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继军:从“敢死队”走出的熊市冠军 职务:深圳金中和投资执行董事、投资总监 出生年份:1968年 出身:券商 家乡:武汉 风格:安全比利润更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业绩:在暴跌的2008年收益率18.19%,在阳光私募中排名第一,顿时声名鹊起。 履历:武汉大学商学院国际金融系毕业,武汉大学商学院MBA。1992年加入国信证券,历任深圳红岭营业部大客户部经理、研究所资讯部经理、证券投资部投资经理、基金债券部交易部经理。1999年加入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历任资讯部经理、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分管投资部的工作,管理资金规模50亿元。2007年,他与几个武汉大学校友一起成立金中和,同年7月27日与重庆信托合作推出金中和西鼎证券集合资金投资信托计划,由此展开阳光私募之路。 邓继军高高瘦瘦,脸色微红,看起来有几分腼腆。他比较低调,不是很爱说话,但说起话来,层次清晰,条理明确,态度诚恳,所以每次做路演时,下面都鸦雀无声,可见其感染力。 1992年,邓继军刚刚进入深圳证券业时,就经历了一次熊市的风云和洗礼,这对奠定他日后严格执行风险控制的风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他踏上深圳的土地,来到当时的深圳国投证券一部专户业务科,主要维护该部500多位资产100万元以上的大户。1993年上半年,深证综指还在368点,但一年半后的1994年7月29日,深证综指一路直泻至94.28点,邓继军的很多客户们血本无归。在这些客户中,有一位他特别难忘。1993年3 月,该客户的市值还在1 000万元以上,一年以后亏损得只剩下6万多元。邓继军回首说:“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过年轻气盛的时候,只是被多年的从业经历慢慢改变了。” 邓继军最早投身的深圳国投是深圳成立最早的3家证券部之一,也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国信证券的前身,而邓继军所在的红岭中路营业部则是“游资敢死队大本营”,在江湖上简称“一部”。熟悉中国证券业的人都知道,红岭中路营业部以前跟深圳证券交易所处于同一座大楼,在电子化交易前,此营业部被认为下单快,买入卖出都能先于别处,因此逐渐聚集了人气。加之做投资的人一般比较迷信,在一个地方赚了钱就不愿意换地方,传言中这家营业部吸引了500多个大客户驻扎于此,其中不乏亿万元级的神秘机构在市场中翻云覆雨。不管传言是真是假,“一部”的成交量多年高居深沪两市榜首,营业部涨跌幅公开信息上榜次数频率全国最高,仅这两项指标就足以概括国信红岭中路营业部在市场中的能量。 可以想象,出身于此的邓继军,看尽了中国证券市场轮回中的风云变幻,也练就了券商的盘面敏锐度与集中持股的激进风格。 2008年获得正收益堪称金中和在圈内的成名战。从2008年净值表现看,金中和确实抓住了两次机会,并成功进行了波段操作:“4·19”反弹行情中,金中和的净值从4月3日的0.993元一跃至5月9日的1.436元;5月后,邓继军及时退出市场;“9·18”政府再次出手救市时,金中和重仓入市,并将净值从1.37元提至新高1.4326元。正因为前期在操作上的保守,金中和才有本金在后阶段的反弹中取得更大的收益。同在市场反弹之时,另有一些私募基金因为本金亏损严重,明知市场机会很大,却已经没钱操作。 邓继军把自己的投资风格归纳为投资标的的选择与买卖时机的决定。他表示,这就意味着他并不是买入持有型,也不是短线炒作型,而是基于价值分析和成长性眼光,准确把握交易机会。另外,他表示自己的投资理念有两点,一个是安全比利润更重要,另一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安全比利润更重要,就是强调风险控制。他说自己在红岭中路的经历让他对风险有深刻认识,太多大户赌性太强,急于翻本,甚至融资操作,以致输得一败涂地。他希望自己的私募能够追求长期稳定的利益,作好“最好的计划,最坏的准备”。他主要分两步来实现风险控制,第一步是前端风险控制,就是执行标准化的研究程序,一方面在选股上做一些硬性的决策程序,进入股票池的股票,严格执行民主化的讨论与筛选,以避免个人的喜好与不足。在前段控制上,必须做到对投资标的进行持续、定期与动态的跟踪,看看公司业绩是否会出现变化、是否有违规的风险等。这方面金中和采用的是数量分析与定量研究的结合,采取“行业配置”与“个股选择”双线并行的投资策略,股票选择策略是以估值为核心,利用股票的动态估值和证券市场的价格走势之间经常性产生的偏离,在股价的波动中适时实现收益。风险控制的第二步是对个股设定严格的止盈与止损线。就是说,就算邓继军身在外地,如果交易员联系不上他,也完全可以根据之前设定的止盈止损线下达交易指令。金中和在2008年也有净值跌到过0.9元的经历,正是因为快速进行止损处理,才避免了之后的系统性风险。 另一个投资理念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邓继军不会担心是否会抛了地板价,因为他坚信,市场上永远不会缺乏机会,要心态平和地放弃一些可能不属于自己的机会。市场上热点太多,而自己必须放弃能够把握市场全部规律的幻想,留住本金之后,才有随时把握新机会的可能。 邓继军表示,金中和的优势在于比较擅长自下而上地选股,他说,尽管趋势投资很重要,但趋势判断难度太大,他们的主要优势还是在于个股,而且多年的经验让邓继军更容易把握正确的投资,知道什么时候追加规模,什么时候纠错止损。他说,私募毕竟不同于公募,没有强大的投研能力,他们在2009年只有4个研究员与4个基金经理,所以对个股的配置相对比较集中,股票池中从来没有超过50个品种,一旦纳入投资组合,就至少占据10%~15%的比例,甚至达到信托对单一个股配置比例规定的30%上限。邓继军举了个例子,他认识一个公募基金的朋友,1亿元的基金规模配置了64只股票,其中38只不看,通过调整另外一些个股来变化组合,保持与大盘的同步。而他们则是1亿元6只股票,如果情况理想,就是3~4只股票。如果市场不好,就是1只股票,其余都是现金。所以,金中和的净值波动率很大,因为配置过于集中,就好像过山车。邓继军还表示,操作的频率越少,出错的概率才会越低,所以他一般不轻易调整组合。他说,太多次经验告诉他,在多次调整了组合之后,发现往往收益最好的可能就是最早无意间配置的组合。 金中和的主创人员几乎都来自券商,清一色具备15年以上投资经验。金中和首席执行官曾军曾是大鹏证券首席投资经理,对金融市场趋势判断与期货交易具有丰富经验。研究总监彭迅也来自大鹏证券,2000~2006年历任大鹏证券首席分析师、大鹏证券中外合资基金筹备组负责人,目前在金中和负责财务分析与数模化模型。值得一提的是,彭迅与曾军是邓继军在武汉大学国际金融系的学弟,比邓继军小一届,而公司首席风控官黄明皓是邓继军读完武汉大学MBA后,进入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所结识的同事。 2009年,金中和与苏州信托联手,推出并购主题证券投资信托,主打重组牌,封闭期为两年。在信托说明书上,这个信托计划将延续3条并购重组的投资主线:一方面是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进行的资产重组;另一方面是企业自发进行行业内的垂直整合和行业间的横向并购;最后是出于“保壳”和上市需要,围绕ST和部分绩差上市公司进行的并购重组。 说明书如此分析并购市场:2000年以来我国的并购重组活动从宣布到成功实施平均需要199天;在所有已经结束的800件并购活动中,失败的并购活动为49件,占6.13%。根据上海证券统计,截至2008年12月24日,资本市场上有重组意向的上市公司564 家,占上市公司总数(A股)1 571家的35.9%,其中央企93家。未来两市有超过1/3的企业存在着并购重组的机会。 邓继军在2009年持续推广新的信托产品,截至2009年8月,公司已发行6只信托产品。尽管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在迅速扩张,但邓继军在2009年5月的一次推广活动中对公众表示:“我们不走做大做强的路线,我们追求稳步前进,只求最好,不求最大。如果到了我们无法控制的规模,我们就会停下来。”这番言辞给邓继军冷静、成熟的形象再次挣得了不少人气。 同派私募 从券商走出来的私募比较多,毕竟券商曾经是主导市场力量的最大主体。最早显山露水的有从大鹏证券出来的万利富达胡伟涛,2007年3月,万利富达与深国投合作成立了深国投·万利富达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后,在牛市末期狂欢了一把。然而,该信托在熊市中一蹶不振,在2009年年中还处在垫底的位置。目前较有口碑的私募当数从西北证券出来的朱雀投资,他们的业绩一直稳定良好,李华轮与梁跃军两名大将是朱雀投资主力,与金中和一样,具备一定的团队优势。2009年以来,又出现一支券商系劲旅-来自广东证券自营部的新价值投资,其投资总监罗伟广执掌的新价值二期在2009年长时间排名第一。另外,券商派的还有老君安旧部的派系。大鹏系的也比较多,除了万利富达,还有汉化资产的陈祎军,该私募在2008年也表现不俗,当年净值仅下跌11.70%,据国金证券统计的数据,位居2008年阳光私募排行榜第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