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觉得吴敬琏和厉以宁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看。其余的学者和教授都写的很好。整本书对改革是肯定的,并且一致认为改革还将继续进行下去。改革中确实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只有继续改革,加大力度大刀阔斧地前进,才能缓解这些问题和矛盾。
实质上中国改革的过程就是市场化的过程。有些人说改革早已过了头,激化了社会矛盾,得不偿失。改革真的过头了吗?那就请看看还有哪些部门是没有被市场化的。资源、国有部门、金融等等,都还没有被彻底地市场化。在这些部门领域由行政垄断带来的危害正是社会不断激发矛盾的原因。
很多人以为房地产就是因为被市场化了才导致房价过高,炒房使得房价泡沫化严重。但他们却没有审慎地思考过土地限制供应和货币滥发的情况。把矛盾归咎于市场是简单易行的。因为市场不会为它自己辩护,市场依旧遵循它的轨迹前进。可这条轨迹也是被一股蛮力弯曲变形了。这股力量就来自于计划体制的残余。这不,限购与房产税的出台,反而没有下降房价,倒使得租赁市场的价格频频攀升。看不清问题的人却总以为是市场的错。
这时越来越多的不满积聚起来,形成了一种不好的意识形态。这种情绪和观点认为改革加大的贫富差距,使得社会上不稳定因素也在加剧。各种平均主义、计划经济的思维又卷土重来,使得政策不得不倾向于这些“民意”,从而改革的进程一筹莫展。(当然体制内的利益集团也是其原因之一,确实特权可以不劳而获占有更多资源和财富。)社会上已然形成的各种利益集团从事集体分赃的行径。要住房权的要住房权,要免费医疗的要免费医疗,要这样那样补贴和福利的人比比皆是。凡是要求分赃的集体都是利益集团。物价上涨就打击中间商,房价高抬就赶紧限购,房租也敢涨那就限制房东提高租金。反正什么东西要涨,就使劲地摁下它的头。这套旧体制里的手段似乎越来越灵活应用了,称心应手啊。
痛苦远比幸福感要来的强烈。与富有的比,确实很痛苦。CPI过5,吉尼斯超标,大家都活的挺不容易。但也就是那么短短30年带来的翻天覆地,却被遗忘在角落。不与改革前的比,只能加深这种痛苦。对改革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或许丝毫没有计划经济生活的感触,盲目发泄不满倒也罢了;一些经历过计划经济的公知和学者们也大言不惭地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甚至提出很多与改革理念相悖的观点来误导大众,混淆视听。
书中大量的数据和图表都在比对改革前后的经济差异。这对于我们了解改革到底是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是很有帮助的。其实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自己的不满。说白了,那么多人改革开放前都是一无所有,为什么有些人就白手起家发财致富了呢?有的下岗工人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惦记着大锅饭,有这个时间抱怨,一些聪明的下岗工人早就做起了个体户小买卖,日子越过越好。
也有人说那些改革开放先富裕起来的人都是权贵资本,改革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起点平衡,机会均等。提出权贵资本的人,也应该注意到这个“权”字。这个权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因改革市场化后带来的呢还是它原原本本就是个旧体制内的东西?周其仁说权贵是不是一个资本主义现象,还是个问题。他可比时时刻刻爱提权贵资本主义的“吴市场”要更清楚什么是市场。茅于轼说过市场无特权。显然市场和权力不相容的。只要权力扩张一点点,市场就不得不退缩一下。实际上计划经济体制就是一种等级体制。没有私产,就会发生稀缺资源利用的冲突。计划体制靠的就是等级制度分配资源。在我们今天的市场上观察,仍旧可以在保留了计划体制特色的部门找到权力和等级制度的痕迹,比如国企。而近几年对改革和市场不满意的呼声要求管制,这又召回了原本退却的权力触角。使得未经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在市场上“变现”,腐败滋生。这也是为什么铅笔社一直反对行政管制和干预市场的原因之一。
我想我们绝不可能再倒退到计划体制。但如何解决好诸多矛盾,还需要明理的人扛起大刀阔斧改革的旗帜,再接再砺。我也提出一个特色,即计划体制的特色。如果我们可以消灭这个特色,那说明我们的改革是成功了。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
只有改革才能解决社会矛盾
对“只有改革才能解决社会矛盾”的回应
《中国改革30年》热门书评
-
只有改革才能解决社会矛盾
14有用 4无用 liz 2011-03-10
这本书,我觉得吴敬琏和厉以宁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看。其余的学者和教授都写的很好。整本书对改革是肯定的,并且一致认为改革还将继续进行下去。改革中确实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只有继续改革,加大力度大刀阔斧地前进,才能缓解这些问题和矛盾。实质上中国改革的过程就是市场化的过程。有些人说改革早已过了头,激化...
-
知其雄,守其雌
5有用 1无用 MHO 2009-09-08
这本书是10位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在“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的演讲”集。读之可知这些国内主要经济学家的一些主要观点。其中,最好的是吴敬琏、林毅夫、钱颖一、陈志武。茅于轼基本是胡扯,厉以宁有很多胡扯,张维迎做的一点也不solid,而樊纲做的有点像我想要做的,但是也很简单。有个感觉:有些经济学家想问...
-
深化经济改革需克服工具主义法律观
4有用 3无用 南方有嘉木 2008-08-30
今年年初,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10届光华新年论坛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位经济学家发表了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评价与展望。这本书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这10位经济学家的演讲实录;另一部分是他们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对话记录。显然,这是献给“改...
-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实践将碰到更多更严酷的问题
0有用 1无用 LimitedLife 2011-07-06
这本书的作者来自于经济学家。多为参与改革的政府智囊。对经济改革中的现实问题颇为了解。智囊谈的内容渊博而又深刻。无论是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还是货币学派等,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影子。在多年高速的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庞然大物,要想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必须要提高内生发展的力量。在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钢铁需...
-
几个观点
0有用 0无用 恺雅 2009-06-12
一本神交许久的经济学读物,却经历了如此漫长的阅读,以至于当我提笔笔记时,已经忘记了当时一些闪烁在我大脑中的观点,书中几处零星的勾画,算作阅读告别。内部的失衡主要表现,是投资与消费的失衡,过度投资导致消费不足。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现,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内外失衡导致了货币过量供应过量、资产泡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