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过了三十岁,就再也走不出前三十岁的时代了。然而幸运的是,我们的时代并不是平滑地渐变的。一代人慢慢死去,接着又是下一代,看起来紧密相接的时代却是留给每一代人生存空间的。我们美其名曰情怀的东西只是一代代人的成见的一小部分,最大的情怀,莫过于道德和原则。
我们可以说,比起效率我更重视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洁癖,我们也可以说,钢笔是一种思考方式,只有用纸笔书写才能有最高级的体验,这所谓的情怀如果根植到一代人的生活习惯中便是一种原则。原则也好道德也好,根本上都是虚设的东西,对应着一个个虚设的时代。正因如此,我们才有机会来站在我们原则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所谓知识的方法论。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文始终会在最基础的认识论上停留踱步。我们总觉得所谓的科学,只是雅典城精神的一种传承,然而当今世上还有另外一座城市,一样占据着意识形态的极高点,耶路撒冷。如果我们把雅典的精神称之为对确定性的不懈追逐,那么耶路撒冷精神便是一种无条件的信。当今的自然科学建立在雅典城上,人文科学则是同时建立在这两座城市的基石之上的。
因而一个文人在他生活的方法论上必然显出矛盾的两重性,对于正确性的执着,和对自我性的执着。二者之间的冲突体现出来,就是这本书中的「能率」和「清潔感」。有时趋于「合理主义」,有时则强调「精神上的平静」,然而在这种个人化的方法论之中,这种矛盾性的取舍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
并不是说二者需要权衡轻重,而是说,在两者中随意选择。
至少在方法论上,首要位置上——哪怕只是并列着——也要摆上自己的「我执」。惟其如此,才能够构建出自己的方法论来。
至于所介绍的方法,大都是极其个人的,偶有一些和大多数人一致的固执,倒是十分值得尝试的。
「知的生産の技術」 梅棹忠夫 岩波新書
《智识的生产技术》热门书评
-
「知的生産の技術」 梅棹忠夫 岩波新書
1有用 0无用 Holzweeeg 2015-12-28
文人过了三十岁,就再也走不出前三十岁的时代了。然而幸运的是,我们的时代并不是平滑地渐变的。一代人慢慢死去,接着又是下一代,看起来紧密相接的时代却是留给每一代人生存空间的。我们美其名曰情怀的东西只是一代代人的成见的一小部分,最大的情怀,莫过于道德和原则。 ...
-
知识管理技术,今古相通哈
0有用 0无用 hanswu6 2017-04-20
在出书当年,估计是本非常好的书。就算今日读来,也还是有不少启发。作者在1960s使用的 纸质化 智识的生产技术,与今天的 信息化 知识管理技术,是相通的。此书日文版时隔多年,于2010s再版,也可验证这一点。作者的卡片活页工具,恰如现今的 云笔记(如evernote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one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