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过程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研究对象 管理过程学派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他们认为,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管理过程同管理职能是分不开的,所以他们试图对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进行分析,从理性上加以概括,把用于管理实践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门管理学科。 管理是一种普遍而实际的过程,与组织的类型或组织中的层次无关,管理知识中有一个纯属管理的核心部分,如直线参谋制、部门化、管理制度、管理评价、管理控制技术等,普遍适用于各种组织和组织中的各个层次。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就成为基本的管理理论。 基本信条 管理过程学派的管理理论是以以下七条基本信念为依据的: 1.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从理论上很好地对管理加以剖析。 2.根据在各种企业中长期从事管理的经验,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管理原理。这些基本管理原理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能起到一种说明和启示的作用。 3.可以围绕这些基本原理开展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4.这些基本管理原理只要没有证明不正确或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 5.就像医学和工程学那样,管理是一种可以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 6.有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会违背某一管理原理而造成的损失,或采用其他办法来弥补所造成的损失,但管理中的基本原理与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是一样可靠的。 7.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任务受文化、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影响,管理理论也从其他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知识。这些只限于同管理有关的但不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 8.2社会系统学派 概述 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管理,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进而把企业组织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系统。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Pareto)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女学者福莱特。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 主要代表人物 切斯特·巴纳德,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在人群组织这一复杂问题上的贡献和影响,可能比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人都更为重要。 巴纳德一生著作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TheFunctionsoftheExecutive),被管理学界称为美国管理文献中的经典著作。 社会系统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巴纳德的管理思想非常丰富,他认为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互相冲突的力量,因此要找出一种恰当的平衡,把各种差异结合起来,从而避免极端化。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一种恰当的平衡。他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框架,即组织理论是以系统观念为依据的,他把组织看成是一种开放式的系统,认为组织中的所有人员都是寻求取得平衡(即达到稳定状态)的系统,他们调整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不断地使整个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社会系统学派是当代西方出现较早的一个管理理论学派,其他的一些管理理论学派都和它有着深刻的联系。 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特点 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从这一点来看,阐述管理人员职能的管理理论同组织理论极为相近。 社会系统理论是对组织的本质(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对此有的管理学者认为,管理理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技术性的管理理论,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2)规范性的管理理论,如管理科学理论;(3)描述性的管理理论,如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管理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不是把作业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组织中人的行为可以看成是由决策和作业两个部分组成的。科学管理看重的是作业部分,阐明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作业效率的各种原理和技术。社会系统理论则着重研究组织决策过程,这一特点,到社会系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者西蒙等人那里表现得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