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谬论就是:美国从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变为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其意义与19世纪它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变为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是一样的。在19世纪,由于储蓄充足,资本投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劳动力得到解放,很少的农场工人即可生产很多的粮食。这样,被解放的农场工人就转向了薪水更高的制造行业,这同样得益于储蓄充足下的资本投资。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使得工业革命成为可能,而且还导致美国农产品大量出口,农业贸易顺差不断扩大。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现在再让我们研究一下现代的这个转变,也就是从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到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劳动力再次得到解放,因为备受高额税收、过度管制、以及工会高压的美国制造业者不得不让步于生产效率更高的外国同行,进而导致庞大的贸易赤字,因为我们需要进口那些我们已经不再具备生产优势的商品。这样一来,那些再就业的工人就不得不进入薪水较低的服务业领域。所以说,这不仅没有取得进步,相反地,还是一个十足的倒退。 在接受马克·海恩斯——CNBS电视台《聊天室》节目主持人——采访时,马克曾将我的立场错误地诠释为美国不能仅靠服务业来解决进口问题,并谈到了“马鞭”经济。这里的“马鞭”是创造性破坏的一个典型例子。它最初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意思是产业的革新,比如说汽车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最终将导致其他成熟产业的消失,如驱赶马车的马鞭产业。 然而,用创造性破坏概念来解释美国制造业的萎缩显然是不合适的。当马鞭公司停业的时候,美国并没有开始进口国外生产的马鞭。美国的企业之所以停止生产马鞭,是因为汽车的发明使得它已无用武之地。今天,那些美国已经不再生产的商品,其他国家仍在生产,而且美国仍在需要。 所以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马鞭产业的消失是因为汽车的出现,这是一种创造性破坏,而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则是一个纯粹的破坏,因为在此过程中,它根本没有任何的创造。
美元大崩溃——揭穿一个普遍的谬论
书名: 美元大崩溃
作者: [美] 彼得·D·希夫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陈召强
出版年: 2008年4月
页数: 230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
丛书: 中信金融前沿
ISBN: 978750861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