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有次写信开头就说:「每个人都喜欢受人恭维。」
威利贾姆士也有这样说过:「人类天性至深的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
这本书最开始被它高逼格的名字有吓到,《人性的弱点》。本来是以为是从宇宙起源到世界全球化等横纵来说人类各种特点,最后总结出来不可磨灭的恶根之类的事。不过后来发现它的英文名叫“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我也是呵呵了一下。
虽说名字如此浓浓的鸡汤味,但我认为鸡汤大补,除了需要自己找勺外,还是好汤。书中说了很多的故事示例以及需要阐述的简单易懂的道理外,我记忆最深的也就是文中的一句“人类天性至深的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 ”
的确,这是我们大家都在注重自己的平等和他人对自我态度时的基本特性。只不过大多数的人都往往把它当作自我的一种盾牌。
我有一个小妹妹,5岁半,大家都夸她聪明逗她说,刚那个阿姨那么喜欢你,你记不记得阿姨的名字啊。小侄女可能有点忘,嘴巴一噘装作思考的样子。她初中的姐姐一看便笑了说:“看她那样,肯定是记不住的”小侄女一下被戳破,从头到尾对她那个姐姐都极不开心。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看重,不管是一丝一毫,一言一语。从人类出生时,一旦开始有了意识,其实这个渴望他人的看重就成了刻在脑子的印象。所以之前有个科学研究可以爬行的小朋友,他们一旦跌倒或不顺就会用哭闹来引起他人(父母)的看重,如果他人立马赶来,他们会哭的更厉害,但周围若无人理他们,他们反而一会儿便停止哭闹。我的小妹妹那么小,她在很多方面都不会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但在他人的关注力和对她重视程度方面却可以达到十分的敏感。
之前看了一篇文章,说到人基本分为两种人。一种是表现主义,一种为实在主义。表现主义往往都靠他人的关注和期许来支撑自己,一种是靠自己对自我要求来提升自己。文中说到现在的百分之八十或许更多都属于表现主义的人,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中可能有百分之十五甚至更多的比例是自以为实在主义的表现主义类型。但我认为,无论大家是哪一种类型都无所谓。实在型更好自己督促自我的成长,然而,如若不是,那又何妨,自己的定位,自己给自己下药。既然是表现型,那就告诉身边的人让他们多多的赞赏和夸夸自己,同时自己努力进入更好的圈层,不断为了表现,和更优秀的人做对比,自己便努力的。
突然想到一个搞笑的事,如果有人问我,别人家的小孩岂不是父母从小给我们下的猛药吗。是啊,我们从小恨的别人家的小孩,难道对我们的成长难道真的没有一点点成功的作用吗。很多书都有说到,想要进步,就一定要给自己树立一个优秀的对手。难道树立优秀的对手就不是自己给自己下药吗,自己试图靠超越他人来获得他人的看重,至于自己的提升其实都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表现主义的一种附加值罢了。
这本书,其实并不是让这个道理来让我们自己治疗自己的。而是让我们在了解大多数人都有这个心理后,投其所好。他渴望人看重,那你就看重他不就好了。至于怎样表达你看重他,也是一种技巧,技巧用的好,叫会欣赏他人的好,用的不好就叫巴结跪舔。这种度,也是需要我们都好好把握的。
看,这样说来,这篇文章也是一碗鸡汤。
一勺好鸡汤
《如何赢得友谊及影响他人》热门书评
-
一本彻头彻尾的伪书
12有用 7无用 湛庐文化 2007-08-16
卡耐基从来没有写过什么全集,国内现在有几十种卡耐基的著作版本,基本都是编撰的,只有一本是经过卡耐基夫人授权的(卡耐基已经去世),其他的都是彻头彻尾的伪书。如何分辨?如果作者那里是编或者编著,基本就可以确定是国内的人篡出来的。如果更专业的看看书的版权页(有定价、印章那一页),如果没有授权,肯定也是假书...
-
温和睿智的教科书
5有用 2无用 湄若非 2008-01-05
家里的书架上,最高层上很早就有一本书,叫做人性的弱点。若干年过去,我还是没有翻开过。即使戴尔卡耐基这个名字已经人神共知了。2007年秋天,我决定把这本看起来还挺厚的书认真看完。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
-
我也来谈谈人性的弱点
5有用 1无用 iWoo 2005-10-12
这本书看过好多遍了,没看一边就会有新的感受。同时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也慢慢的成长,加深对人性,人生的理解。自我感觉这是一本很值得好好读的书,象艾柯卡说的一样:值得多上万遍的一本书。很多东西在一开始是不会了解的很深的,只有不断地重复才能越来越了解。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书也不例外。...
-
这本书告诉你 要给予他人想要的东西
4有用 4无用 charlotte 2010-05-17
读之前一直对这样的书籍没有什么好感,在我的概念里面一直认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活这些都是人的个性所决定的,不应该去学习那些所谓的技巧。后来因为,这本书一直颇受好评,到新华书店买书的时候就买了中英文版本,刚开始没看,过了一段时间开始看,才发现写得真的很切中要点,这本书告诉我,要明白周围的人需要什么……...
-
做事先做人
4有用 4无用 橘坚持 2007-07-02
第二次看这本书,为了考雅思,不得以要去增加阅读量,经典的著作往往温故而知新。果然如此。 看了英文版的你才会明显的发现中西文化对撞有的时候是多么的有趣和搞笑,或者说那位译者也够吃力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