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先人眼里,强大的女神几乎就是月球的化身。后来,人类尊崇的对象从这位女神转向与太阳有关的男神。差不多与此同时,人类学会了使用文字。此事最早发生在苏美尔(位于现代的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和埃及,当时,在纽格兰奇和那欧思,这样的墓室建筑刚刚建成不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太平洋医疗中心腹腔镜外科医生(Chief of Labroscopic Surgery at the California-Pacific Medical Center)里奥纳多•史莱因(Leonard Shlain),在其《字母与女神》一书中提到了上述两件事情的这种联系。该书饱受争议,却极为流行。史莱茵在这本书中概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文字的发展与人类大脑左半球的实际使用情况密切相关,这与数千年间人类主要使用更富于直觉、更具有灵感的大脑右半球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坚定地认为,这一情况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欧洲大部分地区、中东和亚洲其他地区,人类事实上放弃了那种以女性为中心、普遍较为平和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过渡的过程并不平稳,但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这些地方就形成了更富有侵略性的父权制社会结构,这与男神占支配地位的情况一起出现。 这个话题听起来非常合理。如果历史上真有其事,我们就可以期望在考古发现的人类早期文字记载中,找到与月球有关的诸位女神的这种残存线索,因为当时人类刚开始分类记录各种神话和传说故事。不过,这的确是那么回事儿。在苏美尔,我们发现了娜娜(Nana),这是巴比伦早期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女神。附近的埃及,文字出现得比苏美尔稍稍晚一点儿。在那里,我们甚至发现了更好的例子,那就是女神伊希斯(Isis) 。数千年来,她已成为世界上很多地方最为重要、最受尊敬的女神。伊希斯最初是月亮女神,这个事实可以由与她自己有关的一个具体故事得到证明。伊希斯的丈夫奥西里斯(Osiris)遭到残忍的谋杀,尸体肢解成14块,散落在世界各地。伊希斯跑遍世界,去寻找这些残肢,希望将丈夫的身体重新接起来。这个故事与月亮在14天时间里从新月到满月、大小逐渐增加的事实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关于埃及人,古希腊作家普卢塔克(Plutarch) 曾在公元60年左右写道: 埃及祭司称月亮为“宇宙之母”,因为月光能使女性多情,让女性怀孕,促进人类繁殖。 尽管在有些早期文化中,月亮与男神关联在一起,例如巴比伦神话中的月神辛,但到目前为止,人类大部分早期文化都将月亮视作女性,常常将其和人类生殖行为联系在一起。在世界各地,这位女神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希腊人称其为阿耳忒弥斯(Artemis),罗马人称其为戴安娜(Diana)和塞勒涅(Selene),芬兰人叫她裘(Kuu),凯尔特人膜拜的月亮女神则叫塞莉温(Cerridwen)。当时,在我们如今居住的这个美洲新大陆 ,也没有人忽视月亮女神。在现在的墨西哥一带,月亮女神叫做特拉佐特欧特丽(Tlazolteotli),玛雅人称月亮女神为爱克斯齐尤普(Ixchup)。现在人们仍然记得月亮女神的许多名字,上面提到的这些仅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毫无疑问,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数千年以来,地球的这颗卫星对人类是极为重要的。 除了生殖行为,月亮几乎肯定是人类用来测量时间流逝的第一个天体。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使用月份来计算阳历的一年。回顾历史,很容易发现,各种文明的人类都在反复尝试,尽可能让阴历时间与阳历时间保持一致。真正古老的文明,例如苏美尔人的文明,从来就没有放弃自己的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总是从第一弯新月升上黎明的天空开始计算。不过,与此同时,苏美尔祭司还将每个月固定为30天,以这种更有规律的形式“程式化”地计算时间,让阴历的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一致。直到现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仍然使用阴历时间计算法,这是在沿袭阿拉伯半岛上的宗教传统。 从自然法则来看,人类对月亮抱有浓厚兴趣,这丝毫不令人吃惊。我们生活在现代生活,用电灯照明,却常常忘记,在不算太长时间以前,那时还没有电,月亮能在漆黑的夜晚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家欢迎它,但同时又认为它拥有可怕的力量。世界各地的很多文明都相信,月亮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参见第五章)。英语中,“lunatic” (精神病患者) 这个词就显示了人类的这种认识。直到最近,大家仍然认为,月圆之夜,那些精神不稳定的人会受到影响,举止疯狂,行为具有攻击性。此外,我们古代的先辈还心知肚明一件事,那就是:对定期从天空中“偷走”太阳这件最恐怖、最令人畏惧的事件,月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新月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太空时,就会产生日食。每当发生日食,月亮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如果有人正好位于地球上某个合适的位置,这时就会看见太阳光被遮住,白昼突然变为黑夜。日全食确实是很不寻常的事情,因为要发生日全食,月亮与太阳就得像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那样,大小完全一样。但是这样的事情的确时有发生。在人类早期,一旦发生日全食,势必会让人感到极度恐惧。在许多早期文明中,人类一直在想方设法预测日食。一旦有可能预测日食,众人心头的这种恐惧感就应该会略微减轻。 还有一种星体遮挡现象,叫“月食”。因为行星几何学的关系,月食现象更为常见一些。月食本身势必也是很有威力的,令人恐惧。每当月亮运转到地球的阴影中,就会发生月食。这时,就能看到圆圆的月亮在清澈的夜空中慢慢消失(参见附录4中的图19)。 发生月食时,月亮表面并不会完全被地球的阴影遮住,圆盘上常常显现出可怕的血红色。即使在今天,这种景象仍然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如果有人看见如此景象,觉得这是不祥之兆,我们就会对他们心生怜悯之情。 如果我们未能深入了解行星循环,就会轻率地认为,与之密切相关的交食 现象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在很多早期文明中,人类都曾努力寻求与交食现象有关的星体运行模式。他们可能认为,只要理解这些模式,就意味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类现象。这应该可以看做人类在天文学方面最早做出的认真尝试。众所周知,亚述人和巴比伦人都能预测交食。更早的苏美尔人给他们留下了许多天文观测技巧,人类极有可能在公元前3 000年就可以预测交食了。 在爱尔兰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西边更远的地方,还有一些巨石遗址。据认为,这些巨石是为了预测交食才建造起来的,可能早在公元前4 000年就已经建成。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Gerald Hawkins)在其《巨石阵解密》一书中提及用计算机模拟演示英格兰威尔特郡巨石阵的事情,认为建造该巨石阵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有人在脑海中对交食做过预测。 至少是在公元前两千多年,中国人也能预测交食。早在公元前2 650年,李舒(Li Shu)就写过天文学著作。三个半世纪以后,中国古代的占星家就有了高度复杂的观测建筑。日食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着帝王的未来健康和统治成功。这些占星家致力于精准预测,因为预测结果准确与否,很可能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公元前2136年,有两位占星家预测天象有误,结果被砍了脑袋。此事在中国古籍中有记载,不知该书具体作者是谁。如下文字记载了他们的命运:“这里躺着羲氏与和氏的尸首,他们命运可悲又可笑。他们遭诛杀,是因为他们未能预测看不见的日食。 ”
谁建造了月球?——第3节
书名: 谁建造了月球?
作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原作名: Who Built the Moon?
译者: 高伟 | [美] 阿兰·巴特勒
出版年: 2010-11
页数: 224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120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