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 吉吉范特西的图书主页

书评 (查看全部)

  • 0419道理重要,情感也很重要

    对《蔡康永的说话之道2》这本书的评价 2015-04-19

    今天和高中朋友聚餐,最后和X同学聊了蛮久,先说到今后方向啊,读研就扯到老师啊,实习又扯到兴趣啊,X同学去台湾交流过,又回忆起历史啊,接着又谈谈现在状况啊,要毕业了怎么写论文啊等等。这是我意料之外的,我... 查看全部>>

  • 你,知道自己的优势吗?

    对《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本书的评价 2015-09-17

    测完发现自己的五大概念主题是:理念、战略、前瞻、学习和思维,小五是个别、关联、伯乐、信仰和责任。不得不说,都很符合我,重测前五不变,新添的小五里有分析、搜集,也符合我的行为模式,验证本书理论的正确性。... 查看全部>>

  • 敷衍老板的书评

    对《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的评价 2015-01-08

    一年前按要求写给老板的读书报告,现在看到觉得很可笑,拿出来让大家一起笑笑。这是一本简短而又较为精悍的书,赵老师推荐的,我看完后,感触颇深,尤其对于当今广大80,90后来说,很值得品一番。里面谈到罗文的... 查看全部>>

  • 0703知识迁移

    对《水煮三国》这本书的评价 2014-07-03

    书是北师小西门旧书摊上买的,放在以前我肯定就不看了,因为觉得这种歪弄历史故事来博取自己美名的作者实在是太不高大上了。但是,上次听前微软高管王剑老师演说推荐,我记下了这个书名,或许那次遇见就是一种缘分,... 查看全部>>

  • 过来人看写作,越看越明白

    对《讲理》这本书的评价 2015-01-17

    写的是台湾教学的事,说的是全国写作的理。现在笔者在念大学,念的还是工科学校,语文也就两三年没摸了,记得大一选修了《大学语文》,但讲课老师一表达力实在够呛,讲话音调区域太窄,老让我抓不住重点;二则是讲的... 查看全部>>

  • 0607一些语句的摘抄与思考

    对《上学真的有用吗》这本书的评价 2014-06-07

    本书写得极为凌乱,但是观点新颖独到,因此评价从“还行”转到了“推荐”(请选用快速阅读模式)。也可能是作者没有受到传统系统式思维写作的限制,以闲碎的经验为导线,想到哪写哪,真的是够自由的。既然书写得已然... 查看全部>>

  • 收获的不只是一点

    对《构建之法》这本书的评价 2014-12-19

    之前在《文明之光》书评里说想看到JustPub出版发行IT类教材读物,这样我就能在信息世界更肆意饕餮,尽享IT之美,殊不知,已然有成品在架等我来取,知道消息那刻立即下单,至今读完,一路捧腹,邹老师真是... 查看全部>>

  • 选择: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过滤器

    对《长尾理论》这本书的评价 2014-12-17

    作为一名90后,却没有在应在的网络环境下成长,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接触自然风光。家里是匮乏经济,信息来源局限于电视,还是两个台的,江西卫视和中央一套。记得那时候特喜欢看大风车,小学初中一放学就和小... 查看全部>>

  • 调动你的科学思维

    对《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的评价 2015-06-26

    认识事物本质最好的方法是回溯它的发展历史。本书第二章就简要写明了科学思维的来源,指出「医学-宗教-哲学-科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以及「人文主义-经验主义-科学方法」的思维变化过程,最后给出科学方法的定义... 查看全部>>

  • ”你的灯亮着吗?“全书归纳及感想

    对《你的灯亮着吗?》这本书的评价 2015-07-12

    本书让我发现一个写好书评的方法。因为我喜欢多本书一起读,那么读到最后,由于各书知识交叉模糊,没能利用”暗时间“来对一本书系统地消化。所以差不多忘记了对各书每一小块的思考,到读完时,不能全面地写出一篇较... 查看全部>>

吉吉范特西的评论

  • 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中国有过好大学(偏文),而且是世界一流的,只是不在此时,而在民国,一所临时组建成的西南联大。在面对内忧外患,国之不国、家之无家之际,联大师生同仇敌忾、提携互助,以永恒价值追求为己任,在这破败不堪的“不毛之地”耕耘播种。 教授悉心教导,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同学与老师也交流密切,“师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陈平原老师作为西南联大校友王瑶先生门徒,可谓继承了些许联大精神,向我们细细讲解联大岁月时,文字间也透露出对彼时文人的喜爱与尊敬,我们有福得以共享那历史中精彩的华章。 希望自己也能秉承些联大精神,哪怕百分之一也好,于茫茫中寻得一份厚重的意义和洒脱的趣味。
  • 天生情人16种
    有人说恋爱全凭感觉,我不敢苟同。我是一个偏理性主义者,信奉有一套理论来支撑,即使理论并无完美。很好的是,我从本书找到了一套恋爱的理论,并觉得可信赖。本书不仅介绍了理论的因果关系,还提供了可操作的恋爱指南,这让我颇为赞叹,因为知行合一的东西方为真知,方值得信仰。
  • 学习之道
    书里面谈了很多学习的小技巧,尤其是针对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较为细致的分析,还有很多人物事例供借鉴,推荐一读。
  • 打破自我的标签
    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之前老讲究个人奋斗,重视个人智与情的全面发展,不顾或低估社群、行业、城市等形势演变的作用,是极端低效和错误的。现代社会之高端和复杂,远非古代脑瓜能理解得清楚,所以,需要多读,需要沟通,需要拾级而上,才能在自我认知和对外看法上融会贯通。还有就是,千万不要低估情感的作用,理智的作用也要转化为实操才可靠,人生意义和某些大词都在扯淡,多层迭代或演化才是王道!
  • 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重新出发
    重读,有了一些知识背景后,发现比大二读时懂了更深层次的东西,也有了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如,唐骏对学历的看低,这说明他对成功的认可来源于商业界,不认可学术界对成功的定义,不能说哪种价值观好,每个人的信仰不同。我最喜欢的是唐骏的沟通能力,这种中西兼备的思维方式,能化解很多难题。
  • 星期三是蓝色的
    作者身上的故事都能触动我细小的神经,因为有太多的相似性。很高兴丹尼尔最终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并开发出自己天赋的才智,真希望能有一片桃源,我就静静地待在那儿两三年,完成一次全身心的内在探索,然后再出世做个社会人。可是当下,应该明确自己才干,做些适合的活儿谋得生存。
  • 通信行业求职宝典
    作者总结得很棒,虽然不打算找通信行业工作,但魏小康写书的方法,还是很能引起我思索的。最起码提供了我找工作的视角,也让我反思归纳法的重要性,最后还能知道些企业内幕,这明显缩小了求职的信息差,帮助了处于弱势地位的求职者。
  • 阅读的力量
    纯粹一本学术著作,为了论证自由阅读的力量而著,提炼几个可用的观点如下: 1.阅读理解力靠大量阅读获得; 2.写作风格靠大量阅读确立; 3.阅读是到达“心流”状态的通用途径; 4.创造力高的学生阅读量很大; 5.阅读使人愉快,降低表达恐惧; 6.穷人的孩子更需大量大量大量的阅读; 7.加入阅读圈子,为获得身份认同,会渴望学习。
  • 上课记
    农村出身,为考上好大学,已消耗关键的青葱时光在应试上,这段时光本该大量阅读、大量写作、大量沟通,用来拓宽自我及外界认知,可是并没有,或不能有。 来到大学学习,面对陌生事物、人物、城市,难免内心动荡不安,家人、老师、同学鲜有能帮上忙的,于是酸甜苦辣咸得以尝了个遍,也算是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历。 我深深体会过见识不足带来的“错位”——不喜合作、鄙视学业、无视行业……这里的每一小步都可能致命,索性我命硬,还挺了过来,只是过得早已不是最佳选项。 那还能怎么办呢,哭吗?那是弱者的行径,我这么刚猛肯定干不出。接下来只好继续走,慢慢调整自己的成长轨道,加强合作、学习算法、关注行业,想想怎么能取得当下的最优解吧。
  •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
    “弱势群体不喜阅读科学类书籍,看不懂教科书”,“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想法”,“过早专业化导致文化刺激太少”……这些都曾是我学业上止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