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 钝刀龙戈的图书主页

钝刀龙戈的评论

  • 现在的哲学
    米德的风格与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啊。正文中他大量谈及自然科学的例子,物理、生物、天文,让我怀疑看错了书。他从物理世界,到生物世界,再到人类的意识世界,有一个自然的过渡。第三章末尾总结:“由于有意识的个体既是一个动物,同时也能够对意识的出现进行前瞻和回顾,所以他也赋予了世界以意义和价值。”present在米德那里具有核心的位置,过去和未来都是在现在中才存在。相当彻底的建构主义立场。李猛的译后记点出了本书重要意义:“时间的社会性”,自由与自然的对立。
  • “五四”九十周年祭
    对毛泽东从五四边缘走向后五四核心的论述很精彩。湖南地域意识从曾国藩镇压洪杨之变开始,至今不衰。
  • 人文立场
    《人文立场》是徐友渔随笔集,很有启发性。里面有对周长城腐败的批评,不巧下午在武大社会学系门口碰到了周长城。
  • 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
    渠老师哲学功底强大,参考文献感人。适合作为涂尔干理论的导读,但书中谈及的理论涉及韦伯、马克思、卢梭、洛克、康德、法兰克福学派等等。主题则包括:教育、人性、自由教育、失范、社会团结、法团、道德个人主义、启蒙、集体良知,等等。若说有美中不足,大概是有些长难句不好读通,有时候会有歧义。93页谈“焦虑”与“双重解释”:“普通行动者也是社会理论家,他们的反思性关怀也构成了作为职业社会观察者或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的活动和制度。”涂尔干认为,在职业群体的相似性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道德生活。(141页)涂尔干面临的“转型问题”:社会分工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提供了可能的制度安排和道德基础,但实际中却无处不是失范与混乱。(165页)这种道德关怀也是涂尔干一生的求索。
  • 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一个学科的消失:以西南联大社会学系为例》有学科史的价值。费孝通对于胡适极为敬重,胡适读了费翻译的《美国人的性格》,发现两处错误,特意写信告知,信中曰:“先生既发愤写美国人的性格,似乎不可不多读一些美国人人皆知的历史。如上述两例,都是人人知道的常识。若不改正,必遭读者耻笑,故不敢不奉告,想能蒙原谅。”对于胡适的批评,费孝通是服气的,回信中费说“高兴的是因此从此可以称你作老师了。”魁阁作为著名学术集团我是熟悉的,但“大普集”作为自然科学界的传奇我却是头一次听说。最让我深思的是讲述留美中国学者访华的那篇文章。1971年,何炳棣、杨振宁、王浩、任之恭、陈省身几人归国考察后在美国讲述中国情况,与社会现实的不符到了荒诞的地步。比如盛赞文革,高估生活质量,认为知识分子下乡属自愿,等等。可见先入之见强大。
  • 知识笔记
    世外高人。如作者自述,“本人供职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生自灭,却也自由自在,以至于可以悠闲地做事”。提了一个非常巧妙的问题:改革开放创造的经济奇迹,其知识来源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很能产生洞见的。作者做学问的方法也值得学习,这种以实证精神所做的经济学真比那些建模型秀数学的不知道高哪里去了。不过,说到底,这本书的核心知识不过三大来源:亚当斯密、哈耶克、张五常。绕过朱锡庆去读这三个的书想必会收获更大。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卑之无甚高论。一个刚刚入行的年轻人的一点经历与想法。作为了解产品经历这个职位有一点帮助,但也就是一个同龄人的交流,没有什么能带来冲击的思想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