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顿,我们出事儿了” 前两批“阿波罗号”飞船上的宇航员都是在月球上平坦的月海登陆的。从月球自身情况考虑,那些熔岩海都相对比较年轻。接下来,美国宇航局想去月球上更古老的地方做研究,也就是那些起伏不平的高地。尽管美国宇航局还没有建造好在月球上起伏很大的地带着陆的登月舱,但选址委员会对月球“暴风海洋”中部一处名叫弗拉•毛罗的环形山(the Fra Mauro Hills)非常感兴趣,那里似乎是那片高地中相当平坦的地带。 宇航员吉姆•洛威尔(Jim Lovell)、杰克•斯威格特(Jack Swigert)和弗莱德•海斯(Fred Haise)被选中乘坐“阿波罗13号”,执行在弗拉•毛罗环形山登月的任务。1970年4月11日,飞船发射时一切都很正常,消除了人们对不祥数字13 的最严重恐惧。 然后,在飞船飞行了55个小时55分钟以后(4月13日),三名宇航员都听见并感受到飞船发出一声“相当大的巨响”。宇航员和地面控制中心的工程师都迅速对飞船状况进行了评估。很明显,飞船服务舱中的三个燃料电池坏了两个。没人知道具体出现了什么问题,但毫无疑问,宇航员面临极度危险。 宇航员要生存下去,就需要在绕月球飞行以及返回地球的四天时间里有足够的电力、氧气和水,但此刻看来,似乎这些东西都会缺乏。氧气和氢气通常在燃料电池里混合在一起,以提供电力和水,而两个氧气箱的压力都在迅速降低,因此,即使最后一个燃料电池也无法持续多长时间。除了这些基本用品供应不足,指挥舱里也没有了电力,宇航员必须依靠登月舱的环境控制系统把舱里过多的二氧化碳排除掉。此外,还有一件不幸的事情,即飞船的主发动机没有电源。 不过,宇航员和地面工作人员都明白,他们三人是那么幸运。尽管事故本身非常不幸,但飞船是在去月球途中而非返回途中出现问题的,他们还可以利用登月舱中储存的资源。登月舱配有发动机,能够把宇航员送上返回地球的旅途,而且舱里还有充足的水、氧气和电力,正好可以维持他们4天的生存,这是他们绕月球飞行和返回地球所需要的时间。 出了事故的飞船运行到月球背面时,与地面指挥中心的联系完全中断。直到他们出现在月球正面,才再次与太空跟踪站联系上,地面人员听到他们这样说:“那里的景色太美妙了……你们看,我们正在急速上升。” 1970年4月14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晚上8:09,“阿波罗13号”开始返回地球,土星5号运载火箭重达15吨的第三级剥离下来,重重地撞在月球上。它撞击月球的力量等于11.5吨TNT炸药的爆炸冲击力,符合计划要求。撞击点位于“阿波罗12号”宇航员安置测振仪的地点西北,距该地点约137千米。 美国宇航局的报告明确写了地球上科学家在土星5号撞上月球表面时的反应:“月球像洪钟一样,发出阵阵回声。” 1969年11月,“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完成登陆月球的任务,在回到指令舱后,他们让登月舱撞上月球。这次撞击的力量相当于一吨TNT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力,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在8分钟之内便达到最高水平,然后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阿波罗13号”登月舱撞击月球引发的月震信号比“阿波罗12号”登月舱撞毁引发的信号强20~30倍,持续时间是后者的4倍。这一次,撞月7分钟后冲击波即达到峰值,冲击波反复回荡,持续了3小时20分钟,深入月球表面以下约40千米处。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月球内核轻得不同寻常,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内核。
谁建造了月球?——第4节
书名: 谁建造了月球?
作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原作名: Who Built the Moon?
译者: 高伟 | [美] 阿兰·巴特勒
出版年: 2010-11
页数: 224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120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