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木零的评论
-
评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
手头另有一部初版的精装本,但这部的希腊字更好看,封面也更耐磨,因此刚出来时就立马买了一部。貌似孙有评论谓其不编不著不译,界限模糊而左右逢源;诚然如是,堪为剽窃者鉴,则必无指摘。就本文而言,释义缺乏统一的条例,比如为何通常译作某而此译某,用这几个字的根据是什么,究竟以何种构词方式固定译名,等等。因缺乏与日常说法和粗浅说法的对接,即令初学迷惑不解。文章信息丰富而条贯欠清晰。此书实则已假定读者有相当的现象学和哲学基础,于语境多有会心,其最大好处是注释,通过爬梳原文就可见倪用功之深,但部分引用之误恐怕是直抄二手文献而未及查考之故。如此大书,唯有不断修订,据闻第三版消息,不知确否。若能添加些英文法文文献,那就更妙了。平时置于手边,随时添补,亦学习亦警策。
-
评现象学入门
入门用分析这并没有错,有人说它更接近分析派的讲法,这种看法不过看个大概得出的印象。只要回想一下还原和本质直观,就很容易发现细致的区分只不过是现象学分析里基本的基本罢了。先掌握原理后考虑应用的定式思维牢牢限定着对现象学的看法。只有进入相应的态度中才能具有相应的面向。恩布里无疑是现象学领域的中坚人物,他编的现象学全书无疑是少数必备的案头参考,但是这译文,我真是不由得生气。扎哈维的那本不过是语言笨拙不知变通,另外校对不严偶有遗漏,这本的校对靳希平难道是同名同姓坑蒙拐骗吗?这种把日常的大白话都可以译成这种东西,居然还能通得过!!这种简单的小书对靳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作校对还不如自己译出来的好,何必落人口舌。北大社这种校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少问题就是排印不过关,这么多年了,就认真一次也不行吗???
-
评威尼斯是一条鱼
死刑犯的绕柱冒险,防猫水瓶,建筑的防小便设施,油炸洋葱的快餐,口香糖桥,从天而降的惊悚,司汤达综合征……威尼斯有它自己的秘密,果然并非一般地方可比。称得上短小精湛。不覆膜。按地理位置排列丛书书目颇为新奇,同时也十分期待了。
-
评伦敦杂记
还是伦敦书市吸引人啊,查林十字街。但不知我喜欢买个便宜呢,还是买个旧。
-
评超越时空
那个著名的视频。高维空间的奇妙图景。但并不是每个理论都可以图景化的,终有深奥的理论是不能等待科学自动下降来配合我们,而必须我们自己努力越过知识的障碍去积极了解它。这本书就体现了这样一个例子,简单的过于繁琐,艰涩的过于省略,因而此书至多展示了奇妙的图景,却无力解释理论的内涵,这是过于迁就读者的结果。这无疑使科普变成了科幻,虽然这是有趣的。终有些科普无法做到的事情,它无法替人简化漫长的科学征途,无法使人不动脑子就理解某些理论。简化就是减少,科学不同于技术展现的成果,过于沉迷简化只能落入歧途。然而科普的意图乃是引发追求科学的兴趣,这一点有时是最重要的。另,蛀洞人存原理等倒无妨,毕竟也不是严格的科学术语。
-
评鸟喙
自然之数里恰好以加拉帕格斯群岛为例,谈到鸟喙的事,读此书却有些日子了,演化的现象是可以看到的,最后提到的滥用农药和抗生素而导致耐药性的例子,有让我想起寂静了。最近便多读一些这类书,换换口味。文章有趣,介绍原理毕竟是篇幅不够。生物学方面还可以写出大量的故事,正如数学不好而选择使用描述的达尔文,科学从来都是有趣的。一部科普读物若能介绍新的进展和方向,学不会技能又有什么关系?以专业化为由的不读书论可以休矣。
-
评无人读过的书
我实在喜欢这本内容丰富的书,为了一部书的拷贝,详细地考察各种版本。如果说有什么"书籍侦探"的话,它大概算是一个。谁说推理小说必须写死人杀人?谁说游记必须写名山大川?谁说为了一个问题坚持半生不是种坚毅执着的精神?然而旁人只能领受这非同寻常的经历罢了。本格迷也不会在意笔迹的差别,然而这是激动人心的。考据是激动人心的,追查是激动人心的,真相是激动人心的,所以这本书是激动人心的。这些如果不是有趣的,还有什么是有趣的呢?译者删去了后面详细的索引,凡是这种事,我总要忍不住喷两句。凡是译者自以为明了的,多加一些注释在书上倒是无所谓,然而删去一些内容,比如可以影印出来的索引,以为读者不必去看,甚至原文本也易得,那实在是太自大了些。以为能替读者决定的,不如径直让人读原本可也。这点微词,译者只要敢做,我就敢说。
书评 (查看全部)
对《布罗迪小姐的青春》这本书的评价 2008-09-03
缪丽尔·斯帕克的书给人以意外。在这两篇小说里,她无不是把结局早早地告诉了我们,却仍然有办法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不是文字的质感,不是悬念,而是怪诞的故事,新奇的结构。假如说新时代的文学写作更趋自由,更趋个...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