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前我读师范的时候,带着几件行李,坐车来到离学校百公里左右的乡镇上实习,当地是丘陵,经济并不富裕,加上方言听起来有些拗口。每天起床走到一个砖砌的池子边刷牙,然后是打饭吃饭,去一个放煤的角落里备课,这样生活了两个星期之后,我以为生活就要这样了。
毕业后,我辞掉了我所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回到了家乡所在的县城,考取事业编制并分配在乡镇做计生工作,成为了一名基层计生人员,每天面对着计生查体率、节育手术,面对着所包村的支书和主任,几个月、半年下去了,我以为生活就是这样了,我在日记中自问:“难道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吗”。
时隔不久,我就来开了这个工作岗位,并且再也没有在梦中梦到这样的工作。只是雨前的几阵风,整个夏天的暑气便可吹散,并让你感觉到似乎刚刚还纠缠你的东西压根就没有来过。记得小时候,在棉花田里干活的时候,母亲就说过:“眼睛是靠不住的,手才是好汉”,地里的农活,你一眼看去立马就为难发愁了,但低下头真正用手做起来,并没有看起来那样难,现实的改变没有想象的那样难。
如同我读到了《在世界上的另一个你 完结篇》(原名叫生命因之而不同),两个男人的故事,朗•霍尔曾经在商场卖过罐头浓汤,也从事画作买卖,进行跨国交易,不断地走出了贫穷和自私,并在妻子死后,勇敢地走出伤痛,不断地改变一个个降临头上的、似乎牢不可破的现实。丹佛•摩尔在跳上火车离开棉花田时,在遇到朗的妻子之前,也许他根本无法想象他有一天能够这样去生活、这样去帮助别人。
改变的可能性,是一种激发行动的动力,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牢不可破的,任何一种今天你所认为的牢固的都可能是明天看来的可笑。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在科学界的常识:“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往往都变成了现实”,因为很多东西可能与现在那么的不同,无论如何你也无法想象到它们的合理性。存在的合理性超乎我们的思考了。
2
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你所认清的现实,就是那种将你与当下的无论是好还是坏情况系在一起的鞋带,这是你思考问题的首要前提。
往往人们开始想问题的时候并不这样,至少我就是个例子,我会把那个作为一个体系,按照我所猜测的那个体系应该是的样子,拼凑相关的材料,但是最终并不想象,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最终决定了那个模样的并不是你的拼凑材料,而是你当初猜测的那个体系应该是的样子。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在你真正实现它之前,你无从知道它是什么样子,你所认为的往往只是人们觉得大概应该是的样子。
如同在我小时候生活的村子里,那时我从未见过楼房,但我日复一日地画楼房,一层一层地叠加,直到有一天父亲看到了我的画,他指着我的画肯定地说,你这个楼根本没法住人,“二楼的人只要一开门,就会像老太太溜被窝一样从楼上掉下来”,我也跟着哈哈大笑,感觉我所构想的东西确实愚蠢,从此我所画的楼房都有了楼梯和阳台。可见人并不是生来就是现实主义的,至少我以前不是,现在很可能也算不上。
3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 完结篇》初读起来,显得凌乱,很像几个人口述的整理稿,他们在围绕一个桌子谈话,我们所过的现在所做的改变,都是源于朗曾经坐在黑暗中拿着咖啡为之痛苦的那个人——朗的妻子黛博拉。人们常常如此,认为死者改变了我们,并使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再真实,死去的亲人们在我们内心中,而我们则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并不知道改变了什么,我们的改变又在哪里,生活中我们的改变在别人都看不到的地方,“对于为什么我到现在才发现是上帝牵着我的手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们的牧师给出一个很好的解释……他说,有时候,我们只有在后视镜里才能看到事情为何发生。”在生活的后视镜里,我们才会看到我们改变了什么。
那种“指引”你改变的力量,在你回忆的时候才会发现。可以是一句不经意的对话、一本书的某个篇章,或者门前路边的砖头,你的内心开始改变,在你未知的地方,像种子也夜里发芽,当你发觉那棵大树时,它仿佛是一夜之间变成了这样。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 完结篇》就是一个关于“指引”力量的实例。你不能什么都没做,就带着空空的双手,难道你就站在上帝面前,告诉他,“我没有感受到指引”吗?上帝已经把指引明明白白地告诉了你,只是你没有察觉。或者说上帝的指引正是那你感觉到了当前一切,却唯独没有感受的“某物”。这样想来,大概是一种很悲哀的事。因为你没有看到“事情为何发生”。
指引是一种暗示和隐喻,我们如何理解感受到来自生活的暗示和隐喻呢?接到指引、醒悟,并立刻行动起来,改变生活。这便是朗和丹佛在黛博拉逝世后,从悲痛中走出来所感受到的,然后他们去写作,让更多人听到生活改变的“指引”。
玟涛 2013年5月26日
博客:http://blog.sina.com.cn/wentao326
公众号:玟涛
对“改变生活”的回应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热门书评
-
改变生活
23有用 0无用 玟涛 2013-05-26
1六年前我读师范的时候,带着几件行李,坐车来到离学校百公里左右的乡镇上实习,当地是丘陵,经济并不富裕,加上方言听起来有些拗口。每天起床走到一个砖砌的池子边刷牙,然后是打饭吃饭,去一个放煤的角落里备课,这样生活了两个星期之后,我以为生活就要这样了。毕业后,我辞掉了我所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回到了家乡所在的...
-
信仰的魅力
4有用 0无用 小偷爱女警 2013-06-03
信仰的魅力 偷爱警/文 信仰不会带给一个人金钱和物质的满足,却可以帮助一个人走出死亡禁区,让生命延续,乐观、阳光的微笑,让生命充满活力。 信仰使一个“黑奴”、流浪汉、罪犯走进白宫,使一个富有商人改变生活价值。信仰在潜移默化的发挥它的作用,很多人会觉得摸不着的东西是虚拟的...
-
慈善的涟漪
3有用 0无用 晏砚兰心 2013-06-14
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的书名,我以为它应该是类似于一本两个有着心灵感应的人最终相遇的故事,可是看了内容后才知道这完全是一种误会,此书是关于慈善、爱、友谊的一本书。虽然没有看到此书的前一本,但从书中介绍的情节也大致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一个富人与一个黑奴,因为富人的妻子的慈善事业而相遇,最终谱写了一篇篇关于慈...
-
泡沫重生,浸爱浮华
3有用 0无用 yhw_细雨微澜 2013-07-14
泡沫重生,浸爱浮华 &nb...
-
美国式的传奇
1有用 0无用 乐悠悠 2013-05-30
未读过上一本,无法知晓两个男人朗与丹佛,冲破种族、财富、地位、文化等巨大差异,结为似亲人般的朋友过程,不过从这一本里可隐约窥得点内情。朗,白人,艺术品收藏家,大富翁。丹佛,黑人,流浪汉,坐过监狱。将俩人连接在一起的是一个善良的女人黛博拉,也是朗的妻子,在本书中已患病去世,影响却无处不在。这一点从她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