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考察过去的历史报告,可以看出一路以来的经营思路、做法,与业绩的匹配程度;而对于当下的财报,则可以窥见管理层对于未来的一些看法。当然,要注意,从信息当中可以得出的是一些思维过程,和既有的结论,在企业经营的实际过程中,有了思路,还有一个执行和结果的问题,这些内容则需要通过财报以外的东西加以联系进行分析。
1)研发支出
在利润表里面,没有专门的项目归集职工的成本。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许多其它的项目上面,例如研发支出没有专门的研发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没有折旧支出项目归集。从这一点上,利润表的项目不以产生收益,或者产生费用的主体进行分类归集,而是以这些收益,和费用的功能或者说去向来进行归集。例如,折旧费用要分厂房里面的,还是办公室里面的,还是研究所里面的。研究所的固定资产折旧,最后要进入研发费用,而再进一步进入管理费用。
同样的,人员工资最终的去向可以是管理费用,也可以是销售费用,看这些人的工作最终功能是提升销售,还是参与管理。所以,研发人员的工资首先要进入研发费用(当然如果在开发阶段,就是资本化的做法,也就不进入管理费用了),而后归集到管理费用;而办公室里面的工资,则直接进入管理费用。
这里要提一提,开发阶段的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研发费用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形式,和固定资产“享受一样的待遇”,即按照时间计提摊销。它们的逻辑都是一样的,购置、形成的时候产生一次性的现金流出,之后产生一系列基于它们所产生的收益和现金流入——虽然表面上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通过在很长的期限里面,将这笔一次性付出的现金流,慢慢的流出去,使得费用与收入匹配。也就是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现金流出总是要以费用的形式流出企业,只不过晚一些而已。
2)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计量基础
资产负债表所有的项目的特点就是一个:只有具有历史成本,且历史成本可以计量和量化的,才会形成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例如,人力资本是企业的资产,但是不进入资产负债表,因为人的成本难以计量,且极其波动。逻辑上,一个人招聘进来,可以像固定资产一样把“长期应付款”代表的工资,折现,形成“人员资产”,并且在长期过程中摊销。但是,人的问题比较易变,不好计算历史成本。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企业的品牌和商标,由于无法计量其成本,所以理论上形成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无法进入资产负债表。
与之相对应,利润表里面的项目,或者说某件事项或者交易,能否形成营业收入或者营业成本的项目,则需要确认收入与成本费用是否发生,就是所谓“收入/费用确认”的问题。
一些比较特殊的收入确认问题有:1)以代销方式销售货物,视同自己销售,当销售出去的时候才确认收入;2)赊销的时候,给予提前付款以优惠,从而产生现金折扣,在销售的时候全额确认费用,如果提前支付则将收到的现金与应收款的差额确认为财务费用;3)预收款项,如房地产预售,只有当发出商品的时候才能确认收入(这里要注意间接法调整现金流量的问题);4)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一般会根据以往经验预估退货率,在发出商品的时候,就按照退货率以外的部分确认为收入,预估会产生退货的产品要等到退货期满了之后,才确认收入。
3)留存收益的含义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每年年底,根据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的差额,计入‘本年利润’,而后按照10%的比例,将‘本年利润’的一部分转移到盈余公积里面,剩余的进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留存收益的当下余额,就是历史累计的净利润总额,减去分配掉的现金股利。所有者权益里面另外两个项目,股本和资本公积与利润表没有关系,所以所有者权益里面的留存收益部分,基本上就是以前年度的经营结果的汇总了。
但是要记住,留存收益未必代表了现金的部分。因为,净利润是不以现金收付为准则的,所以,尽管可以通过留存收益考察公司在长期中的经营结果,但是无法确认这些利润是否收现。
4)表外融资
同样是购建一个固定资产,可以用自有资金买入,这样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少了现金资产,增加了当期折旧费用;可以是融资买入,这样增加了资产的同时增加了负债,同时增加折旧费用;或者是经营租赁,单纯增加当期折旧费用。前面两种做法无非是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选择扩大杠杆还是不要这样做的问题。但是对于经营租赁来说,可能存在故意把融资租赁做成经营租赁的做法,这样就形成了实际上是一种融资购入固定资产的做法,但是却没有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面,没有增加资产和负债。如果比较两家经营雷同的公司,一家采用表外融资,则看起来,资产的周转效率会高很多,得出不合理的结论。所以,要到附注里面去看。
5)各种猜测与估计
要知道,在一张资产负债表上面,一个公司对于同一类资产,如固定资产,都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资产评估方法,更不要说很多其它的科目。
资产负债表的项目的登记,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做法,就是历史成本法,这在前面说过。尽管资产可能产生升值的倾向,但是固定资产或者存货只能减值而不能增值,并且每一次对于历史成本的计量,都是在偏离可靠性原则,却可能也没有接近相关性原则。
来看看报表中充斥的各种猜测和估计:1)存货有四种成本计量模式,资产折旧有三种计量方法,联系起来可能有十二种变化,因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比较就比较不精确了,各种周转率的计算,毛利润率的计算都失去一个精确的比较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产品比另一个产品毛利率高上5%,并不一定是表面数字看起来的那样;2)除了折旧的方法,还存在折旧期限,剩余产值的各种估计,这样说来,则企业之间的比较更模糊了,可能现金流量更有说服力一些;3)减值测试就是要基于未来现金流的,说白了要有各种估计的数据,如折现率等,从而平白无故地带来了资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4)还有一些必要的估算,如或有负债的估计,资源储量的估计,土地价值的估计,期权可能产生的问题等等。
《财务报告的秘密语言》
《财务报告的秘密语言》热门书评
-
《财务报告的秘密语言》读后感
4有用 1无用 杳如黄鹤 2010-05-23
一直承诺自己的“恢复阅读”一直没有实现,直到今晚参加完研究生同门Z的婚宴。Z的先生W告诉我,说看过我的博客,而且对其中的很多文章很感兴趣,尤其是读后感。于是,我很惭愧。因为,事实上,我整整半年没有写读后感了。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在背包里面装书了。"Never Stop Learnin...
-
《财务报告的秘密语言》
0有用 0无用 路霸招伤焗 2014-04-25
通过考察过去的历史报告,可以看出一路以来的经营思路、做法,与业绩的匹配程度;而对于当下的财报,则可以窥见管理层对于未来的一些看法。当然,要注意,从信息当中可以得出的是一些思维过程,和既有的结论,在企业经营的实际过程中,有了思路,还有一个执行和结果的问题,这些内容则需要通过财报以外的东西加以联系进行分...
-
欢迎来到商业评论网阅读此书连载!
0有用 0无用 东方哈佛 2010-01-06
http://www.ebusinessreview.cn/c/book_detail-layoutId-38-id-229696.html内容介绍 马克•哈斯金斯,从事财务报表行业已逾30年,其间做过审计师、教授、顾问和作家。目前,在弗吉尼亚大学声誉卓越的达顿商学院任工商管理学教授。本书通过生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