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 Nico的图书主页

Nico的评论

  • 智者
    “智者逃匿于'非是'的极端黑暗之中,自己练就一套本事,由于这个地方的黑暗而难以看清… …而爱智者,永远通过理性而献身于'是'这个理念。由于这个领域的光芒,他也绝不会轻易地被看清。”两千多年以来的西方哲学之牛鬼蛇神,机智的柏拉图早已看穿了一切........
  •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
    探求真理的过程对于笛卡尔而言是一个在“似”中求“是”的过程。在原则十二中,笛卡尔指出认识事物需要掌握两个项,作为认识者的我和作为应认识者的事物本身。对于“我”而言,存在四种属性:悟性、想象、感觉和记忆,后三者皆属于“似”,但是有助于悟性(理性)臻于“是”;笛卡尔试图推演算数和几何学的方法来建立一门普遍科学。在第一原则中,笛卡尔声明普遍科学建立的依据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因此秩序和度量即事物之间真正的联系就是笛卡探究的核心之一。笛卡尔认为探求真理,或者认识事物本身是一个在直观到的简单、确定、无疑的东西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和举例(归纳)的过程,在其他著作中,笛卡尔将“上帝”和“我思”作为这个确定无疑的出发点,并且上帝从完满性角度来看更为基本。
  • 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
    黑格尔5,没啥好说的了,笔记都做完了~
  • 笛卡尔
    开学初在赤(吃)土山新村看的....……为了读书报告。看了那么多笛卡尔的东西,已经完全记不清哪些内容是从这本书里看到的了。。。但是一定内化了的。。补标一下....
  • “我”之观念:笛卡尔哲学研究
    作为一个没原则的人跳读了其中三章,之所以标了,是因为不会再回头把它读完了。凯莫林是笛卡尔研究中的“新批评”。第二章凯莫林认为“我思故我在”的正确打开方式是“CES(我思故我在)这个思想事件的思考者存在”。第三章关于自我的观念,凯莫林区分了笛卡尔作为状态的我和作为本质的我,并梳理了康德、普朗克、阿诺德三人之“我”的观念。第四章关于自身存在的怀疑,凯莫林认为存在虽然被怀疑但是仍然确定这一矛盾得以成立在于笛卡尔是通过Summa(那个最高的怀疑)对存在进行间接怀疑,是对这一类事物的怀疑而不是对存在本身的直接怀疑,并由此绕道证明了“上帝不可能是一个欺骗者”这一命题。不要问我记住了什么,我只记得我玩了一场语言的游戏,然后深刻领悟了为什么“逻各斯”与“语言”同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谢谢啊。
  • 论黑格尔的逻辑学
    邓晓芒说,黑格尔入门要从《大逻辑》开始。看完张世英,我想还是先去看《精神现象学》好了。横向上,张世英论黑格尔的逻辑学逻辑性还是很黑格尔的,明显的黑式三分逻辑和辩证发展观;纵向上,全书对黑格尔之前的德国哲学传统承继分析略显单薄,导致全书有沦为“论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之嫌。作为入门,有点鸡肋。但是读必有得,收获也不小了。看完了张世英就可以去看期待程度最高的霍比特人的书了,然后直面先刚的黑格尔,开森~
  • 配色设计
    额...0.1分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