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时味记[试读]
自序
自序 / 透过饮食阅读世界 小时候,我有个梦想:若能变成透明人,就一家一家地悄悄进去看看别人家到底吃着什么东西。当年日本社会还不是很富裕,恐怕大家吃的都差不多:不是沙丁鱼干就是秋刀鱼干之类。可是,我想亲眼看看的并不仅是一天三餐的具体内容,而且是各个家庭的饮食习惯所表现出来的家族历史、故乡回忆等,换句话说:故事。随着成长,我逐渐放弃了变成透明人的期望。幸好,我找到了溜进他人生活的合法途径:阅读。 初中时代,我迷上了日本女作家森村桂(一九四○—二○○四)写的小说和散文。她以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岛的纪行文《最接近天堂的岛屿》走红,东京书店里摆的讲谈社版“森村桂文库”作品多达... 查看全部[ 自序 ]
文摘-黑轮、熬点、关东煮
《黑轮、熬点、关东煮》 日本便利商店很多都在收款处边放着四角铁锅卖关东煮、黑轮或熬点,其实都是东京人所说的Oden,乃在用酱油调味的昆布汤里煮鱼糕、蒟蒻、萝卜、炸豆腐、煮鸡蛋等菜肴。Oden没有正式的日文书写法,一般都用平假名音标写成おでん,不过语源则应该是中世纪日本流行的田乐,乃类似于中国秧歌的民间活动。田乐的各项表演节目中,最著名的是踩高跷。因为串在竹签上的豆腐、蒟蒻等食品,看样子像踩高跷,日本人最初叫它为田乐,后來变成了其昵称阿田即Oden。 阿田是东京最常见的火锅,每个家庭每个冬天都要吃几次的。大阪、京都等关西地区本来没有阿田,由于是从关东传过来的杂烩,因此称之为关东煮了。后来... 查看全部[ 文摘-黑轮、熬点、关东煮 ]
文摘-寿司神
《寿司神》 日本最重要的信仰是祖先崇拜。日常生活中,当基督徒或天主教徒要向上帝祈求保佑祝福的场合,日本人一般都想到彼岸的祖先。比如说我,每次去鱼店采购寿司材料之前,都心里向先父祈求:拜托老爸,请替我确保种类多些、价钱合理些的海鲜! 鱼店和肉店或其他商店都不同,每天在店头摆放的商品种类,是当天和前一天的捕鱼成绩决定的。于是,有时候去鱼店,卖的海鲜种类非常多而价钱也便宜,有时候却商品种类特别少而价钱也很贵。同一种商品的价钱,在同一个星期里,变动幅度会大到两三倍。 至于我为何向先父祈求,是因为他年轻时候在爷爷开的寿司店里当过厨师。虽然跟我母亲成家后独立出来改了行,但是直到晚年,他都一贯乐于... 查看全部[ 文摘-寿司神 ]
文摘-鱼力
《鱼力》 鱼力是我常去的鲜鱼店字号。它位于铁路立川车站附设的商场大楼LUMINE的地下一层,每天顾客络绎不绝。东京的鲜鱼店多如牛毛,光是东京鱼商业协同组合(即合作社)成员就有六百多名,但是那只包括老市区的鱼店而已,没有算郊区鱼店在内。鱼力是东京西郊多摩地区最大的鱼店:经营五十个门市和七家寿司店,总共有大约五百名全职雇员和超过六百名钟点工工作。 要买鲜鱼,日本每家超级市场都有得卖;但超市的商品都是已包装好的。去了鱼力一类规模大的专门店,才能看到刚从产地或者批发市场送来的新鲜海鲜。我很喜欢跟专业知识丰富的店员聊聊,也经常请教他们不同的鱼类怎样烹调才最好吃。 任何一天,鱼力摆的鱼种都远远超... 查看全部[ 文摘-鱼力 ]
文摘-鸡唐扬
《鸡唐扬》 女儿十一岁,差不多学会了日本小学要教的一○○六个教育汉字。结果,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部分单词,她都看得明白,对世界的理解也似乎深化了一层。昨天吃晚饭的时候,她就问了我:妈,唐扬是中国菜吗? 晚饭主菜鸡唐扬是老公做的。平时我做的晚饭,素的多于荤的。每周一两次老公做的晚饭,则几乎一定是卡路里挺高的,如:煎牛排、炸猪排、咖哩鸡饭。还好,爸爸的招牌菜之一鸡唐扬是两个小孩都爱死的菜式。把鸡肉块用酱油、酒、姜蒜等腌了片刻后,裹上淀粉油炸的鸡唐扬,跟肯德基最大区别在于:日本人视鸡唐扬为东方风味,所以一定得用筷子吃;肯德基则被视为西式快餐,所以可以用手吃。 鸡唐扬在日本,可以说有无所不在的群... 查看全部[ 文摘-鸡唐扬 ]
文摘-栗子饭与鲑鱼子
《栗子饭与鲑鱼子》 日本有俗语说:天高而马肥的秋天。意思是说:秋天气候好,各种作物熟,多吃了美味,马都要发福。说得也是。一到这个季节,全国各地的蔬菜店、鲜鱼店门市里,陆续出现不可错过的山珍海味。 此间最高级的食品松茸,就是这个时候上市,每年都以超高的价格吓唬日本老百姓的。蔬菜店卖商品的价钱,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日元三位数的;例如,一根大萝卜一五○元、四粒大梨子七九○元等。偏偏松茸这种菌类,却以五位数出现,令人目瞪口呆,无话可说了。 譬如,日本岩手县产的松茸,三百克卖两万四千日圆、韩国产的则两百克一万日元、中国产的话卖三百克一万三千日元等等。如果是最高级的京都产松茸,价钱竟达到三百克五万... 查看全部[ 文摘-栗子饭与鲑鱼子 ]
文摘-牡蛎、鮟肝、白子
《牡蛎、鮟肝、白子》 刚吃了今年第一次的牡蛎,是广岛产的。因为还比较小,所以抹上面包粉油炸后,配塔塔酱和柠檬汁吃了。牡蛎的味道不像其他任何东西,果然吃它带来的口福也完全独特。我家闺女吃着牡蛎却联想到别的食品来说:牡蛎上市了,鮟肝、鱼白也该快了吧。这个女孩小小年纪就对下酒菜情有独钟,别人猜出来她父母是何种人就怪不好意思了。 鮟鱇鱼是深海鱼的一种,平时在海底下生活,听说用双手般的鳍子趴着移动的。鱼肉既软又黏,无法安顿在案板上剖开,只好从上面用钩子挂下,从嘴巴往胃里灌满水,哪里突出来了就切除哪里的鱼肉。这种刀法用日语叫做“吊切”,专门用来处理鮟鱇鱼的。日本人冬天吃这种鱼,最普遍的菜式是油炸鱼... 查看全部[ 文摘-牡蛎、鮟肝、白子 ]
文摘-我爱新疆拉条子
《我爱新疆拉条子》 我总劝年轻朋友趁年轻多去旅游,毕竟学生时代是人的一生里,最有行动能力和自由时间的。常有人反驳说:犹如一些书,年纪大了以后才看懂一样,知识经验丰富的大人去旅游,才能享受到外国的文化等。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旅游会带来的一些乐趣,还是只有胆子和体力兼备的年轻人才能欣赏的。例如,逛市场,尝尝户外卖的当地风味小吃等。 一九八五年夏天,在新疆沙漠上吃到的一种面食,我后来念念不忘二十年。二○○五年春天,在北京去了一家新疆馆子,终于又一次吃到了,这时才知道其名称:拉条子。光是跟意大利面一般的弹性,就已经难得了,新鲜的羊肉,又是在东京难找到的。不过,最迷人的是那特殊的香料。究竟是... 查看全部[ 文摘-我爱新疆拉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