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书当年,估计是本非常好的书。
就算今日读来,也还是有不少启发。
作者在1960s使用的 纸质化 智识的生产技术,与今天的 信息化 知识管理技术,是相通的。
此书日文版时隔多年,于2010s再版,也可验证这一点。
作者的卡片活页工具,恰如现今的 云笔记(如evernote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onenote)。
关于本书的一些收获
1、学校现状
灌输过头,却不教学习的方法
2、卡片VS笔记本
笔记本中的笔记,不具有灵活性
卡片式的笔记,很方便整理和使用,可以随时组合、增减,同类可归一文件夹。
3、卡片的使用
一卡记一事;卡片的尺寸比便签大一些,利于一张卡片写下整个思路。
应该按照自己对于主体的关心程度进行分类。 避免过度分类。
确定分类,本身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上划出框框,不利于知识间的交融。
4、整理VS整顿
整顿是形式性秩序,把乱七八糟的东西收拾整齐,看起来不碍眼就行。看起来整整齐齐,要用的时候找不出来。
整理是功能性秩序,不是看起来如何如何,而是需要的时候能唾手可得。看起来杂乱无章,实际上却井井有条。
5、工作空间分离
目标:保证工作,避免事务(发稿件等锁事)、占据/切碎 时间、精力。
实施:
a. 参考资料文件与事务性文件分开保存
b.尽量将工作与事务从空间上分离:
开始工作时,到资料室取参考性资料,去工作室,集中精力完成工作后,才回办公室,发送稿件及其它事务。空间不大时,即使在一处,只要把工作与事务空间有所分界即可。
6、读书方法
读书一鼓作气法,一本书一口气读完
双重读书。读书有两个重点,重要之处(按照作者构建的文章脉络),有趣之处(按照读者自己的思维脉络)。
7、读书笔记
完整看完再作笔记,有些问题,在读到后文时自然就解决了,也就没必要记笔记。
刚看完印象强烈,过段时间渐渐淡化,对书的看法会冷静很多。此时再作笔记,对全书认识也有了升华。
读书笔记记的自己的脉络。作者的脉络就是文章本身,记作者的脉络,其实是把原书抄一遍,若有必要可重读原书。
知识管理技术,今古相通哈
《智识的生产技术》热门书评
-
「知的生産の技術」 梅棹忠夫 岩波新書
1有用 0无用 Holzweeeg 2015-12-28
文人过了三十岁,就再也走不出前三十岁的时代了。然而幸运的是,我们的时代并不是平滑地渐变的。一代人慢慢死去,接着又是下一代,看起来紧密相接的时代却是留给每一代人生存空间的。我们美其名曰情怀的东西只是一代代人的成见的一小部分,最大的情怀,莫过于道德和原则。 ...
-
知识管理技术,今古相通哈
0有用 0无用 hanswu6 2017-04-20
在出书当年,估计是本非常好的书。就算今日读来,也还是有不少启发。作者在1960s使用的 纸质化 智识的生产技术,与今天的 信息化 知识管理技术,是相通的。此书日文版时隔多年,于2010s再版,也可验证这一点。作者的卡片活页工具,恰如现今的 云笔记(如evernote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one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