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人们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由本性支配的。 --丹尼尔·雷恩 第五章行为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准备 "管理"既不是一种独有的特权,也不是企业经理或企业领导者的个人责任。它同别的基本职能一样,是一种分配领导者与关他组织成员之间责任的职能。 --亨利·法约尔 古典管理理论的建立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古典管理理论并不能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尤其是对于人的研究,古典管理理论涉及得非常少,而在实践中大量的问题是和人有关的,人的行为随着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人的工作效率也是因时、因地发生变化。 古典管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在此间受到了更多的质疑。而要真正发展出更加符合人性的管理理论,没有心理学的帮助是做不到的。恰在这时,许多心理学家加入了管理研究的行列。 逐渐地,管理研究的前沿与重心,从科学管理理论转到了行为科学理论上。 5.1行为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行为科学的提出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讨论有无可能利用现成的科学知识,来发展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性理论。经过在这次会议上科学工作者的讨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当讨论这门综合学科的命名时,有人主张用社会科学的名称,但由于担心会引起有人将社会科学和社会主义这两个名词联想在一起的情况发生,所以就不采用社会科学,而决定采用行为科学这个名称。行为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本身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对行为科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研究人的行为以及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学科群。在美国卡·海耶尔主编的《管理百科全书》中,给行为科学下的定义是: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的行为)的一切科学。已经确认的学科包括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中类似的观点和方法。这个定义把行为科学看做是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在内的学科群。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的行为动机和发展变化规律,目的在于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推动人类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研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的关系,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常所说的行为科学多指狭义的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行为科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将从泰勒科学管理建立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中寻找原因。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资本家为了摆脱危机,充分利用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加紧对工人的剥削,使工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工人反抗资本家的斗争也就愈激烈。为了实现一种新的"平衡",资产阶级的学者们开始寻求答案:一方面,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思考。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是否还能适应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另一方面,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工人方面的效能进行思考。反思的结果是,在经济学方面,凯恩斯主义兴起为资本主义持续发展开出了药方;在管理学方面,梅奥开辟了人群关系和行为研究的新方向。行为科学就是在大萧条中,经过霍桑实验后兴盛起来的。其实在霍桑实验之前,就有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一些研究,建立起工业心理学,对管理学的发展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只不过在当时没有成为古典管理理论的主流。 5.2管理思想发展的新方向 泰勒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指导人们按照科学理性的思维来进行管理。然而,人们的思想不完全是理性的,而是由本性支配的,只有通过理解人的本性,才可以揭开人们心灵的秘密,才能真正懂得人们为什么有这种行为,而不是另一种行为。这也是资本所有者为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对待日益尖锐的劳资关系而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在泰勒科学管理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人的心理方面进行研究,只是被淹没在科学管理的浪潮中罢了。科学管理是研究人机械地适应机器的效率问题,这是工程师的工作,而工业心理学家则研究人的效率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者有:甘特、福莱特、莉莲、吉尔布雷思、谢尔顿等一大批管理思想家,他们为管理思想的新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研究有开创性贡献的雨果·缪斯特伯格和亨利·丹尼森等工业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