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非专业读者的书,无论其主题有多么严肃或者多么重大,很少会对术语和概念进行严格定义,所以我也有意将本书中术语和概念的解释保持在最低限度。虽然如此,在一开始我还是要对我选用“阿拉伯科学”这一词语,而不使用“伊斯兰科学”——或者诸如此类的词语——说几句话,来说明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复杂的文化环境。正如许多读者所知,彼时彼地的文化繁荣,大多都不仅仅是阿拉伯民族的劳动结晶;严格地说,也不仅仅是穆斯林的劳动成果。波斯人、犹太人、希腊人、叙利亚的基督教徒、土耳其人、库尔德人等,在科学、神学和哲学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此项工作几乎始终是用阿拉伯语开展,并且常常是在阿拉伯统治者的庇护下进行的。最引人瞩目的统治者是倭马亚(Umayyad)王朝和阿拔斯(Abbasid)王朝的哈里发;他们先是在大马士革,之后又在巴格达提供了庇护。正如我们在文中将会看到的一个值得注意的例证,一位波斯学者以其本民族语言写出了一部著作,然后又用阿拉伯语将其重写。因为他觉得,用阿拉伯语来表达他的思想会更精准也更有效。在我们所说的那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阿拉伯语是做学问的一种全球性语言,各种饱学之士以这种语言都可进行广泛的旅行,也可开展严肃而又细致入微的讨论。中世纪时期西方的学者若想接触最新的成果,就需要掌握阿拉伯语,或者从已经掌握此种语言者的译作中获取。还需注意的是,今天我们常用的与单一民族国家和对独特文化身份的需求相关联的各种标签,其边界在我们要讨论的那个时代还是相当不固定的。 这并不是说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独特文化不是我们所讲的故事中的重要元素。我在整部书中都提到了伊斯兰教对于阿拉伯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论述信仰和理性之间的关系这一重大课题。不过,这个时期所开展的大部分研究,都远远超越了与伊斯兰教信仰相关的具体问题,而且这些研究一般也并不着眼于神学或者教义上的真理的确立。同时,避免“伊斯兰科学”之类概念的混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伊斯兰科学”已经有了业已确定的含义,它一般是指严格的宗教学科:法学、对《古兰经》的诠释、穆罕默德言行录,或者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警句集等等。 另外,一些针对我所使用的名称和日期以及翻译体系的说明也不无裨益,因为它们呈现了阿拉伯的知识学问对西方的巨大影响,也就是对中世纪基督教徒所在的国土以及他们后来所缔造的政治实体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一些人物在西方世界已广为人知,这种情况下采用拉丁化的称谓似乎是最为明智的。因此,我便采用了拉丁文的阿威罗伊(Averroes),而不是阿拉伯语的伊本·路世德 (Ibn Rushd);用了阿维森纳(Avicenna),而非伊本·辛纳(Ibn Sina)。出于同样的原因,日期也是以传统的西方模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以公元后(A.D.)和公元前(B.C.)纪年。在翻译方面,我选择易于阅读、人们熟知、约定俗成的译法,而不是追求语言学上的纯粹或者一致性。 最后还要提一下《智慧宫》的结构,这里要对阿拉伯学者成功地测量出昼夜不断变换的模式表示赞赏,此种昼夜交替模式决定了穆斯林一日五次祈祷的时间。本书从日落(昏拜祈祷 al-maghrib)开始,这是中东地区传统的一天开始的时间;然后经过基督教中世纪时代的黄昏(宵拜祈祷 al-isha);接着叙述阿拉伯学问伟大的黎明时代(晨拜祈祷 al-fajr);而后和我们的英雄人物——巴斯的阿德拉——一起飞至近东繁荣昌盛的正午(晌拜祈祷 al-zuhr);最终以色彩斑斓的下午(哺拜祈祷 al-asr)结束,这标志着西方“信仰时代”的终结,也标志着似乎无法阻挡的“理性”的胜利。
智慧宫——致读者
书名: 智慧宫
作者: [美] 乔纳森·莱昂斯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原作名: The House of Wisdom: How the Arabs Transformed Western Civilization
副标题: 阿拉伯人如何改变了西方文明
译者: 杨宏 | 刘榜离 | 李洁
出版年: 2013-5
页数: 328
定价: 35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331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