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曾经的胶卷、照相行业的全球霸主柯达申请破产保护。柯达有131年历史,自从数码相机普及之后,就一直在艰难转型,但未能成功。不过根据新闻报道, 柯达在1990年就掌握了世界领先的数码相机技术,它是被自己发明的东西打败了。为什么会这样? 是公司的管理和执行不行?还是缺乏领导力?还是创造力? 《innovator's dilemma》给出了答案。
去年看到一篇文章:影响乔布斯的书籍和人物, 看到《innovator's dilemma》排在第一位,就去网上找了本英文的电子版,翻了翻,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书分为两部分:1. 为什么大公司会失败?(why great companies can fail?) 2. 如果应对颠覆性的技术变化?(managing disruptive technogical change.)。
为什么大公司会失败?书中先给出了一些例子:希尔斯百货,在60年代是美国零售业的领导者,占据了超过2%的美国零售市场,在供应链管理,信用卡销售都是先行者,然而却没有跟上折扣店的浪潮,现在已不为人知。
更多的例子在IT行业,这个行业技术发展速度远快于其他行业,所以例子也更多。IBM主导了大型机市场,却失去了小型机市场,而且小型机技术上还更容易一些。DEC创造了小型机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和一群公司混战,包括Data General, Prime, 王安电脑, 惠普, 和Nixdorf。然而这些公司却缺席了之后的PC市场,把它让给了苹果,Commodore, Tandy以及IBM的PC部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之前说到的柯达,在数码相机时代反而没落了;当年的手机霸主nokia,在智能机时代一直在追赶别人。
为什么好的公司会失败?作者从三个方面给出了解释:
1. 持续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sustaining VS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大多数的新技术都是来改进产品性能的,所以叫做持续性技术;而颠覆性技术,刚开始带来的可能是更差的产品性能,但是长期而言,它往往导致了当时行业领先者的失败。颠覆性技术给市场带来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通常而言,它的性能刚开始不如主流产品,但它往往更便宜,更简单,更小,而且更容易使用。iPad和PC是不是就是个例子?还有当时的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
2. 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前进轨迹。(Trajectories of Market Need versus Technology Improvement )。技术进步比市场需求成长的快,也就是某种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就会超出市场的需求;也是就是破坏性技术,现在性能还不够好,不能和市场的主流产品竞争,但可能在将来变得很有竞争力。 过去很多人用大型机处理数据和文档,但他们现在不再会买大型机,大型机的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不少人的需求,他们用PC就足够了。
3. 对成熟公司而言, 积极投资颠覆性技术并不是一个理性的财务选择。原因有三:a.破坏性技术的产品往往梗简单,更便宜,它带来可能的是低利润率。b. 破坏性技术最先都是在不起眼的市场商业化,这些市场都被成熟公司所忽略。c. 成熟公司的那些带来丰厚利润的客户,往往都不愿意尝试破坏性技术,这些大客户的需求,会影响公司的技术选择。由于这三个原因,成熟公司往往不能在破坏性的技术占得先机。
对这三个理由,作者选取了硬盘这个行业来做了仔细的分析。当年硬盘行业技术,市场变化之快,是其他市场看不到的,所以作者选了这个行业。第一块硬盘由IBM在50年代发明,容量只有5M, 体积和一个冰箱相当;而现在的硬盘容量都以T来计算。硬盘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有新的领导者出现,而不是过去的强者。
根据对硬盘行业的研究,作者提出了价值链(value network)理论来对其解释。公司,公司的供应商和客户,构成了一个价值链,当价值链形成后,链上每个公司的利润率都会固定下来,而如果公司要采用颠覆性技术,利润率会下降,那意味着要破坏当前的价值链,去形成新的价值链,这是个很困难的过程。文中以希捷为例,解释了这个过程:
1. 颠覆性技术在公司出现。1985年,希捷当时是5.25寸硬盘(台式机硬盘)的领导者,同时他们也开发出了3.5寸硬盘(笔记本硬盘)的原型。
2. 市场人员就颠覆技术的产品向大客户们咨询意见。当时希捷的大客户是IBM的PC部门。当然,IBM对这个不兴趣,觉得3.5寸盘速度不够,性价比低。希捷的市场人员对3.5寸盘做出了悲观的市场预期,于是管理层开始从3.5寸硬盘的项目抽走人员。
3.大公司继续改进现有的技术。希捷继续做5.25寸盘,而把3.25寸盘的项目搁置。这对希捷来说,当时完全是个很理性的决定。
4.新公司成立,开始尝试用这个颠覆性技术来做产品。 通常,新公司都是由大公司里不满的员工跳出来成立的,这次也不例外:希捷的员工Conner Peripherals出来成立一家公司做3.5寸硬盘。但是这个新公司,一开始也无法卖出去3.5寸盘,最后他们找到了康帕,而这康帕正好看到笔记本电脑的机会。
5. 新公司开始蚕食原有技术的市场。Conner Peripherals的公司,是1968-1990美国成长最快的公司,http://www.fundinguniverse.com/company-histories/conner-peripherals-inc-company-history.html。
6. 大公司开始反击。 希捷也开始做3.5寸盘,不过他的客户还是台式机厂商,所以不少希捷的3.5寸盘都装进了台式机里面,呵呵。
不过这个故事的结局对希捷来说还是不错,最终希捷和Conner Peripherals公司在1996年合并。而其他的公司,比如柯达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为什么大公司会失败
《The Innovator's Dilemma》热门书评
-
创新者的窘境:阅读分类指南
110有用 4无用 bingyu 2010-12-13
本书评第一部分记录了《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 提出的失败理论 以及 四项破坏性技术原则第二部分记录几个需要讨论的问题第三部分解释了相关名词。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管理良好的企业会遭遇失败?他的结论是,这些管理良好的企业之所经常遭遇失败是因为推动他们发展...
-
死亡是宇宙最伟大的发明
42有用 2无用 iamsujie 2012-03-28
所谓的“窘境”,就是说管理良好的企业,由于它的管理良好,使得它对于一个特定的“价值网”,我更愿意叫它“生态系统”,而成功,也正是由于它的管理良好,或者说,是对于某生态系统的过度优化,使得它对于另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会遭遇失败。这也就是《浪潮之巅》里说的“浪潮”。这些常规的管理方法是:听取消费者的...
-
破坏性创新让红海受精
24有用 1无用 cat or tree 2013-08-08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M.Christensen) 在《创新者窘境》里描绘了上世纪末的“硬盘驱动器大战”,在这场广泛、快速、残酷的技术变革和市场刷新中,新兴企业不断淘汰成熟的顶级企业,成就了创新颠覆的经典一幕。任何行业都存在两种类型的创新变革,第一种是以对产品性能改善为核心的延续性创...
-
以《创新者的窘境》看苏宁的电子商务
23有用 2无用 502的牛 2011-04-29
《创新者的窘境》怕是我在2011年读过最好的书籍了,该书主要是讲为什么以往技术领先的企业在面临突破性技术时往往会失去领先地位的原因。答案就是领先企业太注重现有客户和市场了。 书中以磁盘驱动器行业的发展为例,发现了11寸、8寸、5.4寸...
-
屠龙术
22有用 1无用 Elact 2010-06-29
假设现在是上世纪70年代,你是硬盘制造业界排名第1的S公司高层,公司主打产品8寸硬盘,产品利润率高,也不愁销路,下游客户都是数一数二的业界巨头,比如生产微型计算机的DEC公司;在充沛资源的保障下,公司科研能力强,也愿意投资于创新。这个时候,你手下市场营销主管和工程部门主管分别来见你,向你提交了两种截...
书名: The Innovator's Dilemma
作者: Clayton M·Christensen
出版社: Harper Paperbacks
副标题: The Revolutionary Book that Will Change the Way You Do Business
出版年: 2003
页数: 320
定价: 133.00元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06052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