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有着光明前程的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正值青春韶华,并且已经在耶鲁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数学教育,享受着幸福的婚姻生活,美好的职业蓝图也刚刚展开。然而现在,医生诊断他已经患了肺结核,这实际上就等于宣判了他的死刑。难道欧文·费雪的人生画卷在刚刚打开的时候就要合上了吗? 不!费雪开始接受这场命运的挑战,他决定进行当时唯一可能的治疗:呼吸新鲜空气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他搬到了科罗拉多,在那里有许多同样的病人也在寻求治疗。在这些患者当中,有一位很有趣的青年,他就是年仅22岁的工程师罗杰·沃德·巴布森。费雪和巴布森很快就意识到,他们除了肺结核这个病,还有很多的共同点。他们都对经济学着迷,特别是对经济周期问题与货币部门的作用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都被股票市场及其灾难性事件深深地吸引。 经济周期的十个阶段 1909年,罗杰·沃德·巴布森出版了有关经济周期问题的著作《货币累积的商业晴雨表》(第一版),他的这本书对历史上的经济危机进行了透彻分析,他的主要观点是过度投资与增加货币供给总是会导致负面的反应。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正如其书名所暗示的,在于劝告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者。在他给出的忠告里,他着重强调了所谓“标准的十阶段经济周期模型”: 1 提高货币利率; 2 债券价格下跌; 3 股票价格下跌; 4 商品价格下跌; 5 房地产价格下跌; 6 货币利率较低; 7 债券价格上涨; 8 股票价格上涨; 9 商品价格上涨; 10 房地产价格上涨。 巴布森的书很快就成了畅销书,而且这本书还促进了他的多种投资通讯的销售。这些投资通讯是建立在其经济周期模型基础上的,例如,用来衡量多种经济指标的“波浪图形”。他的分析方法在本质上相当简单:他首先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进行估计,然后计算出围绕这一趋势所累积的偏差。在某一个方向上的每一个偏差,都将被其相反方向的相似量级的一个偏差所抵消。实际上,对他来讲,分析经济周期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首要的是稳定价格 几乎是奇迹一般,欧文·费雪的身体也在逐渐康复,到1901年,他的肺结核病竟然痊愈了。费雪选择了比巴布森更加学术化的职业生涯。就在他患病的头一年,他还是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位数学家,直到1911年,当他选择博士论文主题的时候,他最喜欢的教授威廉·萨姆纳问他: “你为什么不去研究数理经济学呢?” 费雪回答道: “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呀。” 于是,威廉·萨姆纳向费雪解释了瓦尔拉斯与帕累托在洛桑大学所发展的研究方法,费雪随即决定对此展开研究。1911年,也就是巴布森发表其《货币累积的商业晴雨表》之后,费雪出版了自己的专著《货币的购买力》。该书主要论述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波动所造成的不稳定效应。在该书中,他还把天文学家、经济学家与数学大师西蒙·纽科姆1885年提出的方程式加以通俗化: MV=PQ 这里的M是货币供给,V是货币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Q则是商品数量。在费雪对这个方程式的重要性做出解释(并命名为“货币数量论”)之前,纽科姆的这个方程式并没有被广泛接受。费雪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表明,货币供给的增加首先将会导致经通货膨胀调整的实际利率下降,由此刺激商品产量的增长(这本身是件好事),而后将会出现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利率的上升(这是让人难受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大量增加货币供给,首先会带来正面效应,而后则会发生极其糟糕的情况。谈到这一点,我们应该记得桑顿也曾提示过存在这种联系。 与费雪等人的经济理论相比较,一个更优的基本概念就是对银行实际功能的重新理解。直到19世纪末,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倾向于仅仅把银行看成货币交易商。银行接收存款并向他人发放贷款,在此过程中,货币仅仅是在换手而已。但是现在,经济学家开始窥探到这些让人敬畏的机构的高墙大院内所藏匿的其他真相,这里所发生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政府或中央银行的控制范围。银行不仅从事货币的交易,而且还能够通过刺激货币流通速度来创造货币供给。如果了解到这一点,那么费雪经济周期理论中关键的内容大致可以表述如下: 经济周期的关键在于银行信贷,因为现代经济中的银行能够创造货币。 在增长的开始阶段,商家看到其存货大量减少,于是会增加订单。 这会导致生产的普遍增长,那么按照萨伊定律,它又会进一步刺激需求的增长…… 这意味着,尽管订单增加了,但存货却不会增加,于是,在一段时间内,商人们会继续增加订单。 由于生产商在满足这些不断增加的需求时遇到了麻烦,因此货物发送甚至会限量,这种情形会鼓励商家把订单的数量增加到超出其实际所需要的水平。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银行要为经济活动的扩张提供信贷支持,所以货币供给增加了。货币供给增加的初始效应是降低贴现率,这将导致经济活动的进一步扩张。 由于一些银行增加了信贷供给,这会造成其他银行的储备增长(资产价格上涨,人们储蓄更多的货币),从而刺激这些银行增强放贷的倾向。与此同时,由于商业活动启用原先闲置不用的储备,货币流通速度也加快了。 然而,萨伊定律并不是永动机。由于供给增长所产生的一些额外收入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在这个时点上,商家终于发现它们的存货数量增加到正常水平之上,于是会减少订单…… ……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开始偿还银行贷款。正是由于这种行为,货币供给开始收缩,随着收缩的不断累积,最终出现了暴跌。 随着货币供给的收缩,诸如房地产之类的资产价格,以及各种存货的价格都会开始下降,而且债务清算跟不上价格下跌的步伐,于是债务清算自身造成了失败。 这意味着个人减少债务的集体努力实际上反而加重了其负担,因为蜂拥清算债务所产生的集合效应导致了每一美元货币购买力的增长。 所以费雪认为货币体系是不稳定的,他这样写道: 债务人偿付的债务越多,他们所负担的债务就越沉重。经济航船越是歪斜,它就越趋向于倾覆。 在他看来,如果想要稳定经济(方程式中用Q表示),首要的事情就是集中精力稳定价格(方程式中用P表示): 要停止或阻断这种萧条,在经济上总是有可能的:只需把价格重新提高到债务余额刚开始收缩时的平均水平,然后把价格维持在这个水平不变。 1920年,他出版了《稳定美元》。在发售这本书的时候,他还要求出版商在每一本书中插入一张明信片,请那些对创建一个稳定价格与货币供给的组织感兴趣的读者把明信片寄回。就在这一年的新年前夜,他举办了一个254人参加的宴会,在这场宴会上,他宣布已经收集到对此项工作感兴趣的大约1 000人的名单。随后,组建一个“稳定货币联盟”的决定形成了。很显然,有多种途径可用来稳定价格,例如,把货币转变成金属硬币(大卫·李嘉图的哲学),或者通过中央银行业务操作来稳定货币总量(亨利·桑顿的哲学)。另一个不太常见的,也是联盟中的一些成员所倾向的方法,是“美元补偿计划”,按照该计划,价格每上涨1%,美元也应该按照1%的幅度重新估值,而一旦价格下跌1%,美元也应随之贬值1%。 私营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假设费雪继承了10万美元(尽管他自己没有这些钱,但他娶了一位富豪千金),他把这些钱存在当地的一家银行。把钱存在银行里当然不会改变他所拥有的钱的数额。但是,银行将会怎么做呢?假设银行业监管当局要求银行保有10%的准备金,银行就会把其余的9万美元立即贷给另外的人,这样可以保证最大化的利息收入。从银行贷款的人当然有自己的目的,他会把这笔钱花在某个项目上,例如支付给其他某个人。现在,这个 “其他某个人”也会把所收 到的钱存到银行——这家银行也会把其中的90%(81 000美元)用于放贷,依此类推,直到最初的10万美元存款最终增长到100万美元。换句话说,当银行收到费雪的10万美元存款的时候,银行系统就具备了创造出高达90万美元信贷的能力!信贷与货币是等同的,因为持有者都可以花费。由此可见,货币供给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在私营银行手中的,而不仅仅是掌握在中央银行的手中。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费雪的下一本书是在1922年出版的《指数的编制》,尽管其内容读来相当冗长,但还是成为了畅销书,连他自己都感到大为诧异。这本书出版之后,他动身前往欧洲,在伦敦经济学院讲授“商业萧条与货币稳定”,并且顺便研究了德国经济发展中发生的一些奇怪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一年,在外汇交易中,官方要求的汇率是4德国马克兑换1美元。然而,就在事件发生之前,大量的德国人蜂拥着要把手中的德国马克兑换成黄金,这使得德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战争拖延的时间与耗费远远超出了预期,为了筹措战争经费,德国政府开始发行从未发行过的短期债券,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徒劳;德国在1918年战败,并且被迫对战争做出巨额赔偿。在战争期间,德国马克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下跌了50%,战后更是加速下跌——诚如桑顿曾经预言的那样。开始的时候,德国马克汇率比较温和地下跌,但随后下跌速度加快,最终德国马克在市场上被疯狂抛售,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失去了控制。1920年2月,德国马克兑美元的汇率达到了100∶1,是战争之前汇率的1/25。而且德国马克汇率随着货币供给的继续增加还处于不断的下跌过程之中。众所周知,对于那些已经储蓄的人来说,通货膨胀无疑是一场灾难。但在其他方面,加速通货膨胀也存在一些好处:德国的失业率大幅下降了,1922年春季的失业率已经低于1%,到夏季差不多已经没有失业的人了。 总的看来,似乎是货币引发了大量的经济活动,但费雪和他的同事罗曼教授则发现,经济活动是建立在整体幻觉的基础之上。对于费雪与罗曼来说,德国所有的东西都非常便宜,这是由于德国马克兑美元汇率太低所造成的,但对于德国人来说,所有东西似乎都极为昂贵。这两位教授就高价格的问题询问了两家女性用品商店的老板,她们对此给出的答案是:盟军封锁,工会强制增加工资,运费上涨以及政府无能。但是,当费雪继续问她们这种情况是否是由于政府一直在印发太多的货币造成时,两位女性的看法与这个观点是不一样的。费雪由此得出了结论,即德国人认为商品与美元都在升值,但是德国马克仍然是同样的德国马克。于是,他把这种不顾本国货币总量变化而一如既往地信任本国货币的荒唐倾向称为“货币幻觉”。 到底是为什么…… 德国马克汇率继续像自由落体一样下跌,然而,到了1923年的春季,德国议会的一个委员会被要求调查为什么德国马克兑美元汇率在当年的头一个月便从18万德国马克下跌到了3万德国马克。然而,当该委员会在6月召开第一次会议的时候,这个问题又得重新措辞表述——现在是汇率为什么下跌到了152万德国马克。在7月,情况再一次改写为: 在过去的仅仅6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德国马克兑美元汇率从18万德国马克下跌到了100万德国马克呢? 这是否有可能,哪怕万一,是由于在政府支出中,通过税收渠道获得的收入仅占3%,而发行短期债券为政府筹措的收入则占到了97%所造成的呢? 1923年,鸡蛋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918年战争结束时的5亿倍。也是在这一年,雇员要求每天支付两次报酬已经是很普遍的情形了。当企业发工资的时候,常常是一辆装满钞票的卡车开进工厂。出纳员会爬到钞票堆上大声念着员工的姓名,然后把整捆的钞票扔给每一个回答的人。员工们拿到钱之后就赶紧跑出去,购买任何能够想得到的东西——像一份报纸要花2 000亿德国马克,一杯咖啡则更贵,诸如此类,这还真需要去一点点地计较吗?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已经不再是玩笑了。失业问题又回来了,街上也出现了骚乱。费雪所说的糟糕的效应露出了其丑恶嘴脸。 他后来离开了欧洲,回到家中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且还撰写了一本有关世界和平的书。 他自己这些年势头非常旺,发明的指数编制机为他带来了一大笔收入,而且他持有的雷明顿-兰德公司的股票也出现了暴涨。由于他个人的财富达到了数百万美元,他在1925年便购买了一辆林肯轿车,还专门雇用了司机,这对于一位大学教授来说,的确有点奢侈了。 1928年,费雪决定返回欧洲,部分原因是他要去见贝尼托·墨索里尼并提供一些建议。此时,费雪已经是美国最为知名的经济学家,并且经常为股票交易商提供咨询服务。 一次奇特的会见 墨索里尼是个外貌并不出众的人。他脑袋光秃,脸很肥胖,两颗门牙分得很远。然而,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攻击性能量会给大多数造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如果这一点还不足以赢得人们对他的敬畏的话,那么考虑一下他的身后——一般都认为有一排荷枪实弹的士兵就掩蔽在墙壁挂毯的后面。在会见费雪当天,墨索里尼还接见了其他几个代表团。其中有一大群学生,一个运动队,还有大约100名非常年轻的军官学校学生。到下午5∶30之后,费雪教授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墨索里尼以特殊的问候方式开始了这场对话: “你就是费雪教授吗?” 费雪回答道: “是的。你就是墨索里尼先生吗?” 墨索里尼显然被这个问题绊住了,所以他下面的问题完全成了废话: “是的。你不说英语吗?” 在这种古怪的交谈之后,费雪还是开始把谈话导入了正题: “你是国家领导人中少有的对通货膨胀与紧缩、不稳定的货币与稳定政策感兴趣的人。” “啊!稳定!你对此有过专门的深入研究吗?” “我对此已经做了大约20年的研究。为了这次会见,我在4月给你写过一封信。其间,你已经采取了我所建议的一项政策——停止通货紧缩。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明智的。很高兴你已经停止采取紧缩的政策。但我还有一些其他的建议……” 费雪针对意大利的经济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递交了一份关于意大利国家状况的书面分析报告。几年之后,墨索里尼选择了对美国宣战,如果费雪能早知道这一点的话,那对他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很怪异的事情。 就在这次怪异的会面后不久,费雪登上了返回纽约的轮船。他一回去,就在码头上发现了他的秘书,秘书告诉他股票市场出现了一次暴跌,她必须动用她代理人账户上的款项来归还银行债务。这是最早的一次警示,而后,这次事件则改变了费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