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其实看财经新闻也一样,大家要特别留意坏消息。即使在好消息中,我们也必须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其坏的一面。
陪审员的常识原则——杀人偿命。
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产品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
中国的经济模式(即勤劳致富)一直是对的,只是被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了财富之后变得贫穷。
纸面资产能够膨胀,那么它也能快速缩水。楼市,股市,金市并非善市。别做击鼓传花的最后接班人。我们完全可以从房地产、石油和金价暴涨暴跌的历史中,学到宝贵的经验。
中医疗法慢慢地戒毒,也就是适度通缩,去杠杆化,逐渐把窟窿补上。
人民币升值,在国内是购买力在下降,只有在国外才有更大的购买力。
事实上,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能换来通过经济发展所积累的巨额财富。
这意味着,中国在外汇储备猛增的同时,央行向中国市场投放了等值的人民币。中国的美元外汇,在欧美买不了什么东西,总不能让中国人天天坐着飞机吃大豆吧?(美国很喜欢拿着美元跟中国买东西,等买完之后再告诉你,中国手上的美元贬值了。)
美国与海湾国家于1975年相继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在石油交易中必须使用美元来进行结算。这样子,全世界的石油进口国就都必须持有美元。目前粮食、水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所需的石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都掌控在美国,具体来说是华尔街手里。
“股神”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中国股民的巨大亏损。政商通吃的高盛并非是单纯的市场机构,而是特殊利益参与者。据最保守的估计,单单一年外资就从中资银行身上剥夺利润超过一万亿元。
《金融与权力》一书,可以看看。
金牌分析师,他们的预测基本不准。带有预测性的言论,要看专家来自何方。投行的话要反过来听。可笑的是,人们往往不爱听实话,偏偏喜欢听神话。
在金融危机中,美国真实的失业率其实早已突破17%。
任何一种商品,任何一个上市公司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题材来炒作,只要利益群体需要就会被发掘、改造、编排和散播。
美国在楼市没有泡沫的300年间,房价一直徘徊在平均家庭收入的1.6~1.8倍之间。
事实证明,但凡靠金融和房地产拉动的经济都是以低个人储蓄率和高消费带动起来的虚假高增长,迄今为止都不能持续发展,最终将导致崩溃。(房地产不是财富,而是一堆有价格的泡沫)
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速度总是远远落后于人们对财富的向往速度。
合理的租售比是200。(反过来算,将租金乘以200就是房价的合理水平)在国内一线城市,楼市基本是富人们(击鼓传花)的游戏。租金才反应真实的供求关系。房租计入CPI,国家会相对控制通胀。
只有人口不断流动,才能保持城市的活力。一旦住房拥有率超过70%,那么这座城市就面临老化的危险。(房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因为这一部分而丢弃了生活的其他精彩。)
国内新房一般的设计寿命都是30~40年,很少达到70年;如果将买房的巨款存入银行,利息都够租房子了;中国买房只有使用权,买不到永久的土地(可以买地不要买房)。
华尔街有一个模型,房贷利息每升1%,房价就会下跌5%~10%。
国世平:正确的投资理念,一定要卖掉高位的资产,去买低位的资产。
散户在哪里都是待宰割的羔羊。短期而言,股价是被操控出来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事情听起来美好得不像真的,那就绝不是真的。
金融大鳄的胜算很大,因为它是在金字塔的顶端,它总是先入市,想买什么东西就会通过新闻媒体炒作,先把它唱衰。华尔街推销的金融产品,听上去越光怪陆离的东西,你越不要去玩。金融创新说白了就是华尔街掠夺你财富的工具。华尔街本身不创造一分钱的财富,财富重新分配是华尔街最大的作用。(吗啡是毒品,但也可以麻醉减疼)
击鼓传花的游戏,关键在于下一家愿意出多少钱购买。
投资注重收入,是可控的;投机是不可控的,本质与赌徒行为无异。杠杆可以把收益放大,也可以将亏损放大。
没有一种商品只涨不跌。世界经济从来就与政治息息相关,譬如油价与美元。美国需要借钱的时候,美元就变强势(美元国债才值钱);需要赖账的时候,美元就弱势(告诉你手上的美元国债不值钱了)。由于美国尚未从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所以美元的中期走势还会以偏弱为主,以稀释债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过度借贷消费的问题上,欠债还钱是常识,泡沫终究要破的。
GDP的误区远非破窗理论可以涵盖。一个国家的幸福和繁荣几乎不可能由GDP来表现出来。
今天的美国就如当年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一样,在中国推销汽车文化和住房文化(核心是鼓动借贷消费)。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全人类。近30多年来,美国不断地鼓励借钱消费和投资形成了巨大的泡沫,是金融危机不断的根源。利息是借贷成本的体现,欧美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低利率也是泡沫的催化剂。
日本化,即滞涨,指的是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
我们应该尽快将房地产及其他过热的商品调控到合理价位,迫使热钱留在中国国内,让我们也剪一回羊毛。
挪威,环保和理智的典范。
研究幸福的专家说,只有大约15%的幸福与收入、财产或其他财政因素有关;而近90%的幸福来自诸如生活态度、自我控制以及人际关系。
卢梭说,节制和劳动是人类的两个真正的医生,劳动促进人的食欲,而节制可以防止他贪食过度。
读书笔记
对“读书笔记”的回应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热门书评
-
绝对不是 用浅显的常识 将 复杂的财经新闻 解读给大众的一本书
82有用 11无用 aircome 2012-05-04
这个人的书跟郎咸平的思想一样,只是提出很多问题,具体的解决措施没告诉你,从作者开头引用郎咸平的观点就感觉到了 通读下来就几句话就可以概括,所有金融产品都是炒家洗劫散户的工具,但是如何使自己的辛苦钱保值,...
-
蛮适合财经新人和保守投资者来读一下
21有用 2无用 Naralee 2012-04-08
平心说,这书写的很是平易近人,看它之前刚刚读过《货币战争升级版》。两本书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看法很接近,比如说金融衍生品是大危害,说华尔街是一群坏蛋,说债务货币迟早崩溃之类的。而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对黄金的看法,《货币战争》更提倡回归货币金本位,但《财经》则讲黄金不过是另一种投机品而已,不必过高估计其价...
-
可以改名为:戏说财经新闻
10有用 2无用 苯假萌 2012-05-14
抱着看一本财经科普畅销书的心情,却发现书中大多是论断和描写,缺乏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挖掘。很多章节甚至整本书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文不对题。比如说第一章财经新闻如何看.没有针对性的对财经新闻中的信息进行解析和分析,甚至没有举例某个财经新闻的片段来做例子,而是分别讲了物价上涨、黄金保值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
-
读懂财经
8有用 1无用 傲宇 2013-07-16
http://towerjoo.github.io/blog/2013/07/16/intro-to-financial/这怕是算不上一本好书,作为一本财经类书籍,有几大硬伤,历数如下:一贯的财经评论员的狡猾——永远不给一个明确的结论,哪怕自己的态度已然昭然若揭。 每每一个话题,结尾总是:想必读者明...
-
读书笔记
6有用 1无用 竹小七 2012-04-25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其实看财经新闻也一样,大家要特别留意坏消息。即使在好消息中,我们也必须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其坏的一面。陪审员的常识原则——杀人偿命。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产品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中国的经济模式(即勤劳致富)一直是对的,只是被帝国主义侵略,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