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本书自第一版面世以来,得到商界及学术界的热烈反应,利丰集团在此表示万分感谢。 21世纪伊始,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崛起、社会对环境保护及持续发展的诉求日益强烈、美国经济放缓等因素,令不少企业都要重新考虑经营策略。利丰集团在近几年间亦随时代的发展,在组织架构上有了显著的改进。利丰的经销部分在2004年重组并上市,改名为利和经销(IDS);零售业务方面,增添了经营名牌男士服装的利邦有限公司及圣安娜饼屋;利丰贸易则进行了多次成功的收购与合并,令集团的业务迅速增长。此外,与内地的生意往来也成为业务发展的重要一环。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告诉我们,应读者的要求,要再度加印本书第一版时,我们觉得应该将利丰集团最新的发展情况告知读者,于是就有了第二版的编写和出版。 近20年来,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是指由客户(或消费者)的需求开始,经过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到最后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的各项制造和商业活动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因此,供应链包含了所有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贸易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分工与协作。一件产品的价值实际上是由整条供应链所创造的,因而一件产品的竞争力,实际上体现了整条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整体竞争力。相对于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效益的做法,供应链管理则提出了企业如何通过改善经营理念、业务流程、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之间的关系等软建设来提升效益,增强竞争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接轨,国内企业将直接面对来自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在同一规则下争夺全球市场。相比之下,内地制造企业在生产成本方面拥有优势,但正如很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所指出的,中国需要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加强营销能力,才能更有把握地与世界各地的企业竞争。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中国企业也需要在世界各地采购、生产及开拓市场,与国外伙伴合作,进行全球的布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提供了一套思考方法,可以使企业明确定位和优化营运过程。目前,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国外各优秀企业高度重视的战略重点。 虽然所有企业在运作中都参与了其产品供应链的部分环节,但对企业甚至学术研究机构来说,供应链管理仍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其理论形成远远落后于具体实践。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一种得到公认的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我们在分析了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论述后,基于利丰集团的长期实践归纳出供应链管理应包含的七个重要概念。 (1)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以需求拉动供应的生产和流通模式,不但能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迅速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可以减少因产品过时而降价促销的风险,有利于减少库存,促进企业资金流转,并增加企业的盈利。 (2)强调企业应专注于核心业务,建立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上明确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这样,企业才能够更有效地集中利用资源,强化主业,并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增加业务的弹性。 (3)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从原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供应链上的企业除了追求自身利益外,还应该一同去追求改善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通过合作减少各环节间的交易成本,有效提升供应链的长期竞争力。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和不断改进。以顾客为中心,使各个流程有机配合,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使各环节更快速地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及时就最新的市场变化作出适当反应,从而使整条供应链做到实时反馈,适应顾客的要求。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使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使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实现按需生产,响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减少存货积压的风险。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通过企业合作和流程整合使供应链更有效率,提升企业以及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前三个概念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实质;(4)、(5)两个概念中有关各流程的设计、执行及信息优化概括了推行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法;而最后的(6)、(7)两个概念则是实施供应链的目标,即从时间和成本两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