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年终账单出来了,果不其然,2016年花费最多的是服饰鞋包,竟然占据了支付宝总花费的54%,如果加上吃饭等费用的话,简直不敢想了。
虽然花了这么多,衣柜越来越满,不过能穿得出去的没几件,剩下的就是偶尔整理一下,翻出来,再三思量,决定扔掉。
痛定思痛,只是看《断舍离》那样的书籍是不管用的,为了更彻底摆脱这种盲目买买买的状态,还要给自己的行为赋予一个崇高的意义,这样执行下去才有使命感和动力,于是,我发现了这本书:《为什么你该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衣服?》
吐槽时间:书名好简单、粗暴、直接,不过我喜欢。
整本书的结构很简单,就是为何现在的畸形时尚——“快时尚”是罪恶的,以及你应该如何做的问题。结论和做法不太新鲜,不过作者论证的过程,以及引用的数据和案例,很是让人触目惊心。怎样子的惊心呢?接下来就分享给大家。
从慢悠悠到时尚狂飙——来自时尚界的怪现象
也就是进入21世纪起,时尚界发生了很大变化,结构成了“M”型,随着资源的重新分配,原来的奢侈品牌还是奢侈品牌,以前那种中等时尚品牌慢慢消失,低端的“快时尚”品牌异军突起,诸如Gap、H&M、Zara以及优衣库等等。
这些快时尚品牌的崛起也可以从它们背后的掌舵人财富的增加看出来。例如Zara背后的老板西班牙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别说是西班牙首富了,在全球富豪榜上也是数一数二的,2015年、2016年两次超越比尔·盖茨。优衣库的背后的迅销集团掌门人柳井正,财富仅次于软银的孙正义。
这些人财富的增加,与每一个普通消费者不无关系,书中描述了英国消费者对于“快时尚”的疯狂。这个故事的开始是H&M位于英国的一家店开张,出售设计师联名款,预想是设计师与H&M双赢的局面,不过过程简直是一场灾难。
“当店门一开,魁梧的保安人员看来颇为紧张——一看就知道商品将被一扫而空。当狂热的购物者们开始推搡、抓夺、咒骂再直冲到收银柜台时,我一下就被围困于飞舞在空中的手肘间,等我接近残留下来的商品时,那个区早已被前面到过的人群蚕食鲸吞过…… 我茫然地拿起了一件上面印有斑马纹的衣服,正想来读一读标签上的成分标示时……一个年轻女人对我大喊道:“那是我的!”便直接将它从我的手中抢去。
这样狂热的人群,结果就是2011年英国的衣服需求量是1980年的4倍之多,一年内将积累出28公斤的衣物,很多人家里的衣柜,都塞不下衣服了(我现在就是这样)。感觉像是垃圾堆。
背后的动力——越快越好的快时尚和“不景气时尚”
越快越好方面的代表是Zara,它的模式代表了快时尚的极致,通过“诱导”使得消费者造访的次数越来越多,“好像是我被教得要喜欢它的衣服一样。”
Zara每种款式只生产相对少量的衣服。这对消费者的影响大了去了,如果你犹豫,很可能就永远也没有了,这种心情很是让人不爽,但是又不得不买(好鸡贼)。
不仅如此,少量的衣服还让每一个款式的衣服在市面上存在短暂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4周),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经常光顾,越频繁越好。
为了适应这种销售模式,Zara也在制作流程和物流方面煞费苦心。Zara通过一大群“潮流侦探员”以各种方式听取顾客意见,打探流行趋势,买进半成品、未染上色的布料,只要打听到流行什么颜色,就可以马上上色。在物流方面,Zara使用飞机进行运输,得益于不太高的油价,这样很快捷地将产品运往世界各地。
另外一方面,就是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称的“M型社会”的来临。在数字化、全球化时代,贫富差距愈加扩大,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这样的趋势反倒成了廉价时尚的机遇,因为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中产阶级的消费者向下转往低价位市场。”
作者因此预言:“还有更多的品牌抢着加入这场廉价时尚争夺战。”
快时尚之过——背后的昂贵代价,是你我未曾预料的
快时尚品牌的衣服总是便宜的不可思议(当然,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这么便宜?这背后的一切是昂贵的代价,无论是人、动物还是环境。
发展中国家的人——血汗工厂
根据这本书上的报道:
这群几乎毫无反抗能力、处于一个落魄而有时近乎不人道的产业中的受害者,这样的成衣工人,保守估计可能有数百万人。那么他们是谁呢?很可能你衣柜中的大多数衣服都是由女性制作的……一般也认为她们比较容易管控,尤其发展中国家的主流文化也意味着她们较不可能质疑中间人或转包商所提出的价格及条件。
这些制作成衣的国家来自柬埔寨、孟加拉、印度以及中国。
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劳动强度大,而且人身安全有时也得不到保障。“一百多年来(自1911年以来),成衣工厂发生的大火的次数越来越多,只公布受害者人数而不是姓名。
在孟加拉国和印度,可以轻松整理出一份名单。
作者如此评价道,”她们是为快速时尚卖命而死的。大概不会有人仔细记录下她们的死亡,更不会有人纪念。
当有工人为了争取权益时,有这样一个案例可以说明悲惨下场:
2010年在柬埔寨,3名为成衣工厂争取权益的工会成员遭到灭口。
有人会辩解:“他们很高兴有工作,现在是他们国家的工业革命阶段而已。”
没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推敲,这个缺乏根据:
成衣工人毕竟也和所有其他的人一样,是有梦想、有抱负的个体。对他们来说,真正的好工作是需要让他们受到训练,并且帮助他们磨炼专业技巧的机会。但现实却事与愿违。不过,再强调一次全球装配生产线的高压工作环境,几乎不容许一名上进的工人拥有培养自己专业能力的任何资金、时间与训练机会。
环境不可承受之重——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
制衣厂的污染问题就不说了,单单说一个原料来源问题,就是棉花。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
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第二大棉花出口国,而这个国家是一个内陆国,缺水现象十分严重。为了种植棉花,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书中有数字:“出产1吨的棉花,需要700万-900万升的水量。讽刺的是,部分棉花产量的增加却惊人地出现在地球上最缺水的地方。”
咸海就因为棉花用水而逐渐消失,剩下的是黄白色的沙地。一堆堆的海草,死寂的海岸。
咸海死了,而周围人口逐渐消失。因为棉花需要农药,到处充满了残留化学用剂,这里人均寿命,女性62岁,男性59岁。
哀嚎的动物们——你我用的包包,是动物们的血泪
鳄鱼皮一直以来是高档奢华的象征,这种在地球上已经存活2亿年的动物,直到人类的出现,濒临绝种。
还有一种动物皮也是尖货,就是蟒蛇皮。这种皮的处理过程残忍的简直令人发指:
根据汤姆·罗斯多在《每日邮报》上的报道:“一双染血的手解开一个不停扭动的麻布袋,拖出一条10英尺长达蟒蛇。用弯刀的刀背敲击蛇头,并将一条软水管熟练地强行塞入它的上下颚间。接着将水打开,将这条爬虫灌满,涨得像个气球一样。”
除了人道上的考虑外,人类消费这些动物,给生态造成的破坏难以计量。
普通消费者的态度——是时候开始行动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总涌现出唐代文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虽然描写评述的是秦朝,但是把里面的秦朝换成人类,也是一样的。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动物的心理很多时候和人类是相似的,乃至一样的。看到TED上有这样一个演讲主题,动物们也有精神问题。
而现在人类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地球的一大毒瘤。每个人都是杀手。
面对这种现象,是时候行动了,有人说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能改变世界吗?
这个我不知道,只是记得《太阳的后裔》中,宋仲基饰演的角色问宋慧乔,是一个有关资助非洲地区儿童上学的事情,他问:“你这样子做,真的能拯救世界吗?改变的程度好小。”宋慧乔说:“至少我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世界。”
能救一点是一点吧。
作者的态度——你应该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衣服。用自己的钱投票,投给那些关注环境的企业、自己也要珍惜衣物。至少能稍微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