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砰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2》还为其写了一篇评论。当时很受益,不但做了部分断舍离,看的过程还把屋子整理了一遍。
但是好习惯没有能完全坚持下来,现在家里还很乱,不过比更早以前是好很多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买东西的时候会做取舍判断。
所以,这两年基本没有再扔过东西,因为买来的都是使用很频繁,自己也很喜欢的。
今天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推荐《砰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2》,而是想推荐这本《收纳的艺术》。
过年时,同学来我家玩,看到我卧室的被子没叠,开玩笑说,“这还能有年味么”。我老婆就附和说,“没有年味,只有臭味,我给人家整理东西,人家都不高兴”。我就说,“你不整理我还能找得到,你一整理看起来是很整洁,实际上没用,我东西都找不到了”。要不是同学在,我们能辩个不欢而散。
赶巧了,第一天上班我随手就翻起了这本《收纳的艺术》,看见这么一句特对我胃口的话:收纳的目标是让所有的东西都有处可寻。当时就拍下来给老婆发了过去,收到了一个大大的“切”字。
就跟看人一样,头一眼顺眼,就想多看几眼,所以我一上午就把这书都看了。作者铃木尚子真是厉害,我这种情况,她早就预料到了。
不只是我老婆整理完房子,我抓狂。我自告奋勇整理完房子,我老婆也抓狂。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都没有征求对方的意见。铃木尚子一语中的,很多人整理屋子,家人不领情,问题在于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整理的,没有尊重家人的意见。所以,铃木尚子建议读者在整理房间的时候要想着满足家人的需求。
举个例子说,你让别人把衣服别随手乱放,而要放在哪儿哪儿,这个行为在你看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在别人看来,很可能会觉得这件事的重要性很低,那么做到你想要的那个标准就很难了,作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这样的情况,她说买一个收纳筐就搞定了。让比较随意的人把不穿的衣服扔在筐里就行了。看到这里,我立刻意识到了这样做的好处。因为收纳筐可以是自己买的喜欢的东西,放在衣帽间也可以使得家里其他地方干净整洁。而且这样做又不影响家人使用物品的随意性,你不是喜欢胡乱放么,那就让你放,你把收纳筐当一个桌子就行了,你就随便放。
我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媳妇以后,她觉得很不错。你看,就添置一个筐,考虑了家人的感受,又满足了自己想要整理的意愿,真是一举两得。
不但如此,这个过程也让我意识到,我做事还是蛮自私的,从整理房间这件事来看,有一点强迫症的意思,要把东西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整理起来,却没有关心是否对别人的生活有影响。这个办法提出来,我就在想:要是多一点这样的技巧,那该多好啊。
整理收纳术在日本很火,实际上除了本身比较实用之外,这套东西充满哲思。比如说,作者认为现在的行动联系着你不远的将来,所以觉得家里乱就别“以后再说吧”,要说“现在动起来”。
这个我是非常认同的,一件事如果能马上做,真就别拖着。去年我状态好的时候,一天一篇稿子,没有任何压力。等到年末懈怠了,总觉得过节时间多,可以多写几篇,结果最后整个过年只写了两篇东西。又把很多事情都拖延了。这样做还有一个很不好的结果,就是当你看着眼前的事情一团糟的时候,真有一点自暴自弃的想法。
家里整理那些看得到的物品你尚且整理不好,那看不到的时间、信息和人际关系,还真可能会更加吃力。我之前是相当相当宅的,基本上不想见人,结果一年下来也会不了三个朋友,毫无存在感,有邀约都犹犹豫豫的,别人就也不愿意联系你了。从2年前开始,我略有改善,有社交机会,只要不是十分讨厌的,有时间都会立刻决定去。人际关系健康了不少。过年时和同学聊起这个,同学立刻提醒我说要有选择。他虽然没看过这本《收纳的艺术》,但是他知道这个精髓。就是明白“什么是对自己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我虽然不想这样功利,但回忆起一些局,也觉得不去参加也问题不大。
做这样的选择对孩子来说也是教育,不说这种问题,就说整理屋子,因为空间的限制,你不可能无限制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人很难得到所有的东西,所以从小就要学会做选择。整理好自己的玩具,规划和管理课程,作业,也差不多是一回事。合理安排玩和学更是题中应有之义。这点我见识过一些孩子,他们特别自律,这和他们父母的生活方式是有极大关系的。
作者还有一点我深有同感:不要细数没有的东西,而是细数有用的东西。我之前想问题总是偏负面,但是后来发现思路变一变结果会很不一样。
举个例子,我们如果要演讲,很多比较紧张的人上台会说,“我没有太充分的准备”,或者“我有一点紧张”,他们想通过这样的话语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这也可以算是“细数没有的东西”,你没有淡定从容的心理素质,所以注意力一直在关心自己是不是足够淡定上。一个前同事注意到我也这样的时候,他就给我提了一个类似建议,他告诉我说你上台了,别人一眼就知道你紧不紧张,所以你说紧不紧张等于白说,你不如把注意力放在你的专长上面,想着着重把它讲好讲透。后来又有几次发言机会,我牢记这条教训,效果真的出奇的好。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方法会让我们更多关注自己拥有的东西,幸福感也会很高。
这本书中还有一个小地方也很值得琢磨,比如说有很多人请作者去给他们整理房间,但作者真的替他们做决定了么,并没有,她没有自作主张,她只是帮那些雇主实现自己的想法。人们比想象的还不愿意思考,比如你问说这件衣服还穿吗,一般人用不了一分钟就能给答案。有了答案就应该做取舍,但是人们一开始就想放弃做这种思考。所以,杂物是越来越多,房间也就越来越乱。
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书值得定期看一看,哪怕你习惯没建立起来,起码这样的书可以提醒读者主动运用一些简单的原则,对物保持思考的状态,而不是被物所拖累。写到这儿,我想起了以前租房的一次经历,新房子的厨房显得干净整洁,我们还高兴了几天。可是很快我们发现原来的租客只是在油腻腻的墙上贴了一层白纸。实际上整体的设备都不如之前的房子,就这一层白纸,我竟然没有想到贴。有这次教训后,我们后来换一些房子,经常最先干的事情就是给厨房贴纸,一两个小时,焕然一新,心情就会大好。
还有一些东西,就不多说了。另外这本书的7步整理法比较科学实用,作者也没有神神叨叨做什么仪式,反正我看完,又想回家折腾一下,再把屋子细细整理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