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力[试读]
王强序
◆王强序◆------------------------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口才是一种竞争力 "知道事物而不能用语言表达它,那是缺乏口才!不了解事物,却不缺乏口才,那是不学无术。" --西塞罗:《论演说家》第三卷三十五节(王焕生译) 有感于时下日本年轻一代读书风气每况愈下,深切缅怀从江户到明治时代"日本曾经有世界最高水准的读书力"那一读书黄金盛世的渐行渐远。2002年,日本明治大学教授斋孝写了一本名叫《读书力》的忧患之书,他疾呼:一个人的读书能力是现代社会无论什么样工作都直接需要的"处理资讯的能力"。全体国民... 查看全部[ 王强序 ]
致中国读者
◆致中国读者◆--------------------- 共同的演讲 1971年这本书首次在英国出版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注意到演讲者会面对多样化的听众这个问题。我在福特希尔大学教了25年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文化和道德背景,对我引用的文学、历史和政治文献十分熟悉。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开始变了,我必须在本书的新版本中加入新内容。来我们学校就读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从1990年起,总共有 来自70个不同国家的学生到我校学习。我无法再指望班上所有人都能理解我们那辈人在学校里学到的历史事件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例如,在淘金热时期来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安居者对加州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现在我意... 查看全部[ 致中国读者 ]
原版序言
(JohnHasling) ◆原版序言◆---------------------- 作为教师,我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能够把我所讲述的内容跟学生们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尽管我很想把自己当做智慧的传授者,但我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作为老师我所做的一切就是通过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他们的所有进步都取决于他们是否愿意相信真诚且有效的沟通是可以习得的,而真诚且有效的沟通又能够帮助他们在讨论中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增强自尊、改善关系、影响决策。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将获取这些益处看做一种机遇和挑战。 我在本书中讨论的方法是建立在传统修辞学基础上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新东西。和其他学术领域的知识一样,语言沟通领域的知识在不... 查看全部[ 原版序言 ]
演讲:历史和理论
◆前言◆------------------------- 演讲:历史和理论 宪法赋予我们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我们绝不能把这一特权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履行这个权利,我们就可能从实际意义上丧失了言论自由的权利。如果我们满足于他人为我们代言,或者让少数人的职权和利益左右公共政策和法律,我们可能也会完全丧失这一权利。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们也有听的权利,以及对听到的东西进行评判的权利。"言论自由"意味着我们将暴露在各种各样的观点之下。我们既能听到虚假信息,也能听到真相,我们必须学会分辨真假。这并不是一件易事,而且需要我们了解各类重大事件的信息。真相是不会不言自明的;如... 查看全部[ 演讲:历史和理论 ]
亚里士多德和修辞艺术
亚里士多德和修辞艺术 传统观点认为修辞就是演讲者的艺术,亚里士多德给了我们最好的定义。他说:"修辞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能力,在任何一种特定的情境下,一种可以领会可行的劝说手段的力……这是其他艺术没有的功能,因为其他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指导或劝说其主体自的……"[亚里士多德:《修辞学》(OnRhetoric),乔治·A·肯尼迪译,36~37页,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1。]换句话说,研究怎样解释和劝说的学问有其自身主题,这主题是与知识主体相分离的,而知识主体对于任何一门特定学科来说都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演讲被当做独立的科目进行教授。 "可行的劝说手段&q... 查看全部[ 亚里士多德和修辞艺术 ]
让我们为他人所理解
让我们为他人所理解 如果我说话或书写的时候无法听到你说的话或无法看到你,我就无法得知我的信息是否被你接收。你可能正在读这一页上的文字,并且理解我所说的一切;另一方面,你可能盯着这些文字,但是你的思绪正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在沟通理论中,任何导致你从信息上分心的因素都被称为"干扰"。 干扰我们称之为"干扰"的障碍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心理性质的。如果是物理性质的,在个人情境中,它可以是让你感觉不适的烟雾缭绕的房间,或是在你想要读书时能用眼角瞥到的电视节目。在演讲情境中,它可以是某些听众摇晃椅子发出的咯吱声,或是在调高音量时发出尖利啸声的有问题的音响系统。干... 查看全部[ 让我们为他人所理解 ]
沟通模式
沟通模式 二人模式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当我们中加入了更多的人,并且改变沟通的结构和目的时,模式就变得复杂了。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是在改变事件的动态形式。这个词可以指人们相互关联的方式,他们的沟通技巧,他们对某个话题的态度,他们的情感强度,物质环境,或者任何其他影响我们所言所行的因素。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有助于我们的模式。 交谈模式在普通交谈中,我们说交流是无组织的--不要求个体所表达的思想符合特定的风格、话题或顺序。在交谈模式中,施加给人们的唯一规则或者指导思想是社会规范和一般礼节要求,互动通常比信息的内容更加重要(见图0-2)。当然,当我们将更多的人引入其中时,动态形式会变得更为复杂。在更大的团... 查看全部[ 沟通模式 ]
目录
◆目录◆----------------------- 王强序:口才是一种竞争力 致中国读者:共同的演讲 原版序言 前言演讲:历史和理论 第一部分听众 第一章沟通始于听众 第二章准备见听众 第三章发现共同点 第四章倾听和反应 第二部分演讲信息 第五章演讲的主题、目的和内容 第六章组织和大纲 第七章信息式演讲 第八章思维和推论 第九章劝说式演讲 第三部分演讲者 第十章演讲者的情绪 第十一章发表演讲 第十二章视觉工具的力量 第十三章符合道德标准 附录演讲时机 出版后记... 查看全部[ 目录 ]
沟通始于听众
第一部分听众 第一章沟通始于听众 在这门课里你要做的就是学习如何和人说话。这听起来不难,是吗?你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跟人说话。但是现在你要学习的是同时跟3个或4个以上的人说话,让他们理解你的意思,从你提供的信息中获益,甚至被你说的话所影响。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演讲。演讲有着一个骇人的光环,然而实际上它不一定要顶着这个光环,它的恶名被夸大了。我们要将它分而治之,将每个部分逐个击破,从而驯服这只"怪物"。 第一件要记住的事是,演讲中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是敌对关系。合作的状态才能让双方获得令人满意的经验。听众知道你所做的并非易事。他们中的大多数很可能像你一样曾经面对听众。他们希望你... 查看全部[ 沟通始于听众 ]
准备见听众
第二章准备见听众 对听众了解得越多,你越能更好地进行准备,让你的演讲适应他们的需求。如果听众是你的盟友或是和你同属于某个组织的成员,那么从某个方面来说,你在计划演讲内容的时候,任务就简单得多了。他们对该话题的了解程度以及其中包含的技术细节,你事先会有一定了解。他们对你要讲的主题的感觉和看法,你可能多少也会有些许深入的了解。如果演讲中有些部分可能引起争议,你会知道将在何时何处遭遇反对之声。但是如果你要对着一群陌生人演讲,那就困难多了。假设你接受了某个当地服务俱乐部主席的邀请,在他们的每周午餐会上发表演讲-你要怎么做? …… 三、站在听众的角度上 一些研究显示,我们醒着的时候,70%的时间花在各种... 查看全部[ 准备见听众 ]
发现共同点
第三章发现共同点 亚里士多德的教学强调演讲者的中心任务是找到或制造自己和听众的共同点。要成为成功的演讲者,你需要向听众传达一种感觉,即你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你必须让他们知道你意识到了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在某方面你和他们的文化信仰和看法是相关联的,你能够重视 他们的情感。对于作为演讲者的你来说,这是很高的要求,但是这会帮助你以听众为导向。你开始考虑你的演讲在听众耳朵里听起来是什么样子。 如果要在教室里发表演讲,一些你能想到的共同点很可能是接受教育,获得文凭,设计职业生涯,考虑家庭生活,使用新型技术,旅行,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参与社会事业,认识新人,学习其他文化社会的风俗习惯,等等。你认识的每个人... 查看全部[ 发现共同点 ]
倾听和反应
第四章倾听和反应 你把本文大声朗读给别人听,语速快的话,可以每分钟读175~200个单词。但是平均而言,让大学生自己看同样的文章,速度应该可以达到每分钟300个单词-如果他们接受过速读课程,还能看得更快。换句话说,你说出信息后,听众理解信息的时间是你说出信息 时间的三分之二。因此,把你的演讲稿发给听众,让他们自己看不是会更容易、更省时吗?事实并非如此。听演讲者说出信息有其优势。美国最高法院多年前决定,虽然口头辩论比单纯地阅读律师的辩护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法官仍有必要与案件双方的代理人面对面地 对话,以便提出问题,澄清辩论要点。一篇写得很好的文章可能极具说服力,但是它缺少成功的演讲者传达给听... 查看全部[ 倾听和反应 ]
演讲的主题、目的和内容
第二部分演讲信息 第五章演讲的主题、目的和内容 你现在可能会问自己:"就算我愿意演讲,为什么别人愿意来听我的演讲呢?"这是个好问题,可以用来作为起点。演讲是"语言"艺术,不是"表演"艺术。人们不是来听你如何优异地发表演讲,他们之所以来是因为对演讲主题感兴趣。当然,你希望尽可能好地发表 演讲,不过更重要的是,你希望演讲信息的实质内容值得听众投入时间。有丰富演讲经验的人都知道,吸引听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能让二三十人愿意听你讲半个小时,那你就可以认为自己是相当幸运的了。他们为你付出了努力,因此你有责任为他们付出努力。 一、主题 主题和目... 查看全部[ 演讲的主题、目的和内容 ]
组织和大纲
第六章组织和大纲 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结构中重要的经济商品。这种情况是从1956年开始的,那一年,从事技术、管理和文职等工作的白领工人总数首次超过了蓝领工人。如今,大多数人的工作是在收集、创造和传播信息,而不是生产商品。想想从万维网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海量数据,加上印刷机发明后所有的印刷资料。美国人花在电脑上的钱和花在电视机上的一样多。我们可以获得如此多的信息,因此我们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材料进行挑选和分类,让其变成可用的材料。 一、组织的必要性 不要认为有条理的人就过着单调无聊的生活。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与生活没有规律的人相比,这些人能更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用更多的经验充实自己的生活,进... 查看全部[ 组织和大纲 ]
信息式演讲
第七章信息式演讲 作为听众,我们在去听某人演讲的时候会怀有某种预期。如果去的是法庭,要听律师们为案件作辩护,我们会预期听到劝说式演说;如果去的是教堂,看到牧师站在讲坛上,我们会预期牧师发表振奋人心的布道,鼓励我们做更好的人;如果在看晚餐表演,我们则会预期 戏剧演员进行娱乐演出。我们不会想在喜剧俱乐部听布道,或者在法庭辩论的结案陈述中听到一连串笑话。我们在听取某个学术性演讲的时候同样也会有预期。在听这样的演讲时,我们不是要被说服、鼓励或娱乐--我们是去获取信息的。的确,这样的演讲可以包含上述三 种元素中的任何一种,不过任何一种都不会凌驾于传达信息这个主要目的之上。如果听众要来听信息式演讲,那么你... 查看全部[ 信息式演讲 ]
思维和推论
第八章思维和推论 对听众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演讲不是油嘴滑舌之人的陈词滥调,而是拥有完备信息且对演讲主题和听众的兴趣都真诚投入之人的深思熟虑。要成为成功的演讲者,需要培养你的能力,识别你所见所闻信息的重要性,解读其意义,将它存在脑子里,并在需要的时候再把它找出来。最成功的演讲者是能够很好地领会自己信念的演讲者。他们有完备的信息,在情况需要时能够组织自己的思维。你在学习演讲技巧的同时也要训练自己的头脑进行批判性思维。你要学会用合乎逻辑的方式分析问题、评估数据、纠正错误、避免得出不合理的结论。这些都是你需要修炼的重要能力,因为在能够很有说服力地向他人表达观点之前,你必须先搞清这些观点的意义。 一、批... 查看全部[ 思维和推论 ]
劝说式演讲
第九章劝说式演讲 你也许会说,你准备的每篇演讲都是在作这方面或那方面的劝说。甚至在信息式演讲中,你也要试图说服听众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你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你的演讲是有很大价值的。不过,从修辞范畴来看,劝说式演讲被定义为支持争议性问题一方观点的演说。在 准备这类演讲时,你必须预想到听众中会有人反对你的观点;你的意图是说服他们重新评价自己的想法,接受你希望他们认可的观点。 …… 9.2证明方式 亚里士多德是从影响信息传递对象的因素这个角度来分析劝说的。他认为这些因素或者说证明方式是逻辑证明、情感证明和信誉证明。这些术语大致与演讲者带入演讲的论证、情感诉求和道德品质相对应。 逻辑证明"... 查看全部[ 劝说式演讲 ]
演讲者的情绪
第三部分演讲者 第十章演讲者的情绪 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遭受演讲焦虑问题,若不是撒谎,你就不用读这一章了。我当然不愿让你关注对你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的事情。不过如果你在发表演讲的时候的确感到心里七上八下,十分紧张,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人和你一样,你可以采取几个步骤来缓解这 种状况。对发表演讲产生反感情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想要避开它也很正常。在人们认为最恐惧的经历中,演讲往往会排进头几名。你觉得紧张只意味着你认为当前的情况很重要,你想要做到最好。如果你的重视让你下更大工夫做准备,演讲焦虑实际上是能给你带来好处的。 我曾经听过一些很精彩的演讲,演讲者都高度紧张,不过准备得很充分;我也听过一些很糟糕... 查看全部[ 演讲者的情绪 ]
发表演讲
第十一章发表演讲 亨利·希金斯是萧伯纳在《窈窕淑女》中塑造的一个人物,他在剧中描述了他所在国家人们的语言特点,他说:"为什么英国人教不会他们的孩子该怎样说话?"他这是在批评另一个剧中人物,一位名叫丽莎·杜立特的年轻姑娘,他说这个姑娘要是继续用她的伦敦腔污染英语这门语言,她就永远只能当一个可怜兮兮的街头小贩。希金斯对他的朋友说:"如果你说话和她一样,先生,而不是用你现在说话的方式,你现在可能也会是个卖花的。" 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口音。别人可能会从你的口音认出你是来自美国的某个特定区域,比如新英格兰或者南方腹地,或者,英语是你的第二语言,你在说英语的... 查看全部[ 发表演讲 ]
符合道德标准
第十三章符合道德标准 如第九章中提到过的,任何演讲的评判标准必须包含演讲者的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对应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信誉证明"。劝说在本质上立足于信誉,因为除非听众认为演讲者品德良好,否则另外两种证明方式,即逻辑证明和情感证明,是不具有说服力的。如果演讲 者的人品让人怀疑,听众就会质疑证据的可靠性,拒绝被任何有企图的情感诉求所感动。 一、演讲者的道德标准 罗马哲学家昆提连(公元40~118年)认为演讲者的道德品质是评判其演讲的基本要素。他认为,目的高尚的演讲必须由"口才很好的正直男性"发表。先将这句话中明显的性别歧视放在一旁,我们注意到,从传统观点看... 查看全部[ 符合道德标准 ]
出版后记
◆出版后记◆------------------------------------ 演讲这门学问可以说盛行于西方,自希腊罗马文明一脉相承而来,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西方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演说史,那些在历史危机关头发表的演说辞,都是在民族或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历史走到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面对整个民族和整个历史而作出的思考、呼吁和决断。在无数推动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背后,我们都能看到天才演说家的身影,听到那些闪光的名言,他们激励了无数人前仆后继地为理想而奋斗。 在当今社会,演讲更是人们生存的必备能力,而这早已不仅仅限于西方世界。演讲能力是一种技能,并不是知识,知识是不会产生力量的,只有那... 查看全部[ 出版后记 ]
书名: 演讲力
作者: [美] 约翰·哈斯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副标题: 从听众出发
译者: 马 昕
出版年: 2010
页数: 276
定价: 26.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小学堂
ISBN: 978750629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