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小食也可成收藏品!篤魚蛋吃牛雜大的劉斯傑繼《陸上交通工具》,今次直闖阿婆和小朋友都熱愛的街頭小食車仔檔,由飛機欖玩到雞蛋仔、車仔麵,向這廉價卻令人身心滿足的本土文化代表致敬。書內有會播放主題曲旋律...
喜歡還是得放棄。再心愛的東西,都要學懂放手。愛著一個人,你會願意放開手。如果一直抱緊不放的話,你最愛的不過是自己。慕容家的女孩世世代代都擁有魔幻手指,能做出讓吃的人溢滿幸褔感覺的菜餚。然而,這是帶來不...
想写出够格英文,“玩”的元素与态度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张爱玲写英文也会生硬失色,幽默大师林语堂写英文却最能打动西方读者。老师教你斤斤计较学习文法,玩家却以文字尽显幽默机智,令你爱上英文。牛津大学出版...
此書是精装合集,收錄香港牛津以前出版的2本平装書《回家的感觉真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
中日戰爭結束為止,香港電影與日本電影之間並無什麼接點可言。第二次大戰爆發以前,香港電影跟日本的關係,亦只能訴諸於香港人製作的抗日抗戰電影而已。言則,香港電影早期的日本元素都很負面和抽象。所謂抽象,是指...
1.余英时、李约瑟、钱穆、白先勇、杨振宁、夏志清、高行健、金庸等知名大家的谈话录,首次在内地公开。2.《明报月刊》在海内外知识分子和普通读者心目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发行区域的限制,这本杂志为内地...
香港集装箱建筑,ISBN:9787112063093,作者:柏庭卫等著
從沙士、七一,走到曾蔭權上場;從鬥志激昂退到冷眼旁觀,「圖文城市」一書兩冊,是屬於「我們」的視覺日記,曾於《明報》與讀者每周相見,誌記?這個城市兩年多以來的變化。白雙全自2003年起於《明報》「生活」...
癸未二○○三年晚夏,王貴忱先生命我替廣州新辦的《收藏.拍賣》文物期刊寫書畫隨筆,我寫了〈張大千壬辰《歸牧圖》〉,今年甲申二○○四年春天刊出。這篇隨筆儘管不是我報紙專欄�的篇章,牛津大學出版社編輯偏心喜...
王赓武(1930年-),历史学家、教育家。祖籍中国江苏泰州人。他是东南亚史与华人史权威。王赓武1930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旋即随双亲迁居马来西亚。1947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在大陆更名南...
散文集《水云散发》是李碧华以中外美食为专题的文化小品,通过对各地名菜美点的描述,结合民俗历史,引发出对城市流行文化的多维思考。
《蘭開夏道》以私密日記形式,記錄了Daisy的Bobo(Bourgeois-Bohemian)族生活。她有錢有學識,家住九龍塘蘭開夏道,卻討厭一般中產階層沉悶的生活規律,追求非一般的品味享受和心靈自由...
《不寄的信》内容简介:倪匡先生透过信纸,将对自己、对男人、对女人、对情爱、对想象、对现实的想法,与每一位读者分享。几乎对每一件事的看法,都和传统道德的观念相反,但却绝不是有意的反叛,而确确实实,是自己...
《蟹壳黄的痣》作者描写饮食作品,散文、随笔。从台湾小吃店到香港的茶餐厅,从吃虫的男人到柚子小姐,从五更饭和四姨太到吃猪扒饭的表叔……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一段段有意义的回忆。
1950年代末,十三妹硬闖進報紙副刊界,以火辣辣的性格和獨特的知識背景,吸引了大量讀者,有些人儘管不喜歡,仍要邊罵邊看。十三妹的文章直接取材自歐美報刊,為讀者介紹「新的觀點,新的書籍,新的動態,新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