外引才渠道
(六)优质服务和优惠税收吸引海外科研人才
(七)充分的人性化关怀稳定和留住优秀人才
三、英国的基础研究人才发展战略
(一)强调实战型教学模式培养科研创新人才
(二)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开发科研创新人才
(三)聚焦式扶持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发展
(四)坚持实用主义模式打造科研创新人才
(五)营造宽松科研环境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六)以学术社团为载体培育科研创新人才
四、德国的基础研究人才发展战略
(一)坚持优良的基础研究人才发展传统
(二)健全支撑基础研究人才发展的科研体系
(三)完善优秀基础研究人才的吸引机制
(四)加大力度扶持后备科研创新人才发展
(五)不断优化科研创新人才发展激励机制
(六)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培养科研创新人才
五、日本的基础研究人才发展战略
(一)以科技强国建设带动科研创新人才发展
(二)实施综合型科研创新人才开发计划
(三)聚焦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
(四)充分发挥企业科研创新人才作用
(五)转变思维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培养
(六)深度开发“看不见”的科研创新竞争力
(七)坚持促进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
六、韩国的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
(一)实施“人才第一”战略培养科研创新人才
(二)弹性教育个性化培养科研创新人才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育适用型创新人才
(四)广开渠道吸引海外科研创新人才
(五)不断完善项目育才和激励用才机制
(六)开展广泛国际合作用好国际创新资源
七、印度的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
(一)语言优势为科研创新人才发展提供便利
(二)高水平教育提升科研创新人才发展质量
(三)借势外包业务推动科研创新人才发展
(四)借鉴IT业成功经验拓展创新人才培养领域
(五)海归人才回流增强科研创新人才力量
(六)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扶持
(七)以良好的认证制度和优惠政策激励人才
(八)利用跨国流动壮大科研创新人才队伍
八、巴西的基础研究人才发展战略
(一)改革教育模式加快科研创新人才培养
(二)通过柔性引才壮大科研创新人才队伍
(三)建设人才库加强科研创新型人才管理
(四)强化宏观调控助推科研创新人才成长
(五)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研创新人才发展
(六)以发展高科技带动科研创新人才发展
第三节 我国基础研究人才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一、 基础研究人才发展概况
(一)人才强国战略为基础研究人才发展创造机遇
(二)基础研究人才量增质升发展势头良好
(三)基础研究后备人才培养成效喜人
(四)留学生是我国基础研究优秀人才的重要来源
二、基础研究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难以适应基础研究发展要求
(二)高层次人才紧缺,难以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三)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人才创新潜力未充分发挥
(四)人才结构失衡,人才短缺与人才闲置并存
(五)人才引得进,但不容易留得住和用得好
第四节 加快基础研究人才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提高基础研究人才管理水平
(一)完善人才体制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发挥政府管理优势,助推基础研究人才发展
(三)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优化基础研究人才服务
二、健全基础研究人才开发模式
(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提升基层研究人才创新素质
(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加快基础研究人才产出
(三)构建高质高效研发平台,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创新能力
三、改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结构
(一)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加快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转型
(二)引育高端紧缺人才,增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竞争力
(三)立足长远战略,开发未来竞争型人才
四、优化基础研究人才配置水平
(一)把握人才发展规律,合理配置基础研究人才
(二)遵循人才时效性,加速基础研究人才价值转化
(三)关注冷僻弱势学科,提前部署基础研究人才
五、促进基础研究人才有效流动
(一)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激发基础研究人才创新活力
(二)全球性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基础研究人才国际化水平
(三)健全人才保障制度,解决基础研究人才后顾之忧
六、加大基础研究人才扶持性投入
(一)调整研发经费结构,聚焦基础研究人才投入
(二)优化投入产出比,提高基础研究产出效率
(三)重视未来发展难题,增强基础研究引领作用
七、推进基础研究创新文化深入发展
(一)加强文化反思,改造束缚创新思维的旧习俗
(二)营造宽松文化氛围,促进基础研究人才健康成长
(三)坚持文化发展与时俱进,引领基础研究事业持续发展
您对《基础研究竞争力及产业影响》有什么评价吗,点击右上角“我想说两句”,说出你的看法吧。
有什么“读后感”吗?您可点击右上角“我要写长评”来进行评价噢。
猜您喜欢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
精品推荐
分类导航
评价“基础研究竞争力及产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