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经济学> 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 Notes:郎咸平的口水

Notes:郎咸平的口水

对“Notes:郎咸平的口水”的回应

Jen 2011-06-27 10:17:24

先马一下

Zzz 2011-03-01 22:31:22

不知道lz贴这个出来什么意图?我想请问下楼主在你眼里国内哪位经济学家or金融学家算是一流的??那些说些写些一般人看不懂听不懂的理论昧着良心为某些利益集团卖命的经济学家算一流的? 不管你说郎咸平说的话如何如何没水平,但是他的确是敢为百姓出头敢说真话的一个人,既然对百姓有好处,那你抨击他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你也是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的一员??呵呵

瑶酱 2011-01-09 02:34:12

得慢慢看

finance boy 2010-10-24 16:23:21

有点深呢

Frankel 2010-10-12 16:49:45

恩,这样我就理解了:)

黄靖昀 2010-10-12 16:41:10

O(∩_∩)O~


道路的选择如此不同,人跟人的差距怎么会这么大呢 。可能有些东西是教育给不了的。

我纠正于他引用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两层逻辑。如果是画皮,那他就虚伪。如果是膜拜,那他就错误,对于一个教授而言。这种荒谬是值得指出的

舔谢国忠的屁股,和谢国忠的水平没关系,经济学家建言的后果,一般都是不被当局接纳,只是某一种声音而已,这点他们也很清楚,我们也应该很清楚。


我的妹妹患胃溃疡多年,问诊过大小西医几十所,最后被中医的草药看好。可这不代表我欣赏中医,我欣赏中药,可我视中医那一天五行轮回,五德始终之说如同符谶一样。道士确实治愈了人,可见效的却是符谶后面的药物。我严格区分周洛华做出的结论与他的推导过程,我反对的是他近乎儿戏的推导过程。至于结论,任何一个学过经济学的学生都能做出类似的结论。你也发现,周的结论,其实从当局立场出发的,这就是他一贯无谬的前提。他在告诉我们,党希望我们怎么样,就怎么样,从本质上,还是维护马克思那一套的,里面学养没有多少。


从人的思维局限来说,因为我们不能够把所有利益相关的因素考虑全面,仅靠一个简单的思维范式来推导,是不太可能得出可信的结论。

如果说,谢有给我们的教训,那就是“应然”不该成为结论


我只是觉得,到国外读过书,陈志武 黄亚生 林毅夫 郎咸平 张维迎 薛兆丰



Frankel 2010-10-12 16:17:54

@黄靖昀

我主要是来看周洛华这一段的~

那段对他的反驳我是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到不是因为我认可那段话,而是我也不知道从和说起,毕竟我对经济学不懂,没法捡起某某经济学理论来论证。

在我这个门外汉看来,不必太纠结于周洛华引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他行文一项比较信马行空,比如以前写过因为隔壁阿姨买房,所以也鼓励大家买房;再比如在论证通货膨胀无牛市的08年,他几乎每篇文章结尾都是高举科学发展观来进行金融体制改革。若要较真了,岂不是可以说依据科学发展观这么五毛的观点来推论金融学,这人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啊?所以我认为,周洛华这次只是从老马那里捡了块破旗,讲的是他自己的内容,因为马克思主义这套东西不是他一贯使用的工具。当然这是我这个门外汉的看法,完全不上台面,也可以说我是断章取义。

所以假设这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他被反驳的依据,那我想请假一下,之前他写的那么多没有引用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该怎么反驳呢?总不能就写了一篇文章就说人家只能舔谢国忠的屁股吧。

那回过头来说周的行文风格,就是他写的文章经常是感觉神经兮兮,而结果大多是对的,这点我跟踪了周洛华五年多,不得不服。相反谢国忠每次推理及其完美,但结果准的不多。当然我也很崇拜谢国忠,但我不太敢用他的结论来作为我投资的依据。

关于周洛华的学历,我觉得不需要太质疑,他是在Dartmouth读的金融学,不是西太平洋大学,在校时还得过什么奖,忘了。

ps:小可是谁啊?括号里那段话是小可写的?

Jack 2010-10-12 16:06:36

都三间了,还穷......很欣赏你选择自己生活的勇气,用时间看书,做自己的事情。

黄靖昀 2010-10-12 16:05:03

三间样板很不错 看一步了 不过也是四五线城市里想 穷人生意难为

Jack 2010-10-12 16:03:18

那算了,呵呵,你的超市做的怎么样了?

掐出新鲜 2010-10-12 15:50:40

郎的本质论我看过一本,不过也就是市场定位的深化。他口口声声的说啥“独创”,“重来没有人提过”,让人很反感。

马政经是为政治服务的,要它在经济上有多大的指导意义,那真是难为它了。

张五常从产权入手,调节公有和私有之间的矛盾。的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这人说话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过背后的逻辑都还是相当靠谱的。

Jack 2010-10-12 15:49:57

你msn多少?

Jack 2010-10-12 15:37:33

好啊,多谢推荐。

我有些奇怪,你为什么不写出来呢?我看你的blog主要是新网站的资讯,其实以你的能力,远超过这个了。

黄靖昀 2010-10-12 15:36:26

@我的剑会笑 我就为他辩护一下吧


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关于3个候选人的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星象占卜学。他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到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过2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大夸特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择谁?



我把答案写在纸上,然后朋友告诉我:



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是亚道夫希特勒。

黄靖昀 2010-10-12 15:33:42

普通家庭组织出来,规模之大小,主要受经济功能的制约,过去的农耕时代,主要靠守土有方,分散在农村零落生产的农民不得不依照姓氏组建大村庄,守望互助,扶持鳏夫寡妇孤儿,提携后进光宗耀祖也有赖整个宗族。


现在这些功能,一部分被社会保障取代,一方面被商业保险取代,更重要的是被经济活力牵引。



如果你对这个角度感兴趣,可以读读费孝通+陈志武,前面一个是社会学大师,对传统经济思索较多,后面的是耶鲁金融教授,比社会问题也感兴趣,只是解释有些单薄。互相补充,很快你也能写出来的

我的剑会笑 2010-10-12 15:30:10

黄靖昀分析的很不错,不过我对郎咸平的道德操守依然持保留意见,他说话、做事的样子更像一个投机者,满嘴跑火车,看不出来以前是个做学问的人。

Jack 2010-10-12 15:22:15

只要将家庭乃至家族的经济互助职能转移到市场里,所有商品和服务都采自市场,用货币计量的话,中国经济都能迅速做大。

这个看法好!

黄靖昀 2010-10-12 15:19:05

@苏仁


张五常当年是很彪悍的,新制度经济学是个好的分析框架,可以看迅速定义问题,至于解决问题,张就说了,经济学家不指望能解决问题,但改革前期确实做得很出色


只要将家庭乃至家族的经济互助职能转移到市场里,所有商品和服务都采自市场,用货币计量的话,中国经济都能迅速做大。前期,当局主要将农田地,劳动力投放到市场,当前要将城市地块,教育功能投放到市场,这引发了很多冲突。


从法理上说,赤匪窃取江山以来,土地就全部国有了,居者不过是享有暂住权而已,某些阶层以全民名义占有这些所有权。在市场经济未出现之前,它们表现为特权。比如延续到今日的单位福利房,出行免费公车,三毛钱一碗的鲍鱼之类。在市场经济时代,他们利用手中的特权为关联企业输送利益,这就引发了种种悲剧。因为法律是不独立的,军队又如此腐败,这种悲剧还将继续延续,民众的感受会越来越强。


我国自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开始对市场经济颇多怨言。这也不怪他们,国民还没准备好,就不得不面对不公平的所谓自由竞争。其实,他们忘记了,市场经济之前的光景更是悲惨。而对于张五常教授这一亲历者来说,这几年的改革停滞是事实,三十年的巨大成就也是事实

但我们又不得不乐观,相信时间会解决一切


祈求天赐吾民一百年

Jack 2010-10-12 15:07:00

你为什么能写这么长的回复?天了...........

看懂了,谢谢!我只能说,你真牛逼!

黄靖昀 2010-10-12 15:01:31

@Jack

周洛华很自觉地把自己归类到政治经济学的阵营,也正是这样的人,才能很彪悍地写出《经济学家是我的敌人》,他和郎咸平都比较怀旧,郎咸平说自己稀里糊涂就考取了耶律,他则这么说



早在大学时代,我是班上政治经济学学得最差的两人之一。我死扣定义和基本逻辑,不愿直接接受任何突兀跳跃的结论。当时我认为,不能从生产关系及其分配制度上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而是要从生产力水平上来区分,要从结果上检验过程的正确性。我们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就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生产力。这些观点,今天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了,但在1990年,还被认为是标新立异的。

(小可:何谓先进生产力,按照马克思那一堆傻逼粉丝的说法,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改朝换代就是落后生产力代替先进生产力,造反没有成功的话,那就是造反者有局限性。它们用这一套来解释杨洪之乱,完全无视太平天国治下民众的哀鸿片野。这种从表象得来的概念,对解释当下的事实完全没有任何帮助,也无法提供有益的建议。我们只能总括地说,要大力解放生产力,就要调整生产关系,不好意思,马克思先生说价值只能凝结于劳动之中,所以供给需求的安排都要国家安排,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公平促进效率)

(详细见“四论通胀是生产力现象”http://finance.stockstar.com/JL2010083000001889.shtml

又及:


尽管20年前,我的政治经济学考得很糟糕,但是这些年来,我一直告诫自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看问题。我认为,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就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我国历史上几次主要的通货膨胀时期,都是生产力水平落后于人民提高生活水平需要的时期。1949年之前的恶性通胀不必说了,就拿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的通货膨胀来说吧,无不由于当时我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于人民改善生活的需要。而错误的货币政策、失度的财政政策和其他不公平的分配体制,往往加剧了人们在通货膨胀时期蒙受的损失。


(小可:马克思经济学建立了一个错漏百出的理论体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双子星模型,生产力是一个万金油概念,就像当前的流动性概念,哪里通胀了,仙人一指,就是生产力落后,流动性偏多,真是一脉相承的思维懒惰。抽象的流动性何谓刚刚好,资产货币化而来的证劵和期权,期货怎么估计。这就像生产力一样镜花水月,既不可测度,怎么能用作定量分析,以供制定政策之用)

  主流经济学家们经常把外国经济学家的一句话挂在嘴边“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这是对原文彻头彻尾的误解。弗里德曼的原意,是指通货膨胀是成因复杂的经济现象,最终由货币来度量。令我感到惊奇的,不是国内经济学家们对原文的误读,而是大家对这位大师另一段名言的忽略,那就是遏制通货膨胀应从压缩政府开支入手。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可以事先设计出一种优化的货币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这种货币现象。对此,我无法认同,我要援引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批判这样的错误观点。


(出处同上)

(小可:看来,马克思真神人也,世界变化这么大,环境完全不一样了,如果20年代就窥见了真理,周何必到外国读书呢。)

因为通胀是落后生产力的体现,我们不可能单纯地依赖某些经济学家的智慧,用聪明的货币政策来解决问题。


(读周的文章,最大的荒谬在于,你会发现他的观点是按时转换的,一边顶着一个伪概念,一边找个替补的。看多了他的观点,你很容易得出结论,因为所有经济体的生产力都是落后的,所以可以为通胀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原生动力,你叫他证伪,难于证实宇宙起源假说)

(出处同上)

20年前,老师就对我们说,生产力落后了就要挨打。我从没有听说过,只要保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稳定连续,曾经造就落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能够自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弯道超车,培养出以科技进步为特征的进步生产力。想一想,会有在保持造成落后生产力的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创造先进生产力的可能吗?

(同上出处)


(小可:还是马克思在发话,左翼的他也反思体制了)

  那位严肃又严谨的严老师恐怕怎么也料不到,20年后,当年的那个差生还会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论分析通货膨胀问题。希望严老师会由此感到欣慰。

(同上出处)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傻逼 N多,20年前,周,你是差生,20年后,你还是没有开窍。)

更多文章见这里

http://report.stockstar.com/info/colnews.aspx?id=2363&author=%D6%DC%C2%E5%BB%AA


我们仔细看看,他的左翼倾向如此迫切,简直就是要把热脸紧贴着马克思的坟墓。这些年来,我们知道“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些从社会学来的概念太过空泛,以致完全失去了叙事能力,通篇都是一些套套逻辑,怎么也错不了,什么也没有说明白。

正是鉴于政治经济学乃一无用之学这一特质,后辈的经济学界放弃了这种演进路径,只着眼于从细节问题,乃至制度层面入手,这就催生了现在的经济学主流芝加哥经济学派(继承了挑起“边际”革命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催生了新制度经济学派,它们都统属自由经济学派)和凯恩斯主义(包括其后的新保守主义)。相比于政治经济学与生俱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属性,显得更有建设性,堪比看清经济世界的显微镜与望远镜。



Jack,个人觉得,他可能懂得对冲,组合,但完全不懂得分析经济。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初中生的水平。以后大可不必关注他了,这样的人,给谢国忠舔屁股都没资格,当然谢国忠在摩根的时候建言中国“教育产业延缓就业”也是一记昏招,分析水平还是远高于初中生的。


再看一些,


普通中国人,比如我的那些邻居大妈们,现在普遍用一种同情的目光看待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她们深信自己生活在当今世界上最繁荣、最安全的地方。我赞成她们的判断,我内心希望我们的繁荣期更长一些,我们繁荣的基础更扎实一些,为此,我可能对一些潜在的抽象风险过于敏感而不得不多提出一些令人不快的问题。

(小可怀疑他有没有到过美国。学历是不是造假的http://finance.stockstar.com/JL2010071900002429.shtml

------------------------------------------------------------------




苏仁 2010-10-12 10:18:56

靖昀是做什么工作的,对郎的哪一段分析让我耳目一新,而且对次贷危机过程的细节了解那么多,是金融专业人士吧?

虽然之前了解不深,不过对郎也是觉得他过于急于解决问题,而且看不到欧美,其实也是这条一摸一样的路走过来的,中国只是把人家一百多年的路,在二三十年内走一遍,一百多年的矛盾,集中在这一小段时间爆发出来而已。

不过关于郎没受过正统经济学训练这一说,我倒认为,受过正统的经济学训练,对经济的认识,未必也就没差错,反而容易受到过往学过的某些学派的局限,西方经济学界有过多少争议和不同学派,大家也都看到了。经济这个东西太大了,而且历史性极强,恐怕西方学术分工细致的结果,就是看全盘未必对路吧

宏观经济学派们共同认识的一点是对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核心动力不过就是技术和人口,如果换个意义上来说,金融创新这种企业间资源配置方面的技术进步,和营销管理水平提升这种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有效利用方面的进步,也可以属于技术创新吧。提升技术创新和进步,不外乎制度促进和人才促进,这两样东西才是中国做得最烂的地方,也是德国和美国做得最好的地方。尤其中国是后起追赶者,不过中国的这种制度促进和人才促进又与中国近千年以来的传统习俗不相容,这个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中国之前的进步,我觉得并不如张五常等人的欢欣鼓舞,我觉得简单点来看,十几亿的人口,从改革开放前所具备的相当于西欧1920年的生产力水平,提升到相当于欧美1980年的生产力水平,就已经足以让总量登上世界前列了。

Jack 2010-10-12 09:37:14

@靖昀,你说的这个金融工程我能理解。但周洛华说的,我就理解不了。他把对冲,组合这些概念用于宏观经济了,对吗?

Daneestone 2010-10-12 06:40:58

我人操作能力限制思维发展

黄靖昀 2010-10-12 02:15:31

金融工程 可以无中生有地产生财富 不管是当期的还是远期的资产货币化 都是金融工程的手术对象

黄靖昀 2010-10-12 02:13:28

就是设计出复杂的衍生品,名义上是逐层分摊风险,可是搞到最后连自己也被弄懵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在70年代扩张乏力,主要是他们的可提供信贷的客户数量不足,那时候,他们要求申请房贷者必须提供收入证明,这样就把相当一部分人挡在房子之外,不能实现美国梦。


美国梦里怎么可以没有房产呢,政府与华尔街的人就通过金融技术,让更多的人可以实现居者有其屋。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理想


下面的阐述只根据金融逻辑,不根据历史事件的先后,先说舞台上的参与者


1)中小房屋中介放开手脚做贷款业务,过去不能贷款的都能贷款了

2)信用评价机构把贷款者分为ABCDE五等,每一等如A又分A+++,A++到A---, 这样它们就显得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了


3)中小房屋贷款中介把合同转手给零售银行,银行本来只吸收信用度比较高的贷款,现在由于信用度清晰可见,它们可以全部应承下来了


4)它们不会做赔本生意,于是把风险高的转手给投资银行,就像吃下我朝几千亿呆账的摩根与高通之类。

5)投资银行是美国金融业的核心,它们自然不会傻,它们开始着手设计出一系列金融产品。美国的整体性金融风险从这里开始了

6)首先它们把风险相对比较低的D类资产金融化成有价证劵,并把这部分转手卖给基金公司,反正基金公司有做空机制,只要有人接盘,就完全没问题

6)接着差的E类资产转手卖给对冲基金公司,这些鲨鱼可以拿这些资产与别国资产置换,比如骗中国这些的傻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只能陪人家数自己的钱。

7)对冲基金公司虽然可以同时在期权,期货,股市,债市等各个领域进行对冲,但终究还是不太保险,于是,它们为自己最没把握的E类资产卖保险,这就是AIG被波及的原因。

8)保险公司这些巨头有钱不赚是傻蛋,于是它们又为整个金融价值链承保。这样整个体系的风险就弥漫到整个金融业上了


9)这里面最神奇的是,还有一个再保险公司,对AIG等进行保险。

10)它们就是美国政府设立了房地美,房利美 两家半国企性质的企业 ,这都是上市企业


11)上市企业不能无限透支的,等他们一倒下,美国政府就上前直接开动印钞机了


上面的避免了术语,总而言之,金融工程用得保守的话,保险的精算,风险资本在新兴行业的退出 都有福了。事实上,福特这样的公司的成长正有赖于自己的金融消费信贷,如陈志武所言:福特比通用晚设立金融信贷公司,结果在市场份额方面一直落后了几十年

肤浅的见识,希望对你理解金融工程有帮助

Jack 2010-10-12 01:34:57

我一直没搞懂,金融工程到底有啥用,周洛华也说自己搞金融工程的...

黄靖昀 2010-10-12 01:17:12

瞅瞅这个,台湾的教育风格一般这样咄咄逼人的,大概是五四学歪了的遗风吧。

全天下就他掌握了真理。这里有张五常对郎咸平的评价,香港人就亲和多了。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70493.shtml





被打讲师方反驳腾讯副总:观点不同不是打人理由

http://tech.163.com/10/1008/06/6IF1AO93000915BF.html

Jack 2010-10-12 01:10:59

jingjun兄的评价,我很佩服。

至于道德操守,我不太清楚,他说话那种样子,就让人很不爽。

黄靖昀 2010-10-12 00:55:11

不是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是胡来的,更何况他本来就没有经过严格的经济学训练,如同西渡欧阳锋那样倒炼九阴真经而已,不能因为他一个人,就全面否认经济学家群体所作的努力


郎君是阴谋论的集大成者。深孚五毛民心 他们都懒得动脑,把自己的问题轻轻地久踢到别人身上。须知,当前的问题之严重,大家有目共睹,事实上,系统性的问题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郎咸平急切解决问题,从结构上考虑问题误入歧途了。


郎专长不在经济学方面,在金融工程方面确实是一流的,可以搜索一下他在国际发表的论文数量。

在郎读耶鲁大学的时代,美国学科之间壁垒森严,他几乎不看任何经济学的东西。

国内日子不好混,至少金融工程是用不上的。于是他转型为职业演讲,眼见经济学家比较吃香,他就转行搞经济研究,自己另搞一套。值得一提的是,他看行业本质的那几本书,确实很到位。近年来出的基本乱糟糟的书,就不值一驳了。


应该说,在信托方面向大股东问责方面,质疑管理人收购MBO方面,他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作为负效应,直接就逆转了产权改革的历程。这真的是芝加哥学人心中的一场噩梦。



悲剧的是,他拿到了一把梳子,就以为全世界的事情都是长发女,只要梳一梳便可理顺因果关系,这种工程局限了他,让他只看到阴谋。


郎咸平,真正可怕的恰是他后面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他就常常以林觉民自比,真的是想做一番事情的。

他的思维方法出了问题,很多人要么原谅他,要么就一竹竿打倒一船人,这是不公允的。他这个人,倒是很有道德操守的,要命的正是这点,历史上,绝大部分坏事都是好人弄出来的。


叫父★ 2010-10-11 17:36:02

我起初看是书评,以为是jack老师发表了一些话。

[已注销] 2010-10-11 17:08:49

二三流好像是,在美国大学只能混助教的,在中国却比很多院士看问题更犀利些。

他有些观点还是可以的。全信他的话估计死翘翘。

苏仁 2010-10-11 16:54:56

如果国际市场上的热钱数量的确很多,那么很多资本操控就并不是阴谋论

现金及类似资产必然受通胀而贬值,你说那些手中握有大量流动资产的人怎么办

残忍的猴 2010-10-11 16:21:25

根本就不应该允许企业集团从事金融业务,企业就好好搞生产,两者要绝对分开
------这个同意

个人也看过不少郎的东西。当然也看过一本倒郎的书。
感觉这家伙还是有东西有想法的。不太满意的是他有点作秀过头的味道,让人怀疑其品质。
看他演讲视频最大的感觉是恐怖和警醒,感觉中国的未来真的很危险。

我的剑会笑 2010-10-11 16:13:02

看书、自学,避开那些人气很旺的经济学家。其实他们的存在也是有好处的,大众不被他们教育的愚蠢了,我们这些做投资的靠什么赚钱呢,好像有点厚黑了,呵呵

Jack 2010-10-11 16:05:56

恩,他就这样,二流人物,不过市场目前只供应这种二流,你怎么办?

我的剑会笑 2010-10-11 16:04:38

看过几期郎的演讲视频,有种看传销、保险誓师大会的感觉,太夸张了...

Jack 2010-10-11 16:00:21

就是他的话啊,我复制粘贴的。

叫父★ 2010-10-11 15:58:49

这是郎的话还是jack老师说的,感觉是他的语气。

《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热门书评


书名: 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
作者: 郎咸平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09-3
页数: 172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16开
丛书: 极视丛书
ISBN: 978750603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