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我们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和工业强国的地位,以及二战后美国市场的极度繁荣才导致我们陷入了当前日趋恶化的经济困境。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 储备货币地位,美国成功的标志之一,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基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见第三章),至今美国仍享有它所带来的种种实惠。正是因为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才使得美国避免了长期贸易失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布雷顿森林协定》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与黄金并列,共同构成国际储备资产。这样一来,参与国际贸易的世界各国就会大量积累外汇,并建立可观的美元储备。当初之所以选择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主要是考虑到了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以及美国作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出口国和世界最大债权国的地位。而今,美国已不具备上述任何优势。与先前相比,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由于美元的储备货币功能与其自身的进出口活动密不可分,美国便摆脱了自由市场定律的束缚,允许出现巨额贸易赤字,而这原本是需要政府适时调整的。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避过由美元贬值而引起的经济冲击。 我们的贸易伙伴可以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要求我们解决这一问题,但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央行的态度似乎都很冷淡,而美国日益增长的赤字却已经达到了相当危险的水平。 但各国央行的态度最终是要发生变化的。而且,也有人推测说,今后各国的储备货币或许会转向欧元或者采取储备货币多样化组合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都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而到这一天来临之时,所有“过剩的美元”都会重新回到美国,从而引发国内恶性通胀。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导致了日益增长的贸易赤字。美国制造业出现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其中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咄咄逼人的工会组织、苛刻的经济条例、高额的税收、陈旧的工厂设备、错误的消费理念、蹩脚的产品质量和设计、以及其他种种因素都将美国的制造业置于极端不利的竞争位置。 而相反地,在国外则刮起了一股重建之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资源的匮乏并出台了各种保护措施,他们纷纷降低税收和工资,并尽可能减少政府的职能,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前,美国所面临的最大的海外对手是以质取胜的日本。高耗油的“底特律钢铁”突然之间便遭到了坚实、耐用而又经济的丰田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的阻击。资源,不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技能和培训并不是围绕着钱而展开的,它们更注重产品的卓越性能,而这样的产品自然会赚到钱。日本早已抛弃了那种于己无益的贸易政策,但美国却依旧坦然处之,肆意挥霍。 大卫·哈伯斯塔姆在他所著的《下世纪(The Next Century)》(Morrow出版社,1991年)一书中写道: 战后的美国转变成为一个政治社会,政府承担起了美国经济运行的责任;而与之相反地,日本则转变成为一个经济社会,并由精英阶层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热衷的先是冷战,后是热战,而日本则全力投入到商业之中。 就在我们的制造业不断萎缩的同时,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服务经济并不会减少贸易赤字。诸如批发零售、运输、娱乐、劳务、以及其他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服务业领域的商业活动不仅不会生产出口商品,而且还会使我们更依赖于外来进口商品。如果没有他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我们又拿什么充实我们的货架呢? 在后工业时代,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服务经济可以取代商品经济,因为两者都能赚到钱,但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混淆了钱与财富的概念。钱只是用作交换的中介,而财富则是这一交换中所得到的东西。 作为一种可出口的产品,信息技术是可以等同于商品的,但是信息产业无论如何也无法替代制造业。道理很简单,一是这类产品的数量存在严重不足,二是文化的多样性大大限制了美国信息产业的输出。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出口信息技术的收入所得根本无法满足我们进口商品的支出所需。事实上,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已经证明所谓的信息经济和服务经济只不过是虚幻的海市蜃楼罢了。 此外,在服务经济中,从事服务业所得的薪水明显不及从事制造业所得的薪水。而更为严重的是,服务业领域的工作有高端和低端,熟练和非熟练之分,而美国已经逐渐沦为一个主要从事低端工作的国家。当谈及服务业时,我们的头脑中经常会出现那些送汉堡的人。
美元大崩溃——我们是如何陷入这一困境的
书名: 美元大崩溃
作者: [美] 彼得·D·希夫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陈召强
出版年: 2008年4月
页数: 230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
丛书: 中信金融前沿
ISBN: 978750861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