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脑缺血发作、小儿脑瘫和早老性痴呆,是三种病因症状各异,但同样较难治疗、致残率高的病症。经研究发现:这三种互不相同的病症,除目前西医公认的常见病因外,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令颈椎关节错位,直接损害椎动脉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刺激颈交感神经,造成全脑部的小动脉痉挛,使血流改变致脑内慢性缺血所造成。 个案实录 个案1 李女士,50岁,高级美容师。颈肩背部疼痛,反复发作五年多了。 颈肩背疼痛在近半年发作频繁。工作不到一小时,她就开始不适,经常头昏和肩背沉重麻痛,感到脑内一片空白。患病五年来,自觉记性越来越差。头颈右转时,头右侧就有一阵一阵如“闪电样”的刺痛,故常向左偏头,睡不宁,恶梦多。两年前医生诊断她有更年期综合征,中西药服了不少,病情却渐加重。 医生诊断 为患者检查,排除了脑内疾病。结合X光片分析,致病主因是患者工作过劳和不良颈姿。患者习惯午饭后坐在办公桌旁,头枕右臂、半倚桌面打瞌睡十多分钟。小休时的不良颈姿,引起颈椎第2、7节扭伤错位,损害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引致头昏、失眠。颈椎在错位状态下,患者又常右转颈,令错位加重,刺激或压迫枕大神经而出现“闪电样”头痛。致病源头是颈椎关节功能紊乱,根据症状,确诊为椎动脉型为主的颈椎病,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更年期妇女的脊柱失稳,更易发生颈椎病。 治脊方案 以正骨推拿将错位关节复正,配合在头部施以针灸,及在下段颈椎旁以水针注射治疗。经10次治脊疗法,症状完全消失。治疗过程中,医生教患者自我按摩头部和拍打肩背。建议她每天拍打肩背3次,有助放松肌肉。 病因分析 短暂脑缺血发作与颈椎病 短暂脑缺血是指心脏输出的血液,经过颈部血管输送到脑部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短暂障碍,以致供血不足。目前西医公认的常见病因有:一、脑栓塞;二、小动脉痉挛;三、头部血流的改变;四、心功能障碍等。 因脑组织受影响出现的功能性缺血症状,发作时间短则数秒至数分钟,长则持续数小时。发作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症状和体征全部恢复正常。但此症可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自行消失,若不及时诊治,约有1/3的患者,几年内发生脑梗塞或老年性痴呆症。 经研究发现,常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除上述病因外,更常见的是因颈椎退变令椎关节错位,引发以下多种情况:直接损害椎动脉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刺激颈交感神经,造成全脑部的小动脉痉挛,致血流改变而发作。上述这些都可直接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症状有:眩晕、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最常见,其次是视物模糊、复视(看东西有重影)、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语音障碍,单肢或四肢乏力、麻痛等;重症者出现眼球震颤等。 若颈椎病患者的脊髓已受影响,可突发四肢无力,因此摔倒或晕厥,跌倒后可即醒来,四肢无力亦可恢复。如果是椎动脉被扭屈,同时交感神经亦受损害,可引起颅内小动脉广泛痉挛,除椎动脉供血的脑功能受损外,同时出现颈内动脉供血区的脑功能损害症状。因此,颈椎病引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与单纯颈内动脉供血不足和腔隙性脑梗塞不同,只要结合临床症状或颅脑CT扫描,不难鉴别。此外,也要鉴别是否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综合征),可到耳鼻喉科检查。 小资料 梅尼埃综合征:内耳疾病之一,是由于内耳膜迷路水肿而致,又称“内耳膜迷路积水”。病因不明,症状包括经常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一般为单耳发病。 小资料 腔隙性脑梗塞:脑疾病的一种。是由于脑深部微小动脉闭塞引起脑神经组织缺血坏死,造成小腔隙。 自我判断 本症患者,如发现活动颈部时会诱发症状加重,可能是由颈椎病因引发,可延医作详细诊断。 健康忠告 颈椎失稳错位,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常见病因之一。更年期妇女因脊柱失稳,更易发生颈椎病。因此,应及早诊治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详见第三章第二节),是防治本症的有效措施。如不及早诊治,将发展成脑萎缩而加速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