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rooklyn Follies可谓写得中规中距,诚如作者Paul Auster本人借书中的主人
公Nathan Glass的口吻所表达的该书的文字基调:“the tone would be light and
farcical throughout, and my only purpose was to keep myself entertained
while using up as many hours of the day as I
could (p6)。它又一如贴上奥斯特标签的小说,情节像一叶扁舟,孤独地飘荡在人生的汪
洋里,被一股股叫做'偶然'的海风吹到东飘到西。整个阅读的过程也是伴随着这个
目的就是解厌气的叫做NATHAN的退休老人进行一场愉快的消遣性阅读,好像在岁末年初的时候收到的
一封来自家中长辈邮寄来的年度family letter。
该书的时代背景设置在2000-2001年,布什偷鸡般地当到了总统、911的国难等,一
连串大背景的不幸事件让奥斯特借小说书写,畅快地表达了他的政治主张,对布什
这套所谓的compassionate conservatism政治主张的全然不屑一顾,对保守共和党
治下的国家政治前途的全无信心,在对这个世界的救赎暂时无望的前提下,唯有转
向对个人的救赎。因为个人的救赎带有某种偶然性,而整个世界的救赎没有任何捷
径,唯有通过制度的完善才得以实现。
故事讲述一个叫Nathan Glass的退休保险经纪人,癌症幸存者,正出于众叛亲离的
状态,安静地来到布鲁克林,等死。布鲁克林将是他进入太平间前的waiting room,
可是,当他偶然之中在一家布鲁克林的旧书店巧遇失去联系多时的侄子TOM后,他的
命运,他周围人的命运开始出现了一连串戏剧性的逆转,当然,都是向着更好的方
向。最终证明,布鲁克林并不是那间可怕的,进入太平间前的waiting room,而是
进入有爱人等候的卧室前的一间铺满戏剧性鲜花的起居室。
奥斯特的小说不少情节如果在横向比较着读的话,都会发现一些相似之处,比如
《神谕之夜》一书中的老作家特劳斯去世后帮助解决了年轻作家希德尼的债务(这和
‘The Brooklyn Follies’中旧书店店主哈里猝死后留给他年轻的两个门徒大笔遗
产如出一辙;《神谕之夜》中的格蕾丝怀孕,不知道孩子父亲是谁,‘The Brooklyn
Follies’也有类似情节,Nathan 的侄女怀孕生下LUCY,同样无法确定LUCY的生父
是谁,这也许反映了奥斯特本人对个人身份不确定下所产生的某种焦虑,对这个不
可靠的世界发出‘谁是谁,谁从哪里来’的无望追问。
奥斯特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父性角色的缺失(离婚,病逝,疏远或者生来就压根儿没有
父亲),所谓的invisible father,然后用一个浑身不乏缺点,却充满着智慧,或者
最起码充满人格魅力的男性老者来替代自然或者人为缺失的生父,代表了作者本人
对于父亲这个角色的理想化期待。奥斯特对他自己的生父的记忆,就始终是个难以
捉摸的人物,父亲与家庭和生活本身保持着一个遥远的距离,孤独如此严严实实地
把他的父亲给包扎起来,让最亲近的人也难以靠近,却只有在父亲去世后,他才开
始感觉父亲无形中遗留给他的丰富遗产。
‘The Brooklyn Follies’中所有的人物都拥有了美好结局(甚至就连旧书店店主HARRY的
猝死也成就了TOM的中产无忧后半生,可就在读者以为这是个满堂红的美妙世情喜剧
时,本书的最后两段却殊然转向:
it was eight o'clock when i stepped out onto the street, eight o'clock on
the mooring of Sept 11,2001-just forty-six minutes before the first plane
crashed into the North Tower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Just 2 hours after
that, the smoke of three thousand incinerated bodies would drift over toward
Brooklyn and come pouring down on us in a white crowd of ashes and death.
but for now it was still eight o'clock, and as i walked along the avenue
under the brilliant blue sky, i was happy, my friends, as happy as any man
who had ever lived.
就此,奥斯特把读者重新打回到了小说开头的萧瑟酸楚的情境:
“我在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死掉。。。。。。”
在首尾工整 的呼应中,奥斯特完成了他这本用传统手法写就的终极悲观的小说,让主人
公带着某种先知的意味,踏上一条注定的,无法得到救赎的漫漫灰暗前途。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热门书评
-
陈词滥调,奥斯特的爱好
45有用 7无用 Luke 2009-12-22
刚好有点闲钱又刚好有读书的爱好,于是买书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我这就是这样的人。买书时,不由自主会有从众意识,常常会买些大家都在谈论的书,好像不买就落伍。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又有许多放着没看,然后时过境迁,潮流过去后,好多书都成了鸡胁。另外是有高人一顿说道,谓某某的书根本不值得看,你认真听他一讲还真有些...
-
不可低估书本的力量
43有用 2无用 余西 2008-04-19
“历险”是小说中最古老的一个主题。在小说诞生之日起,它便可能蕴藏其中,随时间的变迁变幻各种形态。尽管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狭促、萎缩,甚至连“历险”的可能性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在庸俗的日常生活中做一次次对“历险”的缅怀。但是“历险”作为小说主题,在文学史上却仍然暗流涌动,不时地冒出地表。典型...
-
生命痛,但生命可以重新开始
37有用 3无用 [已注销] 2007-07-16
(这是我今年看得最不愿放下的书。)不管生活有多曲折、多绝望、多痛,但都可以重新开始! 主人公nathan grass,看起来已经到人生最可怜、最微不足道的时候,已经做好随时消亡的准备。却没想到,他的生活与生命可以在brooklyn意外地、重新开始。nathan开始新生活后,各色人等也悉数登场。原来每...
-
保罗·奥斯特:情绪黑暗低沉时,写一出喜剧
28有用 4无用 cellocello 2008-04-06
“当一个人有幸生活在故事之中,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这世界的悲苦也就消失了。只要这故事不断延续下去,现实就不再存在。”在飞往澳洲阿德莱德的班机上,我读着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幻影书》,想象着即将在阿德莱德见到的保罗·奥斯特本人究竟是何等模样,想起我即将出版的他另一部作品《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
量贩式的大师造型
15有用 2无用 顾湘 2008-06-13
《纽约三部曲》令我对保罗•奥斯特没好感。媚雅、做作、故弄玄虚、空洞薄弱、迎合全民后现代的雕虫小技,用量贩式的大师造型企图掩饰没有讲一个好故事、或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也没有不讲故事的底气。想到王家卫、王小帅都得过戛纳奖,关于奥斯特曾获美第奇奖一事也并不费解。《布鲁克林的荒唐事》被誉为“热情、有生气、普...
书名: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陈安
出版年: 2008-4
页数: 291
定价: 23.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99·保罗·奥斯特系列
ISBN: 978702006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