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并非闲云野鹤,应酬在所难免。应酬,最惯常的方式是通过请客吃饭,获得物质利益或达到情感目的。我们都知道,在中国,饭局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进餐活动,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功能暗藏其中。一句客气的寒暄背后,可能是商场上一单已经谈了很久的生意,也可能是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获得审批的方案……吃饭成了中国人无往不胜的“攻坚”利器。一个平常的饭局往往潜藏着诸多机遇,因此,我们绝不可小觑饭桌的作用。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应酬吃饭是件苦差事,所以,他们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便敷衍了事。于是,一场酒水轰炸后,他们毫无收获。而实际上,当今社会,饭局在我们制造财富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要拜访10位客户,就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但是如果运用饭局拜访客户,那么在还没展开正式工作之前,就已经见到了10位客户。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吃饭机会,不但可以加强与客户的关系,甚至能更进一步得到某些很有价值的回报。 黄龙是某公司的销售小组组长,他所在的小组,总是全公司销售业绩最好的,公司很多同事都不明白黄龙是怎么做到的。这一点,只有黄龙自己知道。 其实,黄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他只是懂得哄住周围人的胃,每周做工作计划的时候,他总会事先确定要同哪些人见面,然后有条理地安排四顿早餐、四顿午餐和两顿晚餐,与跟他有来往的人士聚餐,这些人可能是客户、朋友、某些有影响力的人,或者一些潜在客户等。在很愉悦的就餐过程中,他会与对方加深彼此的印象。事实上,他每次安排的饭局都是有用的,他总是能找到有利于自己销售的契机。 有一次,他请一位客户吃饭,这位客户早已经把黄龙当成朋友。饭桌上,两人聊着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客户无意中说道:“最近,我的一个朋友要开一家结婚会馆,可是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是客户。”黄龙听后,思考了一下发现,自己的很多客户都还是单身,他们也为自己的终身大事烦恼呢,何不介绍这些客户去这家会馆呢?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这位客户,客户听后,也觉得这一方法可行。 于是,这位客户很快约出了自己的朋友,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不久后,黄龙成了这家会馆的股东。如今,黄龙已经顺利成为了一位成功人士。 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黄龙从一名销售员顺利成为一位成功人士,转折于一次饭局。假如他没有请那位客户吃饭,就不会得到助他成功的信息。 可见,我们若想抓住某些机遇,“吃一顿”是简单并且有效的方式,因为我们中国人尤其喜欢在饭桌上处理和解决事情。当我们要把一种陌生的关系转化成一种熟悉的关系时,请客吃饭就无可厚非地成为最佳方式!几个人点上一桌菜一起吃,所有人的筷子都伸向同一道菜,所有人的勺子都伸向同一碗汤,这就表示我们获得了同一种食物,这就意味着我们获得了同样的生命源泉。 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饭局抓住机遇呢?以下提到的几条法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让自己的形象亮起来 这项法则主要运用在自助鸡尾酒会上,因为这时候出席酒会的人很多,很多人都互不相识。所以,为了让自己更出众,装扮就要更吸引人眼球。比如,男士可以穿让人眼睛一亮的丝绸衬衫,或者搭配颜色鲜艳的领带等;女士则可以选择颜色亮丽且得体的服装,以达到如明星出席的效果。但要注意不要打扮得太怪异,以免和别人格格不入。 2.打扮“有品” 这项法则主要运用在商务目的极强的宴请中。对于希望通过饭局为自己的事业推波助澜的人来说,这时候打扮的原则是“有品”的形象,服饰、配件应该都是非常有品质且经典的东西。现在是“名片朋友”时代,一个饭局之后很多人手上都是一摞名片,但真正留下印象的没有几个人。这种时候,一个谦和、彬彬有礼、社交礼仪拿捏得当的人,或许就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3.甘当绿叶 参加别人的“公宴”,你不过是饭桌上的“道具”。若是当贵客,你应尽量矜持,但不能谦虚过头;若是陪客,千万得记住自己只是个配角,要安分守己,不能喧宾夺主,抢了风头。比如,陪同老板出席宴会,如果你穿得太过“华丽”或表现得太过突出,就会抢了老板的风头,这时候如果老板很大度,你就可逃过一劫,否则下一个要走人的就是你。做好一片绿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基本的原则是和你的上司风格一致但略逊一筹。 4.应景出席 很多人去参加宴会完全就是为了“给个面子”,不想自己太出众,也没有什么目的,这时候只要适度装扮就可以了。但是,即便是应景出席,也不能表现得漫不经心,吃一顿饭就走了,这是特别失礼的行为。既然参加宴会就得准备充足的名片,并且和周围的人适度地交谈。 认为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不愿意主动和别人交换名片,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只要是在社交场合,无论是拥有多么高的身份和地位的人,都会主动和别人交谈和交换名片,不会因为身份和地位就把自己孤立起来。 饭局,妙不在“饭”,而在“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