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链接的本质是全球化,但同传统的全球化模式不同,全球链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创新全球化阶段之后的产物,是创新全球化的新模式。 全球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贸易全球化,其流动的核心是物质的全球流动。在这一阶段,原料大宗商品、工业产品、生产设备围绕着贸易流向进行着全球流动和分工,人是作为生产者、输送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存在的。而资本是这一过程中的推动力量和润滑剂。我们可以看到,产业资本结合金融资本推动着新航路的拓展、新铁路的铺设、海底电报电缆的架设,并随之进入了新的世界。在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逐渐独立,并以“人口红利”为主形成本国的成本优势,并因此逐渐成为全球化的新兴受益者,无论是亚洲四小龙,还是中国等“新兴市场”都是其中的典型。在第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知识与技术要素的作用日益增强,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当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经济在发达国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经济全球化也进入第二阶段,即以“全球链接”为代表的创新全球化。 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市场动荡之后,人类开始反思新的增长模式,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都对于传统经济模式提出了挑战,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从物质全球化到创新全球化的转变。顾名思义,创新全球化中流动的核心不再是物质产品,而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创新全球化是科技的经济功能凸显所带来的新经济范式取代传统经济范式的产物。因此生产力要素组合所围绕的不是物质,而是能够产生“创新”的知识以及其有机载体——人。全球链接,即是以人才为主要载体的技术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与传统的全球化不同的是,全球链接围绕的主要活动是创新活动,而非物质贸易和物质生产。因此全球链接中流动的,主要是进行创新的人才、产生创新的知识和促进创新的资本。 如果说在物质贸易和生产的全球化过程中,人的作用是生产者、输送者的话,那么在创新的全球化过程中,人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创新者:包括跨区域创业者、风险投资人、创新组织者等角色。在贸易和生产全球化的进程中,知识技术还只是传统的增长函数当中的一个外在参数,但到了创新全球化阶段,研发创新成为独立的经济行为,知识和技术成为产品本身,知识和技术的传播衍生出大量的新兴产业。在贸易和生产全球化阶段,金融资本的功能还主要是为产业扩大生产、运输和运营而募集的话,到了创新全球化阶段,金融资本的功能则更加深刻和多样,而其中,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以及纳斯达克为代表的新兴、发达的全球资本市场进一步加速了金融资本的全球流动,成为金融推动创新的主要体现。 全球链接模式这一创新全球化新模式的出现,反映了产业组织方式发生了范式转变。在新的逻辑下,跨区域创业、高技术服务、风险投资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改变世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而这一过程的起点正是近年来所蓬勃兴起的创业活动。放眼所望,近年来兴起的各种新兴产业都是通过创业而产生的。当创业这一创新模式配合着原创性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得到发展之后,便形成了以创业者跨区域流动为主要特征的跨区域创业模式,因此,跨区域创业是实现全球链接新模式的核心,是创新全球化的最高阶段。在创业者跨区域创业的过程中,资金、技术是随着创业者的创业活动而在全球流动,追逐着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市场。而那些创业者和创新要素的组织者则成了这波全球化的核心。 注:《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已于2012年4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更多有关全球链接新模式的内容,请见《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第九章第三节第三目。