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21cn.com/today/legend/2009/03/20/6023350.shtml
吴怀尧,1984年生于湖北红安。初中时期迷恋武侠小说,师从《现代汉语词典》,曾耗时数月通读。17岁时因不满应试教育制度而退学,后到北京从事编辑工作。21岁担任《财经时报》封面报道记者,期间因《中国作家富豪榜》闻名。2008年推出文化名家高端访谈《怀尧访谈录》,并兼总策划及制作人。
吴怀尧,一个连续三年推出“作家富豪榜”的80后年轻人。
富豪榜之前,他因不满应试教育制度而从高中退学,靠着一股闯劲儿,一腔文学才情,行走北京媒体圈。2006年,吴怀尧推出“作家富豪榜”。富豪榜把文学、金钱“扭结”一起,将日渐衰落的文学摆在令人尴尬的舞台,让人评头论足。有人说,作家们在富豪榜前面临着双重尴尬:有钱高居榜上,却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没钱暗自神伤,连作品都不够响亮。榜单一亮相就争论不止,毁誉参半……成为媒体的头条看点。
人们知道了吴怀尧。去年4月,他推出“访谈录”,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对话文化名人。近日,“访谈录”结集成书,由中国人大出版社出版。从富豪作家到文化名家,从“作家富豪榜”到“访谈录”,这个25岁的年轻人要干什么?
富豪榜———
这不很有趣吗?
信报记者:人们对你的认同还是从“作家富豪榜”开始。你为何要将“文学”与“金钱”扭结在一起?很多人眼中,这两者并无关系。
吴怀尧:登上富豪榜的作家确实风光无限,但作家富豪榜从来不仅仅是一个为文学富豪高唱赞美诗的榜单。每年作家富豪榜发布时,我都会在导语中写明该文是反映作家的生存状态,并用万字长文去重点推举那些埋头创作的作家,而不是将图书销量作为文学标准。不幸的是,还是有人指鹿为马。这就是为什么我很少正面回应质疑的原因。我相信,看过文章的读者是不会有这种疑惑的,而没有看文章就跳出来乱骂的人,我就更是没有解释的必要了。
信报记者:你是说,你想通过榜单反映作家群体的生存状态,这是你最初的动机吗?
吴怀尧:是的。2006年作家洪峰乞讨事件震惊文坛,普通读者更是感叹作家的穷困潦倒。有些人表现得很无知,说文章写得好能有什么用呢,还不照样没饭吃。
在做记者前我做过编辑,认识一些作家,在我的印象中,不是每个作家都饥寒交迫,不少作家生活富足,仅凭稿费,就食有肉行有车。至于作家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如何,是否真的出现两极分化,我不清楚,但是感到好奇,就决定去探探底。一个多月后,作家富豪榜出来了。对我来说,做作家富豪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有趣,透过这张榜单,你可以窥见文坛百态。
信报记者:什么样的百态?
吴怀尧:穷的穷死,富的富死,似乎又跟才华没有关系。这不有趣吗?
信报记者:有一部分人觉得,富豪榜是用金钱的噱头将文学置放在公众的眼球之下,除了能吸引话题和口水,对文学、作家本身没有多大作用和好处,跟文学也没有关系;甚至有观点认为,一些上榜者根本就不是作家,这样的“作家富豪榜”名不副实。所以,对榜单真实性、权威性的怀疑和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你如何回应?
吴怀尧:一个人要说的话,其实都在他做的事情里面。有回应的时间和精力,不如去放放风筝。过早进行价值判断,最后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作为事件核心的观察者,我只是记录客观事实。有评论人说榜单不准呀,原因是有的书经常在报纸上畅销书排行榜露脸,但是在作家富豪榜上无迹可寻,有的青春类小说在新华书店不温不火,但是在作家富豪榜上排名不低。他们哪里知道,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内幕。
有的书商为了打榜,可以自己去书店团购某本书,数量到一定时(比如300本),这本书就可以上书店的畅销书,而报纸的畅销书排行榜,数据多半来源如此;有些青春类图书,主要销售点不是新华书店,而是学校周边。
至于权威性,我想,这是最没有水准和最值得同情的质疑,犯贱惯了,被压惯了,跪拜惯了的人才会唯权威是从。自我破碎是最可怕的,从这类质疑可见,有些人还真有做惯了奴隶的德性。
信报记者:富豪榜做到现在,会坚持做下去么?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吴怀尧:自由且独立的做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我做它的原因。遗憾总是会有的,毕竟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一个真相扑朔迷离的年头,我只能努力去接近真实,在迷雾中去描绘细微的变化。作家富豪榜我会一直做下去,以后每年的侧重点都会变化,但归根结底,还是关注作家的命运起落和创作状况。
访谈录———
我的光荣与梦想
信报记者:为什么推出访谈录?
吴怀尧:英国人曾经说,“宁可失去印度,也不要失去莎士比亚”,文化精英对国民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就我观察,当下文化界既能坚持独立性又不被边缘化的文化人极为罕见。更多的人要么欺世盗名,要么躲在笼子里面做学问。少数在阳光下有尊严地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又面临被误读或忽略的可能。如何才能使得文化界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惠,并且这些声音在大众中起到昭聋发聩的作用?于是我想到了用访谈录的方式推举文化界贡献者,这算是我的一种光荣与梦想吧。
信报记者:该书有一句“对话中国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你如何保证你的采访对象“最具代表性”?你的标准是什么?
吴怀尧:每个人的判断标准都不一样,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世界才显得生机勃勃。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最具代表性。选择采访对象时,主要是综合考量,其中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看他在自身所处的领域是否作出开拓性的贡献。
信报记者:是你选择采访对象,还是采访对象选择你?如何打动对方,接受一个年轻人的访谈?
吴怀尧:一个巴掌拍不响,选择肯定是双向认可。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我面对是有血有肉的人,我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追问、倾听他们的想法。他们对访谈录的任何评价,我都当成一种鼓励。
信报记者:有人说,中国文化已无大家,连真正有价值的贡献者都不算太多,他们要么离公众太远,要么公众离他们太远。
吴怀尧:不是有一句话吗,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相信贡献者同样如是。至于他们和公众的关系,这和媒体分不开。真正的大家醉心学问,不太会折腾。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所谓的新闻由头和世俗名气。如果媒体在采访文化人士的时候,不重名气看学问,我想公众和大家之间,应该会形成非常好的关系,如同冬天阳光普照。
信报记者:你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学者群体?
吴怀尧:中国文坛堪比黑社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不少人拉帮结派形成利益团体,口水战此起彼伏,语言暴力随处可见。批评家可以不看作品就发表高论,伪大师更是掀起网络上的狂欢。但我相信,最终留下来的,一定不是那些浪得虚名的人,而是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家。
信报记者:怀尧访谈录的影响力与作家富豪榜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看来,吸引公众的还是文化人的口袋,而不是他们的脑袋,这是不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对访谈录有何预期?
吴怀尧:未来太遥远,没想那么远,我同意毛泽东的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今年希望可以推出更多的贡献者,同时尝试做一个视频版,时机成熟时,再把它变成月刊。作家富豪榜是把作家群体推到公众面前,访谈录是把文化群体中的贡献者推到公众面前。
名气———
猪狗都可以成名
信报记者:年轻人都是有抱负的,你的抱负是什么?
吴怀尧:民国初年,王国维因忧国而自沉,学生刘节延请陈寅恪先生撰写碑铭,碑铭中有“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等语,历来受人传颂,他所强调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就是我所希冀的。我想访谈录做到一定的时候,将扩大采访领域和地域。
信报记者:你如何评价过去几年?
吴怀尧:当大部分同龄人在大学里学习一些排不上用场的知识,我可以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文凭对我来说,形同一张废纸。过去的几年充满了激情和希望,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者,他们的批评和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之一。
信报记者:你快成名人了,这可能不是件好事。
吴怀尧:在一个猪狗都可以成名的年代,名气当不得真。只要不伤天害理不择手段,追名求利不是坏事情。就我自己而言,不让家人担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得到我所认可的人的认可,就算功德圆满。(来源:时代信报 记者:王明明)
吴怀尧:跪着的人才迷信权威(时代信报)
对“吴怀尧:跪着的人才迷信权威(时代信报)”的回应
《贡献者》热门书评
-
上官鸽子:从作家富豪榜到怀尧访谈录
7有用 0无用 蜜蜂书店 2009-02-23
吴怀尧,一个很拗口的名字,却有着惊人的力量。 浮出水面,因为2006年制作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再次成为焦点,是因为其《怀尧访谈录》在2007—2008“中国传媒百强年会”上获得了“新媒体贡献奖”。 这实在是一个意外,可是在WEB2.0时代没有什么是不...
-
各大媒体热议《怀尧访谈录》
6有用 0无用 蜜蜂书店 2009-09-24
得知《怀尧访谈录》出版,比自己出书还高兴,我与朱大可先生都为此书写了推荐语。不是因为书中有关乎我们的访谈,而是出于对一个新青年的激赏。这个因不满教育体制而退学的高中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谦逊与勤勉,竟然仰仗着一个博客,做成了两档万众瞩目的文化品牌,并由此在数百家媒体中脱颖而出,影响着愈来愈广大的人群...
-
恐遂汩没 故决然舍去
5有用 0无用 小朋 2009-12-01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不长的访谈 大体都可以从被访者身上感受到这样的气息基本都是过了知天命的年纪 各自鲜明的语言表述了关于现状的看法. 睿智的语言对于后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话虽不多 但大都是独立浊世之外的湛蓝. 长这么大 其实误读的东西很多 有些意识到了 随即学会了宽容的态度. ...
-
《怀尧访谈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3有用 1无用 蜜蜂书店 2009-02-19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诸君一翻就知道,它是这样的:鬼才浩天的何三坡正在为中国文学打气,文态优雅的朱大可则对文坛垃圾深恶痛绝;李银河过着温柔优雅的生活,独挡着王小波的未竟事业;时白林宝刀未老坚信中国戏剧世界一流;岳南野心昭然若揭,要做文坛秦始皇;于坚打开话闸谈成长经历、脑中风云;写现实主义作品的阎连科如...
-
吴怀尧:跪着的人才迷信权威(时代信报)
2有用 0无用 蜜蜂书店 2009-03-21
http://news.21cn.com/today/legend/2009/03/20/6023350.shtml 吴怀尧,1984年生于湖北红安。初中时期迷恋武侠小说,师从《现代汉语词典》,曾耗时数月通读。17岁时因不满应试教育制度而退学,后到北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