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看一本书《奥美的观点6》,书中零散地展示着奥美对品牌管理、公关、客户关系维护等问题的看法,有创新的东西,陈词滥调也不少。透过这些奥美中高层人士的观点,可以依稀看见4A级广告公司(暂且这么称呼吧?尽管他们已经不这么标榜自己了)对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工作的思索;书中提供的诸种品牌运作方面的执行案例大多是“较为成功”的,在这些案例中虽不难窥见奥美人对“创意”的推崇,更为显见的却是“创意不足”下的思考、总结和对未来真正实现“大理想”的憧憬。
说“画饼充饥”也好,“望梅止渴”也好,奥美并未在“反思”中发现更多“新思”,于是,每篇文章最后的激昂宣言更多的却是一种讨好客户式的表白,奥美对于切实解决问题似乎并不如他们获取各类奖项的激情之高昂。表面看起来好像远涉重洋、入乡随俗的奥美早已不是其创始人大卫·奥格威时代“除非广告源自一个大创意,否则它将如同夜晚航行的船只无人知晓”的奥美了,尽管他们还是一直在引用“We Sell, or Else.”(我们销售,否则我们什么都不是。)
其实对于奥美,我一直很向往。做DM杂志的时候天天看《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对奥格威崇拜得五体投地:这个人的勇气、正直与智慧给初入行做广告的我很多启发。后来转行做企业规划与管理,做杂志时培养的一些分析问题的思路依然左右着我的思维,促使我决心好好看看奥美,学习新知,渴望获得更多启迪。于是淘来《奥美的观点》,如饥似渴地一周看完,启发如下(不完全统计):
1. 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在问题本身。对问题理解得越透彻,解决问题的思路越清晰。
2. 勤奋永远都是一种优质的工作态度。
3. 客户的观点是对还是错?这不是个问题。就像你想吃烤红薯,你不是非得要弄清楚卖烤红薯的“他烤的是红薯还是白薯”。
4. 消费者并不永远都是“上帝”,有时他们也是“亚当”或“夏娃”:非理性消费永远存在,对这些消费,你真的没办法说“事在人为”。
5. 品牌定位就和小轿车的“四轮定位”一样重要。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你买的小轿车如果是桑塔纳2000,四个轮子再定位也跑不过奔驰”。品牌形象(品牌自身的价值)更重要。
6. 团队可以很大,大到一个项目上百人,团队也可以很小,小到三、两个人。团队之所以是称其为“团队”,是因为创意可以来自于成员中的任何人,而不是特定的某个人。
7. “谦逊”在有些时候不一定比“傲慢”更“有效”,比如意见不统一时:拒绝也是营销的一种基本方法。
8. 中国现在的“品牌症候群”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世界的,就是中国的;中国的,还是中国的。
9. 在一些国际性的会议上引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用语能够起到很好的“幽默、调剂氛围”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国官话的普世语境还是很有利用价值的,并不像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宣称的那样:“政治用语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中国人都喜欢“10”,为此凑出如下一条:
10. 奥美一直很美,美到骨髓化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