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不是一个人,他们是迈克尔•弗洛伊德、 苏珊•卡尼瑟洛、 彼得•罗马利 、 唐•坦南特 ,他们来自在情报和执法领域的精英团队,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和方法,不仅在审讯领域屡试不爽,也同样适用于生活场景。
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审讯间谍的过程,如何对某个掌握重要信息却守口如瓶的人施加影响,让他最终吐露真相,用一个个案例,来深入的讲述在审讯过程中的技巧,审讯的过程,不是严刑逼供,因为本身被审讯的人,都是受过专业的培训的,他们也有着很高的反侦察能力,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简答的审问,他们更多的涉及的是国家的情报安全,能够被国家安全机构约谈,都不是一般人,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一般人是应付不了的。
审讯节奏的把握,循序渐进的带入,站在被审问者的角度,不让被审者一开始就建立起防备心里。谈话的内容和节奏,要根据现场的反映而定。例如在审问到,是否为其他国家从事情报工作,她的回答迟疑了。这是一种行为延滞,是一种非语言欺骗行为,表现为回答某个问题前的短暂沉默,这样的反映是要引起注意的。很多这样的小细节,是真正能够找到突破口的地方。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方法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使用这些方法,并得到很好的效果。诱导问题:虚拟某个场景,旨在培植思维病毒的问题,诱导问题往往开始于:“我们是否有可能”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说一些小谎言,当被揭穿时,会有各种反映表现出来,会表现为内疚的,或者是不好意思,或者抱歉。会触摸头部或者脸部,表现出一种不适度感。或者过分的礼貌或者赞赏,有一种做贼心虚的表现。或者通过整饰自己或者周围环境的举动,来消除内心的焦虑感。
任何事物都是双面,记得以前看警匪片,看到各种侦查破案的手段,很多反面人物在审问他们的过程中,作案手段很多也都是从上面学习的。所以反侦察能力是很强的。
记得看过一个电视剧《于无声处》就是讲的一项国家科技项目在紧要关头发生重大国际泄密案,关于情报和间谍的故事。一个科研工作者被迫的成为了间谍,,所有的行动,一切都是天衣无缝,没有人能够怀疑到他就是间谍,当然最后的任务马上就要成功的时候,被亲情所唤醒。如果那个人不是他的儿子,那么作为间谍的他,就会顺利的完成了最终的认为。在侦查和反侦察过程中,斗智斗勇。
想让一个不想说出事情的人说出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过本书,能够让你了解人的心态是如何变化的。预设场景,抓住他们的微小变化,找到最终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