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教育> 来吧孩子> 亦池,池莉作品

亦池,池莉作品

对“亦池,池莉作品”的回应

shushu2002 2013-05-14 10:54:55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心境不一,多半看待事情的角度和理解就会有偏差。

樱桃小丸子 2012-12-16 15:32:58

好好

四歌键盘手 2012-02-22 13:22:08

其实中国的传统教育也和池老师的观念有很多相同,只是现在国人太悲哀了。传统的东西有很多好的,只是很多肤浅的人没有领会就像多余的尾巴割掉。感谢池老师,让我对教育孩子有更多的启发!

星星闪闪2 2011-06-05 01:33:30

对不起,请允许我发表一个古老的观点:人才最重要的是什么?除身心健康、知识智慧之外,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才是人才竞争的最终焦点。关于吕亦池、陈元、刘亦婷、....等等的书我都详细阅读过,她们相对于许多同时代的人来说,从一段时间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但她们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从小没有出众的创造力、或出众的实践能力,(其实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小没有明确的理想或说是追求,并为此而执着的付出)。她们长得比较大之后才形成的理想,能否实现?她们将来到底会有多大的作为?我看很难说,而且她们中有的可能不能超过她们的长辈。

关于她们的书,在很多方面确实写得很好,如果有成功的人再写一些关于如何教育或引导出创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充满活力的孩子的书,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或引导就更加有力了,期待中...

我也是一个女儿的父亲,以上属个人看法,欢迎指正或交流,学而不止。

女王莉莉丝 2009-04-24 16:36:32

为什么很多读者将批评的观点说的那么极端?我觉得这本书只是一个做母亲的想要传达给外界的一种新式和充满爱的教育观点或者是仅仅为了记录与女儿一起相处生活的点点滴滴,毕竟人家书名上也没有写诸如“中国当代之教育典范……”之类,读者们可随意当成小说或是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当作育儿书籍来看,作为中国人还是宽容点不是更好吗?难道是这个社会太浮躁了,每个人看完一本书后不仅不从中去体会珍惜,反倒妄加批判,聪明如你们的读者,这又是什么有益的事情呢?

Sight 2009-04-09 13:17:25

她哪有说她不吭声是为了成全谁谁谁?
人活着都是有责任的 能一味的让别人付出么?

母亲 已努力给她提供了好的环境 你换位思考一下 不管你是否已成一个母亲

jjwang 2009-03-03 17:50:42

其实池莉只是想传达要以宽松和自由来带孩子啊!只有这样的状态才能既考进好学校,又有幸福的体验。可惜啊,这么多这么多被应试教育考出来的人们居然看不到这一点,只看到池莉对孩子的褒奖。如果我们都对孩子有宽容和自由,再加上爱,就好了。我期盼。

水无痕 2009-03-02 08:58:40

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这本书也算一本,读了也会有些帮助,但我不喜欢作者为了夸耀自己的孩子,总是列举一些极端的反例来贬低别人。她对中国现今的孩子的了解太少,不了解就不应该作过多的评价。就我看来,现在的孩子优秀的很多,有很好的教育理念的家长也很多。看了这本书,真感觉如池莉所言,亦池是“中国的状元”。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不过,作为中国人还是含蓄点不是更好吗?

大树 2009-02-07 10:25:02

与您的观点相近。下面是我的看法: 前两个月,手机收到一条短信,说是"著名作家池莉新作《来吧孩子》出版,小说以优美的语言叙述了池莉和她的女儿一起,经过艰辛的努力考上英国名校..."。当时,我在东北一个县城,看到这个短信后,很快到当地的新华书店找寻此书,没买到。回来南方后,到本市书城购到了。看后,很有想法。

我一向爱看池莉的作品。以前看了电视剧《来来往往》后,又买来同名小说看。电视剧吕丽萍,濮存昕,许晴都是一等一的演员,所以电视剧很吸引人。后来又看了电视剧《口红》,觉得有些狗尾续貂,但仍不失为一部叫人可以看下去的作品。以后我还买了《有了快感你就喊》,觉得池莉挺新潮的。我在看了《怎么爱你也不够》时,说实在的,我没看完。池莉在文章里表达的对女儿的爱中,我看到了似乎是溺爱。特别是上面写她的女儿怎么样的与众不同,怎样的出类拔萃以及对人家送子女上学的殷殷关爱情景的不屑时,使我感到池莉有些狭隘。当然此念头只是一瞬即逝。毕竟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情感的表露,不必非议她。

但是这次的阅读,使我对池莉的看法有了根本的转变。就是我从池莉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偏狭孤傲的情绪中,看到了池莉的悲凉与无奈。才华横溢的池莉却是一个感情遭受痛苦折磨的人。“高处不胜寒”,把自己置于象嫦娥所在的广寒宫一样的环境里,就是有着悲凉与无奈。

偏狭与无知,导致心灵的缺失。使人盲目骄傲可笑之至。

出国留学,并且考上名校,是有成就感的。但是,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他们考上了牛津剑桥帝国理工,考上了哈佛斯坦佛。即使这样,我们仍然不可诋毁考上北大清华莘莘学子。他们才是在中国几百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的尖子,是了不起的考生。即使在外国权威机构排名次北大清华在世界就几十名甚至一百名。但是,他们却是在世界上最难考的的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中考上清华北大的。因此说,清华北大的学生是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即使能考上牛津剑桥,考上哈佛斯坦佛,你也赶不上考上北大清华的考生的难度。至于说以后在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如何,前途怎样又是以后的事情了。池莉的女儿考上了英国伦敦大学,是不错。不过录取标准才是AAB,根本不值得炫耀。这个成绩根本就无法与清华北大的学生相提并论的。

金庸,一个伟大的名字。文学大师,空前绝后。以至于英国剑桥给与了他名誉博士的荣誉。邓亚萍,伟大的世界冠军,两次奥林匹克乒乓球冠军。他们在剑桥读书是剑桥的荣誉。邓亚萍一个运动员,在自己的专业中拿到了世界第一,多么不容易,比茅盾文学奖不容易的多。况且我们很多人是拿不到茅盾文学奖的。邓亚萍在年龄较大的情况下克服语言关,取得文学博士,我们国人足以她为傲。但书中对此嗤之以鼻:因为有金庸和邓亚萍的名人效应,所以我们决定不报考剑桥而报考了牛津,后来牛津也没录取,就说那是牛津的损失。牛津招的学生是从全世界报的考生中挑选的,好学生比比皆是,有啥可损失的。再说,英国还有帝国理工,还有伦敦经济学院这样世界一流的名校,这样的学校我们也是不屑于上才去了伦敦大学的?

笔者的女儿也是十六岁去得英国读书,我并未觉得她年纪小就去了英国。因为我的朋友的女儿十一岁就出国留学了,现在剑桥读法学研究生。所以比起人家来,十六岁出国很平常。

我女儿去英国以后,是在伦敦的圣马格里特中学读书,当时该校有着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在读中学时,她参加了全英的数学竞赛获得了金奖。她在十七岁时雅思考试取得每门七分。中学毕业时,她获得了该校的化学奖和数学奖,都是唯一的,她虽然没有获得物理奖,但是她的物理成绩也是该校第一的。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都是在最后一年里学习三门课程就可以了。但是她的物理和化学老师都不愿意她放弃他们的课程,后来,两位老师都到了校长那儿去请求,让我女儿不要放弃他们的课,所以,我女儿是破天荒的被允许上四门课的。她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毕业考试拿了四个A。她去了帝国理工面试,收到回信“我们兴奋的看到了你的成绩,决定录取你,并且只需要ABB".她也去了伦敦大学面试,主考官当场就决定录取她,对她说,你猜,我会给你什么标准?我女儿说:ABB?主考官笑了:BBB!

我女儿现在英国剑桥读博士。她的轶事在珠江日报和珠海电视台都报道过。唉,天外有天呐,这算啥,有本事去考清华北大呀。不值一提。

至于说池莉的孤傲与悲凉,偏狭与无奈,自有道理。我也是从《来吧孩子》里看到的。池莉把周围的关系搞得一团糟,有点仇视社会,鄙视和蔑视丈夫及周围的人们。她说女儿是什么道德女状元,真是看不出来。
我女儿在离开中学去英国时,她的班级里给她开了一个欢送会,大多数的同学都哭了。我女儿至今还保持着和小学,中学的许多同学的联系,每次回国都要忙着与他们的活动,都要和同学一起去看老师,买婴儿的服装送给老师···珠海恩溢学校多次邀请她回校演讲。还要说什么呢?还要说女儿在英国伦敦的圣玛格丽特的校长专门来到珠海,来看看女儿曾经读过的学校,珠海电视台为此还做了专门报道。还有许多·

孩儿面 2009-01-30 01:58:27

很赞同这篇。亦池是池莉处心积虑精心培育的作品,并且正因培育的完美才有难以弥补的缺失

澄越 2009-01-01 15:35:53

亦池,完成了一个我们学生想都不敢想的梦

Maggie 2008-12-30 17:01:11

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看的着重点还真是不同。
昨天刚把这本书看完,看完后更多的是想着我以后要是有了小孩该怎么去培养她...这本书还是挺有借鉴意义的...

[已注销] 2008-12-29 23:13:13

关于申请奖学金,英国体制之下的大学向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发放奖学金,用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奖学金的发放并非取决于家里是否有钱,而是看申请者是否有得到奖学金的资格,比如特别优秀。
我觉得A level 得到5个A,可以尝试申请奖学金的。但是池莉没有在书中提及,我认为她孩子可能没有申请。或许我的认为是与事实不符的罢。
在英国体制之下,拿到奖学金是非常荣耀的事儿,如果拿到了,池莉没有理由不写进书里的。

逸梵 2008-12-17 20:09:50

quote:不过好像亦池没有申请奖学金啊
亦池家有钱不用申请奖学金!你最后的一个“啊”字的感叹是不是有钱也需要申请奖学金吗?何不让需要奖学金的同学去申请!!!-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你想从书中找到教育圣经,那或许你选错书了,当故事书看比较合适。当然当什么书看也好,能否了解到一些教育孩子的观点还得看您自个儿了,就想上面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已注销] 2008-11-10 12:05:29

还成。ULC也不错啦,很好的学校,Alevel5个A也不容易,对她亦池一个念了2年私立高中的小孩子来说。我相信3年外校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英语水平可以提高很多。
不过好像亦池没有申请奖学金啊。
我认同池莉的关于培养全整的人的理念,也就是我们小学一直强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在这方面,池莉是成功的,如果她文中的描述是可靠的话。
很可惜升学制度的强调,让德体二项失去了着力点。
我觉得她亦池是一直是在教育体制之内而又神游其外的。体制之内的系统训练和之外的广泛阅览,让她成为不错的一个人。

一一 2008-10-14 16:51:07

有点片面 有点偏激 书写的挺好 我就觉的有这样一个妈妈挺好

叶卡 2008-10-01 03:40:36

这位读者,建议你读一读池莉的另一本书《怎么爱你也不够》,那里面对孩子爸爸对孩子的教育有提及。

不知道你是否当了妈妈,如果你还没有当妈妈,我想,你是不易体会到池莉写的这本书中一个母亲的感情的。如果你当了妈妈,但你没有亲自带孩子,而是成天在忙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甩给他人来带,那么你也不易体会到池莉对孩子的感情。

此外,我不知道你从什么样的逻辑得出孩子是为了她妈妈而活着的。她明明每次都违背了妈妈的建议,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活法,以致于妈妈只好咬着牙和她一起坚持更高要求的生存方式,总是妈妈在支持她。

而且,不知道你到底是否认真仔细地看完了这本书,还是并没有看完,看到了一个大概,就急匆匆地上来发表批评意见。因为,这本书里,数次提到了师德很好的老师带给亦池的帮助,数次提到了很关心他们的邻居,更是无数次提及亦池的那些从小到大的同学们,池莉认为这些同学带给了亦池非常多的快乐,这不是一种感谢吗?我觉得你是没有仔细看完这本书,或者跳着看的,才没有“看到”这些细节。对孩子的爸爸,池莉也同样在书中提到,孩子在绘画和音乐上的成长,爸爸带给亦池的帮助更多。同时,对自己的婚姻失败,语气十分隐忍,顶多就是借孩子的口提及爸爸在家里是“不做什么家务事”的。而在《怎么爱你也不够》中,她也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和丈夫之间关于孩子抚养的一些冲突,这本书里非常克制。

孩子,当然是妈妈的一个作品,本来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都秉持着同样的理念来教育孩子的,可是现在学校和社会有太多的问题,池莉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且坚持了下来,这和她内心具有丰富而强大的力量有关,但我们也在书中多次看到她其实是一种“哀兵”的姿态在抗争,她没有选择抱怨,而是选择了和女儿一起开辟其他的路。

我也在武汉,我一直都是池莉的读者,以前我并不觉得池莉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我只是觉得她很勤奋,但似乎思考的高度还不够。但看了她写女儿的两本书后,我对她有了很深的敬意。因为我也有一个女儿,我的女儿才5岁半,我深深地体会到池莉能做到这一切,她和她的女儿,都太不简单了。

所以,我愿意自己出资买1000本《来吧,孩子》送给相识和不相识的妈妈,以感谢她用这本小书带给我孩子教育方面的巨大启示。我想像她那样,再也不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责骂孩子,更不会再打孩子。同时,我也愿意学习很多的教育技巧来耐心引导孩子,在无法更好地依赖学校和社会的时候,多依赖自己。这是一场长期苦战,我原本缺乏信心。但有了池莉这样的榜样,我觉得更多的妈妈会担起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教育中存在有太多功利心的社会。

我是一个公司的负责人,对团队管理,我也不断在下功夫,光是培养团队这些80后成员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就费力许多,但终于初见成效。我觉得培育孩子和带团队没什么两样,都是看着小树一点点成长,在一个大环境并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并非就绝望了,我们还可以努力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小环境。豆瓣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小环境,让我们能够在一起探讨,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我想,我们的孩子,应该有比亦池更顺当的路,但这也一定需要千万个家长不轻视自己的努力,从而去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池莉的书中提到了武汉市外校高中部的伙食多么差,我是可以作证的,因为我的两个朋友的孩子都在外校高中部读书,她们认为池莉对外校高中部现状的描述是准确的,他们和亦池是同一个年级的。那么,池莉这本书,会让很多武汉市民放弃对外校的迷信。

阮在天涯 2008-09-27 13:01:42

非常谢大家的评论,的确,池莉是一个好妈妈,我承认,只是,在文中我只想重点阐明一个观点:亦池不仅仅是池莉一个人的作品。她不是为她妈妈而活。她首先是她自己的最好作品。她的成绩的确有她妈妈不少的心血,但是也有他爸爸的,也有老师的,也有朋友的支持和关爱。这些,书里几乎没有看见。

babymiumiu 2008-09-26 14:48:48

呃.我是为着封皮上的那段话买的这本书.还没看完.
这种私房书值得大张旗鼓的评论么.
她不就是写书赞美自家孩子么.谁看自家孩子不可爱啊.总不至于出本书损自己加刻薄自家孩子吧.
要怪就怪她不该出本书来夸对吧.哈哈~

cdefgab24 2008-09-26 11:58:13

我认为看一本书或一件事应看到它对自己有启发和帮助的一面,我在这本书里读出的就是作为家长尤其是母亲一定要会欣赏自己的孩子。

LOlitA 2008-09-25 17:07:46

难道一个母亲不该对自己的孩子赞美吗?!一个母亲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欣赏信任赞美该是多么可悲

我爱大米 2008-09-17 12:45:12

在教育问题上,我并不认为"媚外"有何不对有何不好.别尽说些冠冕堂皇的爱国大话了,看看中国的教育现状吧!

你这样的说明也是有道理。仔细分辨吧。

小信. 2008-08-31 14:46:36

我弱弱的问一句...莫非你认识小主人公?

《来吧孩子》热门书评


书名: 来吧孩子
作者: 池莉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08年
页数: 236
定价: 29.00元
ISBN: 978750634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