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众才 “你有什么就给什么。对某些人来说,现有成果永远比单纯的念头要好。” ——美国诗人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关于创意,有许多有害无益的迷思,其中最糟糕的一个就是“孤独天才”:在历史某一刻突然出现一位拥有超人般能力的天才,没受到什么思潮影响或前人启蒙,而是有如神助或缪斯女神启发。灵感来临宛如雷击,他的脑袋像灯泡被倏地点亮,接下来他就耗在工作室里,把点子琢磨成旷世巨作。如果你相信这个孤独天才的迷思,那么创作就是反社会化的行为——因为只有寥寥可数的大师级人物才办得到,而且其中的大多数已经作古,像是莫扎特、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凡人如我们,只有在一旁对大师杰作目瞪口呆的份儿。 关于创造力,有一个比较健康的想法,流行音乐家布莱恩•伊诺(Brian Eno)称之为“众才”。在这个模式下,好点子通常是一群人创意策划的结果:艺术家、策展人、思想家、理论家,及其他潮流开创者,他们组成了一个“天才生态系”。如果仔细回想历史,我们以为是孤独天才的大师,事实上都是“互相支持、互相观摩、互相抄袭、互相偷点子,也互相出主意的一群人”当中的一分子。“众才”这个概念,并不是要把大师的个人成就视为无物,而是点出好的作品并非神来之笔。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意都是协作,是心智交融的结果。 我喜欢“众才”这个想法,它让我们这些自知不是天才的凡人,能够在创意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众才”里的重要一分子,并不取决于你多聪明或多有能耐,而是你能贡献什么:你分享的点子、发展的关系和价值、开启的对话。如果我们忘记“天才”的概念,更多地思考如何发展“众才”并为它做出贡献时,就能调整对自我的期许,以及对希望接纳我们的这个世界的期许。不要再问其他人能为我们做什么,要开始问自己能为其他人做什么。 在我们所处的年代,加入“众才”无比容易。网络基本上就是超越了地理局限后,一大群众才的联结。博客、社交网站、电子邮箱、讨论组、论坛——其实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可以消磨时间、讨论关心事物的虚拟场所。门口没有保镖、没有守门人,要进入这些场所毫无阻碍。你不必家财万贯、不必德高望重、不需要惊人履历或名校学历,在网络上,每个人——艺术家与策展人、大师与学徒、专家与业余爱好者——都有贡献一己之力的能力。
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第一章 你不必是天才
书名: 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
作者: [美] 奥斯丁·克莱恩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玩转社交网络的10堂创意自修课
译者: 张舜芬 | 徐立妍
出版年: 2015-4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21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