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托马斯·彼得斯的管理思想 托马斯·彼得斯(ThomasPeters)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管理学大师,他对美国经济情况十分熟悉,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也十分深入,无论是巨型公司还是小企业,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方面的管理,他都有很高的造诣。他和小罗伯特·沃特曼(RoberWaterman,Jr.)合著的《追求卓越》(InSearchofExcellence)以及后来和南希·奥斯汀(NancyAustin)合著的《追求卓越的激情》(APassionforExcellence)这两本书,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影响非常大,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且在世界管理学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的《乱中取胜--管理改革手册》(ThrivingonChaos:HandbookforaManagementRevolution)同样掀起巨大的轰动,这说明彼得斯的思想反映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整个美国的管理思想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概括起来说就是结构紧跟战略。即只要把战略计划写在纸上,正确的组织结构就将轻而易举地产生了,剩下来的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来进行组织实施,从而就得到了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图画。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形势对美国极为有利,所以美国的企业基本上是沿着这个思路发展的。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个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的管理思想进行重大的调整也是在情理当中了。 彼得斯管理思想的内核 彼得斯的管理思想基本上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受到"两重性"驱动,他既要作为集体的一员,又要突出自己;他既要成为一个获胜队伍中的一个可靠的成员,又要通过不平凡的努力而成为队伍中的明星。二是只要人们认为某项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伟大的,那么他们就会情愿地为这个事业吃苦耐劳。 11.2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学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竞争的进一步激烈,企业形态呈现出新的形式,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更加促进了企业向国际化、大型化方面发展,同时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又提供了许多新的市场机会,小型企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于是每一个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在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都在寻求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战略,制定战略成了企业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哈佛的管理学家波特(MichaelPorter)提出了他的战略三部曲,其中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影响比较大的是《竞争战略》(CompetitiveStrategy)和《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这两本书,并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下面主要介绍他的有关战略管理的思想。 基本的竞争战略 波特认为企业的其他战略都是在这三种基本战略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三种基本的战略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 这三种战略就是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波特认为这三种基本战略概念的深层含意是竞争优势为任何战略的核心所在,而创造竞争优势要求企业做出选择--如果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它必须要选择它所要获得的竞争优势的类型以及活动于其中的境况。(波特:《竞争优势:解割与集合》,马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